黄家家风 提线木偶技艺,永不出师,学无止境。 人物简介 黄宗衙(1914-1991),泰顺筱村凤林人,著名木偶大师。出身自木偶世家,是十二代传人,家里存木偶戏神——黄揭老已近300年。七岁跟其父黄茂昌学艺,以刀剑、口白为特长。解放初期调省木偶剧团为提线木偶演员。1978年泰顺县实验木偶剧团筹备时为筹备小组成员,曾为创办泰顺县木偶剧团立下了不少功劳,受到同仁的尊敬。 黄小友,黄宗衙儿子,1962年出生。泰顺著名木偶艺人,温州市市级非遗传承人。黄小友表演的木偶戏戏路清晰,口白易懂,哲理性强。 评价 泰顺木偶艺术剧团团长王景快 认识黄家父子已经三十年了,以前泰顺的老艺人都是很了不起的,才使得泰顺木偶戏薪火相传。他们认真摸索,使得表演技艺更加精湛。现在盛行的很多高难度动作,都是他们这些老艺人训练起来的。 我个人觉得要想把木偶戏传承下去,符合时代要求,必须根据传承的路子,不能背叛原有的形态,同时形式上和内容上都要与时俱进、改革创新。比如形式上,这两年的戏本把相声快板等受欢迎的曲艺形式容纳进去,这让观众很有新鲜感。 温州网讯 猴年央视春晚,泉州的提线木偶表演给全国观众留下了深刻印象。在与泉州相距并不远的温州泰顺,也是提线木偶的大本营。这里有近千年的提线木偶历史,一大批优秀的木偶艺人在这片土地上给人们带去欢乐。 作为第十三代传人的黄小友,从事木偶事业近40年,始终秉持着父亲的教诲,在提线木偶的路上,永不出师,学无止境。 十几代的手艺不变的木偶情 提线木偶戏古称“悬丝傀儡”,闽南俗称“嘉礼”,又名线戏。泰顺木偶戏源于宋代,盛于明清。在长期流传过程中,不断吸收浙北及泉州木偶派系的艺术,在头像雕刻、人物造型、服饰装扮诸方面均独具一格。 黄宗衙是泰顺有名的木偶艺人,也是家族中第十二代木偶艺人。他的祖先们为了生计走山过水演出,几张桌子,几个木偶,就能打造一方戏台。打响了黄家木偶的名头,也嫡传了一套精湛技艺。 黄宗衙早年在杭州的省木偶团工作。后来回到了泰顺,他凭借精湛的传统技术和娴熟的表演技巧,创造了众多栩栩如生的角色,在泰顺乃至周边县里很有票房号召力。 即使是在“文革”期间,只要听说黄宗衙来演出了,乡邻都是扶老携幼赶来看。在“文革”这段特定的历史时期,木偶演出是被禁止的。因为黄宗衙一次“违规”下乡演出,儿子黄小友被取消了读高中的资格。辍学后的黄小友跟着父亲到处演出,养家糊口。 “1977年,我第一次跟父亲去文成演出。当时底下真的是人山人海,很多观众都是连夜赶来的。”当年父亲的演出剧目是《狼犬记》,用汽灯照亮舞台,更没有扩音器,全靠父亲和姐姐的一副好嗓一手技艺赢得满堂彩,这也使黄小友真正领会到木偶艺术的魅力。“后来民兵赶来了,我跟父亲他们赶紧收拾木偶家当跑了”。 “永不出师”的木偶大师 1978年泰顺重新恢复木偶剧团。在福建学手艺的黄小友接到父亲的电报,希望他回来接手祖辈的手艺。黄小友回家乡后,从零开始,学习提线木偶技艺。 “提线木偶这行,永远学不出师,一辈子学无止境。”这是父亲常挂在嘴边的教诲,也是提线木偶行里的箴言。因为父亲的名气大,对儿子期望更高也更加严苛。父亲交代在这行里,吹、拉、弹、唱,是泰顺木偶戏艺人的基本素养;勾、挑、提、拉,要展现木偶戏艺人的功力;乱弹、昆剧、和调(京剧)、高腔,这些更是要张口就来。 黄小友一开始学习提线,后改行乐队。跟着父亲和其他大师傅学徒多年后,黄小友开始能跟父亲一起上台演出,两父子经常搭档《火焰山》、《三打白骨精》。当时他觉得有父亲在,他一切都很放心。或许这种心态被父亲看出,老爷子决定推儿子一把。上世纪80年代的一天,本是父子俩如往常一样一同上台演出,可是锣鼓都敲响后,父亲却“失踪”了。无奈之下,黄小友只能硬着头皮上台演完了一出戏,没想到首次挑大梁竟赢得满堂彩。“演出完以后,父亲才出现了,他解释说自己累了去睡觉了。我后来才知道他是故意的,想让我完成独立演出,在这行里独当一面。” 那以后的演出,黄小友也如父亲所期盼的技艺日益精湛。“但是我们这行是学无止境的,我永远不说自己出师了。”父亲已经过世20多年,但是他的教诲黄小友依旧铭记于心。 古老艺术寻求新未来老艺人们坚持初心 虽然戏台的空间只有一两平米,但在几十年前,就是这样一个小小的木偶戏戏台,在乡村有着一大批忠实观众。那时,无论是应邀演出,还是去村里兜揽生意,只要戏台一搭,锣鼓一敲,眼前早就是黑压压的一片观众。 上世纪90年代,木偶戏逐渐遭遇观众的冷落,究其原因,不外是电视和电影业在乡村的逐渐普及,一定程度上让提线木偶戏悄悄开始边缘化。 好在这十几年来,提线木偶技艺得到重视和保护。据了解,2011年,泰顺提线木偶戏被列入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同年泰顺被文化部授予“中国民间文化(木偶戏)艺术之乡”称号。这两年泰顺的木偶剧团都有送戏下乡的任务,仅仅2015年就完成各种演出200余场。为了赢取更多年轻观众的心,提线木偶艺人们也在紧跟潮流,推出大量剧本戏。 除此之外,当地还开设儿童木偶公益班,由大师手把手教孩子们操作木偶。“也没有指望让孩子们成为传人,至少要让他们认识到这个古老的技艺,知道家乡有这种文化财富。” 跟很多古老的技艺正遭遇的命运相同,泰顺提线木偶这门技艺也缺乏新的传承人。据统计,目前泰顺共有30多个木偶班,每个班六到七个人。木偶艺人的年龄最大的80多岁,最年轻的也有40来岁。有时候,看着台下的观众,越来越少,艺人们心里很不是滋味,但这毕竟是现实。只要戏台一搭,戏还得照演不误。 “工资低微,没有保障,是摆在我们这行里最严酷的问题。”在不演出的日子,艺人们会谋一些其他生意,黄小友会去红白喜事上从事吹打工作。即便如此,黄小友这些手艺人丝毫不后悔当年的选择,只要有时间总会四处演出, “干我们这行的,做到做不动为止吧。”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