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阳城棉纸是指在山西省东南部阳城县东城办下孔村一带采用古老的汉族传统手工技艺所生产的纸张,因为是阳城特有的传统工艺,所以取名阳城棉纸。纸面无圪瘩,柔软光滑,洁白细腻,薄如蝉翼,边沿整齐,拉力强。 阳城棉纸 在阳城县东城办下孔村一带,至今仍保留着一项古老的手工技艺——造纸。这里所造的棉纸质量优良,用途广泛,远近闻名。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下孔村,去探寻一下这门古老的手工技艺。 下孔村位于芦苇河的下游,是阳城县东部的门户。这里水源丰富,桑林茂密,为造纸业的兴起发展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有利条件。 阳城棉纸的起始年代已经无法查证,但是清朝雍正年间泽州知府朱樟所写的《下孔行》中就已经有了“碧栏杆外梨花重,白粉墙低蚕纸乾”的诗句,诗人还在“蚕纸”二字后加了“村人多以造纸为业”的夹注,可见当时下孔的造纸业已经十分兴盛。由此可以推断,至少在清朝雍正年以前,下孔村的手工造纸就已经非常兴盛。 当时,下孔村曾经还存有一座明代古庙,庙内立有石碑,塑有我国造纸发明人蔡伦的全身,村民们把它视若神明,四季香火不断,可见当时人们对于造纸的重视和推崇。 到了民国时期,下孔一带的造纸业进一步发展,达到了鼎盛时期,基本上是家家设池,户户造纸,年产各种土纸、棉纸和黄裱纸约十万多刀。 采访 老艺人:我们村做的这个白棉纸是家家户户都做,赶到了春节,也不光是春节,啥时候买家也很多,有时候也出去送,不论什么时候都能做,我们的地都很少,春夏秋冬可以都做,到了忙的时候就能停,停了一段,种上地以后就又做开了,这是我村的经济来源,一直是造纸呢,反正是三个人也能做,五个人也能做,十个八个人也能做,家家户户做,像这个纸的料,我们就会做成白的,这家家户户都会做,后来就做成圪条纸,弄成圪条纸以后把它叠住打仰尘,就做这类白纸。 阳城手工造纸的主要原料是桑皮,辅助原料有石灰、油胶等等。所用的工具有毡、栅、压尾板、捣饼锤、切皮刀、芭、卜蓝等,这些都是手工造纸的特用工具。 造纸的主要过程为选、泡、燕、晒、碾、切、造等多道工艺,俗称七十二道工序。大致是这样的: 采访 老艺人:从外边收回桑皮来,去河里头泡着,拣皮,就拣成那种三四斤一把,罢了把它泡到石灰水里边,弄成白的,把它上锅蒸,蒸出来后重去河里化皮,就是把那石灰揉掉,把那红皮皮揉掉,把它泡到河里边,泡上三天,出来后,在竹篮里头碾皮,把它弄出来以后,重到河里泡上两天,捞出来去河里边搭皮,搭皮出来就做成这个成品了,半成品。 采访 老艺人:这叫桑皮,罢了以后下到河,把它淘净以后回来,把那棍棍、杂质捡完,捡完以后把它剁成一大片,到这里一切,切完了以后就可以上打浆机。 采访 老艺人:这个水槽里头放上水, 瓤子丢上,丢进去以后,把这(毡和栅)再搭上它,完了再搭到这上边,现在这么放下,一捞(纸浆),捞起来,空干以后,(把纸浆)下到这上边,这样(一扒拉)以后,掀起(纸浆就平铺在上面了),这一张一张摆上来,摞到这个下纸板上,摞到这儿以后,用这个木头杠杆挤压,把水分挤完,挤完了以后,吧干纸浆放到这个圪杈上。 采访 老艺人:把水分挤完以后,放到这个圪杈上,就一张一张揭的,把它刷到墙上,刷的平整,这个男女劳力,小孩都能干,一个小时后把它揭下来,一张一张摞的齐齐的,80张为一刀。 晒过的纸当天或隔天要及时收拾起来,不能攒下一大堆。收拾纸看起来简单,实际做起来并不容易,一是不能对了刀,二是不能捆崩了,三还得捆齐捆紧,把纸捆儿外表拾掇得整整齐齐、干干净净,给买主一个良好的第一感觉,就凭这实打实的功夫,阳城棉纸一度名满泽州,享誉晋南。 阳城棉纸的主要特点是:纸面无圪瘩,柔软光滑,洁白细腻,薄如蝉翼,边沿整齐,拉力强。它的规格型号有4开、尺三、8寸等多种,计量单位为吨、刀、张、1吨等于2000刀,一刀有80张。 当年,先人们利用当地资源,土法上马,自产自销,为广大群众的日常生活提供了有利的条件。每年的清明、七月十五、十月初一等传统节日祭奠活动,人们都会购买大量的土纸。在日常生活中,通常也会用到大量的包装纸和其它用纸,如糊窗户、打仰尘等。除此之外,许多书画爱好者还会把它当作书画练习的必需品,认为廉价的阳城棉纸比起书画宣纸来更具有独特的妙处。由于它的拉力强,十分利于装裱、裱糊。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在抗日战争后期,当时太岳行署驻扎在阳城,行署机关报《新华日报》的印刷用纸就是由下孔村提供的,村民们以日产土报纸0.15吨的速度,保证了《新华日报》的顺利发行。 在上个世纪50年代农业合作化以前,下孔村以家庭为单位进行手工造纸,农业合作化以后,村里先后成立了造纸生产互助组,造纸生产合作社,实行集中生产。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家庭个体造纸业再度兴起。据资料显示,仅造纸一项收入占到全村总收入的40%以上。90年代中期,由于各类集体和个体行业迅速发展,村里大部分劳动力发生转移,加之造纸原料、市场价格等因素,家庭手工造纸逐渐冷落下来。 采访 下孔村村委主任 程轩斗:我们下孔村手工抄纸业,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了,它是我们村的一项传统产业,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仍为我村的主导产业,曾为我村集体的经济发展做过了一定的贡献,上世纪八十年代初下放到户,也为我村村民提供了致富的门路,随着社会的发展,手工抄纸业逐渐走向了低谷,近年来国家队传统的行业非常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受到了保护,为了保存这项传统工艺,我们计划再组织生产手工造纸,使这一项工艺进一步发扬光大。 采访 阳城县文化馆馆长 上官小军:阳城棉纸是祖先千百年来流传至今的传统技艺,他的抄纸工艺比较独特,是传统手工造纸的唯一的实例,阳城棉纸的质量比工业造纸更为优越,它的优质纸张比现在的东西更好一点,这也是在过去人们生活当中必须用的物品,所以对其进行发掘、抢救、保护,这不仅对研究我国造纸业有着重要的作用,而且对其独特的技艺也有着重要的研究价值。 如今随着社会的发展,手工造纸因其工艺复杂,劳动强度大,同工业造纸相比较成本也大,现在已经很少有人愿意再从事这项工作,传统的手工造纸面临着即将消亡的局面,好在广大有识之士已经关注到这一点,随着手工造纸被列入我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这一古老的技艺必将引起人们的重视,进一步进行挖掘、抢救,将会产生重要的学术价值和实用价值。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