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大师!

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

当前位置: 首页 > 传统文化 > 民间工艺 >

失传七百年的陶釉技艺再现光芒

http://www.newdu.com 2017-12-18 深圳特区报 佚名 参加讨论

    
    深圳特区报潮州10月23日电(记者 吴绪山 通讯员 陈榆)2.36米,又一个问鼎世界纪录的瓷盘在“中国瓷都”潮州出炉。其制作者是已年逾七旬的中国陶瓷艺术大师林礼腾,这是他在自己创造的直径2.15米世界最大瓷盘的基础之上,又一次新的突破,目前已着手申报吉尼斯世界纪录。更让人惊讶的是,林礼腾此次还将在国内一度失传了七百多年的曜变天目釉技术成功运用在如此之大的瓷器之上,其在该领域的骄人成就,得到了国内陶瓷界权威专家的认可。
    再造世界最大瓷盘
    为了一睹世界最大瓷盘的风采,记者闻讯前往潮州市枫溪区的一家陶瓷企业探访,这个不久前烧制完工的大瓷盘,是71岁的中国陶瓷艺术大师林礼腾的最新大作,瓷盘上绘制着局部《清明上河图》,拿尺子一量,好家伙,直径足足2.36米!正当大伙啧啧称奇之际,林礼腾又透露了一个更让人惊讶的消息,还有另一个同样是2.36米的大瓷盘也已出炉,而该瓷盘的背面则是以“曜变天目釉”作为装饰,目前还有一些后期工作在进行中,在全部完工后将送入北京故宫博物院收藏。
    “曜变天目釉”是一项在我国已经失传了700多年的陶釉技艺,即便在古代,“曜变天目釉”也只是出现在如瓷碗上面的小型瓷器。林礼腾介绍说,超大瓷盘的烧制过程非常复杂,从造型设计、瓷器模具、泥料选择、打浆、脱坯修坯、施釉、入窑烧制等每一个环节,都包含很多精妙的技术细节。虽然有此前创制直径2.15米的大盘的经验,但在陶瓷的创作上,业界向来有“一寸高一寸险”的说法。面对2.36米的大盘,再加上铁红金圈、曜变天目釉的试验,失败和挫折一次次地考验着人的韧性,经过无数次的技术攻关,功夫不负有心人,最后终于获得成功。“总之很难很难,遇到的难事说不完。”林礼腾用这样的话做了总结。
    如此大型的且以曜变天目釉为装饰的艺术瓷盘的诞生,成为了陶瓷领域的一项重要突破,创造了瓷盘坯体和艺术釉装饰上的新记录。目前,林礼腾已经向有关方面呈交了《吉尼斯世界纪录》申报材料。
    攻克失传七百年的神技
    从一个爱玩泥巴的农家子弟,林礼腾以孜孜以求的工匠精神,历经数十年陶艺生涯,蜕变成中国陶瓷艺术大师、高级工艺美术师、广东省陶瓷协会陶艺委副主任。如果说烧制大瓷盘是他的拿手好戏,而复活“曜变天目釉”则更是他在陶瓷艺术道路上的一段传奇。
    林礼腾告诉记者,他与“曜变天目釉”结缘,源于20多年前在日本的一次参观。“当时去日本的东京博物馆,看到3个曜变天目釉小碗,很漂亮。这个在日本被视为国宝级的文物,据称是中国福建建阳烧成的,相关技术到现在已经失传了七八百年,其它地方再也没见到类似的瓷器出现。对此我就心动了,失传的东西怎么做不成?我一定要把它研究出来。”
    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林礼腾便成立一间研究室,投入大量的精力和资金,开始研制曜变天目釉。林礼腾称,“‘曜变’其实跟一般认为的‘窑变’是不同的,其烧制过程非常复杂,有很多不确定因素,如原料的细微变化、窑炉温度、气氛的瞬间变化等,都可能带来难以预料的结果。”在此期间,林礼腾烧出了一窑又一窑的失败品,他几乎把做生意赚的钱都投入进去,直到有一天,第一个“曜变天目釉”直身瓶成功出炉。入窑一色,出窑万彩;灿若星辰,变幻莫测。当这些色彩斑斓的瓷器出现时,意味着“曜变天目釉”终于在林礼腾手中复活。
    林礼腾并没有停下求变求新的脚步,之后他继续潜心研究,成功研制出“曜变黑天目”、“金天目”等新系列,大大丰富了“曜变天目釉”瓷器的艺术种类。2016年4月,中国陶瓷工业协会陶瓷艺术委员会、陶瓷艺术鉴赏委员会和广东陶瓷协会组织对林礼腾的曜变金圈釉瓷器珍品进行鉴赏,13位国内知名的陶瓷专家和学者参与鉴评,在出具的《鉴赏专家委员会意见》书中称:“林礼腾通过配方和工艺的不断创新,将科研成果变成了产品,这是我国解放后对这一种釉种创新的重大贡献,也是唯一的。”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今年已71岁的林礼腾依然在陶瓷艺术的道路上不断探索前行。林礼腾在“曜变天目釉”方面的成就,也引起了国际同行的关注,曾有外国商人几次找到他,开出高价想购买“曜变天目釉”的配方,但他一概拒绝。“我绝对不卖,这是属于中国的技艺。”林礼腾自豪地说。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国学理论
国学资源
国学讲坛
观点争鸣
国学漫谈
传统文化
国学访谈
国学大师
治学心语
校园国学
国学常识
国学与现代
海外汉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