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道诚 我们平时做事的时候,免不了会遇到因为事先根本没想或者想得不全面不深入,然后就去做了,结果遇到了一些事前没想到的情况、发生变化的情况、突发情况等,导致做事不顺利,该如何减少这种情形呢?《素书》告诉我们一条对我们平时做事极为有用的启示。 先揆后度,所以应猝(资料图 图源网络) 先揆后度,所以应猝。 指预先充分地了解、估量、揣测、准备,再去做事就可以尽量避免盲目、草率、仓促、慌乱的情况。《中庸》:“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言前定则不跲,事前定则不困,行前定则不疚,道前定则不穷。”任何事情,事前有准备就可以成功,没有准备就要失败;说话先有准备,就不会词穷理屈站不住脚;做事先有准备,就不会遇到困难挫折;行事前对计划先有定夺,就不会发生错误后悔的事;做人的道理能够事先决定妥当,就不会行不通了。 假如平时心中没有准备,没有对策,就很难应对突然发生的事故。《墨子》:“心无备虑,不可以应猝。” 酒宴丝毫没有受到影响(资料图 图源网络) 唐朝宰相裴度在中书省任职时,有一天,他因公务大宴宾客。正当热闹之时,一名属下悄悄走进宴会厅,来到裴度身边,低声向他禀报说,他们加班起草了一份公文,想去加盖印信,发现存放印信的盒子还在,可印信却不翼而飞了。印信就是公章,弄丢公章属于重大失职,听闻谁不着急呢?可裴度听了以后,没有显露出一丝紧张的样子,他手里端着酒杯,小声对他们说:“现在正在宴请宾客,别扫了大家的兴,你们先退下吧,不要声张。” 属下迷惑不解地退了出去。酒宴丝毫没有受到影响,一直喝到半夜,那位属下又面带喜色地向裴度汇报说:“大人,印信又放回来了。”裴度没有说话,挥手让他走开了,宴会尽欢而散。事后属下问裴度说,知道公章丢了,怎么不着急呢?裴度回答说:“这一定是衙门里的人私下里书写契券,然后偷拿印信盖上公章,我料想他写完后就会放回原处,如果此时声张起来,他肯定被逼急,为证清白而把印信给扔掉,那就再也找不回来了。” 需要懂得世情(资料图 图源网络) 这提醒我们不仅要懂得公务,还需要懂得世情,否则应对这类事件,就可能慌了心神,乱了方寸,立刻大张旗鼓地追查,不仅会导致事情扩大化,更重要的是会起反作用,效果很差。 假如事前对事情的处理没有任何定夺,面对意外变故就难以应对。南宋将领、词人辛弃疾写到:“事不前定不可以应猝,兵不预谋不可以制胜。” 唐代名臣、书法家颜真卿,在唐玄宗时官任平原太守。当时安禄山已攻下洛阳,就派遣手下段子光带着李憕、卢奕、蒋靖三人的首级(这三人都是顽强抵抗叛军的大唐官员))绕行黄河以北各郡,想以此示威,使人心惊恐,震慑那些抵抗的唐军将士。行至平原时,颜真卿担心众人惊怕,就骗诸将说:“我一向认得李憕等人,这些首级都不是他们的。”于是斩杀了段子光,藏起三人的首级。过了几天,用稻草扎成躯体接到首级上,装殓并祭奠,设灵位哭祭了他们。 全军都安定下来(资料图 图源网络) 三国时魏将张辽曾驻兵长社,当时军中有人准备造反,趁夜里制造惊慌动乱,一起火,全军为之纷扰。张辽对左右的人说:“不要妄动,一定不会全营的都造反,必然只有少数要作乱的人想借此扰乱人心罢了。”于是下令说:“不造反的人安静的坐下。”张辽就带领亲信兵士数十人,站在营阵当中。过了一段时间,轻而易举就抓到了首谋的人,把他们杀了,全军都安定下来。 这提醒我们遇到意外变故,不能自乱阵脚,否则还没等敌人乱,自己人先乱起来,局面就会失控。自己要有定见,能透过纷乱的表象看到纷乱的本质和根源,才能以静制动,妥善处理。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