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亦林(1277-1347)元代骨伤科医学家。字达斋。祖籍抚州(今江西抚州市西),后迁南丰(今江西南丰县)(属江西)。累世业医。高祖危云山随董奉二十五世孙董京习大方脉(内科),尔后医道五世不衰。其伯祖危子美专妇人及正骨金镞等科。其父危碧崖,随周伯熙习小儿科,进而学眼科,兼疗瘵疾。危亦林自幼好学,20岁开始业医,除继承祖传医术外,还研究疮肿、咽喉、口齿等科,医术全面,而以骨伤科最有成就。曾任南丰医学教授。至正3年(1337年)撰成《世医得救方》,20卷。经太医院审问后,于1345年刊行。依当时医学13科分类,多选载前代医学文献及家传验方,在骨伤科证治方面载述尤详、书中翔实和突出地记述了关于麻醉药物的使用,有世界上较早的关于全身麻醉的记载。对于骨折、脱臼、跌打损伤、箭伤等整复治疗也有精辟的论述,特别是首创悬吊复位法治疗脊椎骨折更是珍贵。 宋金元名医--危亦林 《世医得效方》的骨伤科成就,代表了金元时期中国骨伤科的发展水平,居于当时世界医学的前列。 宋金元名医--忽思慧 忽思慧,一译和斯辉,生卒年月不详,蒙古族(一说为元代回回人),约为13、14世纪间人。忽思慧是一位很有成就的营养学家,在我国食疗史以至医药发展史上占有较为重要的地位。元仁宗延祐二年(1315),赵国公常普兰奚任徽政院使,掌管侍奉皇太后诸事,忽思慧约于是年被选任饮膳太医,入侍元仁宗之母兴圣太后答己。其间,他与常普兰奚在食疗研究方面密切合作,后来他供职中宫,以膳医身分侍奉文宗皇后卜答失里,所以忽思慧在元廷中主要是以饮膳太医之职侍奉皇太后与皇后。 忽思慧长期担任宫庭饮膳太医,负责宫庭中的饮食调理、养生疗病诸事,加之他重视食疗与食补的研定与实践,因此得以有条件将元文宗以前历朝宫廷的食疗经验加以及时总结整理,他还继承了前代著名本草著作与名医经验中的食疗学成就,并注意汲取当时民间日常生活中的食疗经验。正是在这神情况下,他编撰成了营养学名著《饮膳正要》一书。 《饮膳正要》共分三卷。卷一讲各种食品。卷二讲原料、饮料和"食疗"。卷三讲粮食、蔬菜和肉类、水果等。忽思慧在书中强调营养学的医疗作用,他认为最好少吃药,平时注意营养调剂;不吃药也能治病。他对春、夏、秋、冬"四时所宜"吃什么东西,都有论述。书中还附有许多插图,如每种食物的性状,对身体有什么好处,能治什么疾病等,都一一加以说明。书中还提倡讲究个人卫生,如对饭后漱口、早晚刷牙、晚上洗脚、薄滋味、戒暴怒等,都有论述。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