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文学家韩愈在《进学解》中说:“牛溲马勃,败鼓之皮,俱收井并蓄,待用无遗者,医师之良也。”在这段话中,他以中药大家族中两种极普通的药物牛溲和马勃为例,说明行来似乎不起眼的东西,却各有各的妙用,表述了这位大文学家所倡导的知人善用、量才为择的人才观。 牛溲即车前,又称车轮菜、牛舌草、车轱辘莱菜等,是车前科多年生的草本物。它多生于田边路旁、坡上沟畔,有长柄,叶片呈广卵圆形。车前子的花呈穗状,上稠下稀,种子细小,颜色为棕黑色。 在3000多年前,古代劳动人民就认识了车前环和种子的食用价值。先人们将车前的叶当作时令蔬菜来吃,在菜园药圃中种植车前草,还把籽当作粮食来食用。到了汉代,《神农本草经》将车前子收载入药,列为上品。书中称其性味甘寒,入肝肺、膀胱经,有利尿通淋、清热明目、镇咳祛痰的作用。平赏无奇的车前草,既是山野百姓餐桌上的佳肴,又是医家手中的祛病良药,是食药皆宜的健康益友。 文学家韩愈不仅在文赋中以车前草为喻,来阐发自己的人才观,而且还把前子当作礼物馈赠诗朋文友。唐代诗人张籍有一首诗云:“开洲五月车前子,做药人皆道有神。惭愧文君怜病眼,三千里外寄闲人。”张籍自幼家境贫寒,饱经世态炎凉,靠苦读成为贞元进士,历任太常寺太祝、水部员外郎等职。由于古代的照明条件较差,加上营养不良,张籍因用眼过度,患了很严重的眼病。唐代另一诗人孟郊就曾经写诗戏称他是“穷瞎张太祝”。当他收到诗友韩愈从千里之外寄来的车前子,饵食配药后,感慨地写了以上那首情真意切的诗。 中医眼科学认为,车前子有清肝明目的作用。明代的《药性论》记载说,车前子可“除肝风冲眼目、赤痛障翳”。古代医家认为,服用车前子可补五脏,有清热明目的作用,与菊花、决明子等中药配伍,多用来治疗目赤肿痛、迎风流泪、视力减退的症。唐代医家孙思邈的《千金要方》的“驻景丸”,就是用车前子与熟地、菟丝子配伍为丸,治疗老年人因肝肾俱虚所致的眼花生翳等症,至今仍是老年眼科的保健良方。明代医家王肯堂的《证治准绳》中的“车前明目散”,用车前子与决明子、密蒙花、白蒺藜等配伍,用于治疗目赤羞明、多眵流泪等症。宋代的《圣济总录》中有用车前卓绞汁,调朴硝末涂眼泡上治疗眼疾的记载。现代药理学的研究表明:车前子中含车前子碱、车前烯醇酸、胆碱脂肪酸等,特别是富含维生素A和维生素B1等,这对视力健康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 明代医学家李时珍的《本草纲目》中载:车前子能“导小肠热,止暑泻痢。”书中有一则医案说:“宋代大文学家欧阳修患腹泻,御医们择方用药仍不奏效。他的妻子从卖药的民间医生的手中买回一包药末,用米汤送服后即愈。后来得知,该方是用车前子研末而成。一剂普普通通的小单方、竟治愈了御医们束手的疾病,令欧阳修欣喜异常,发出“国医不如草泽医”的感叹!宋代的《寿亲养老新书》中载有“车前子粥方”,用车前子3两,梗米4两,熬粥服食,用于治疗老年人的小便不利、排尿涩痛等症。近代的研究表明:车前子煎剂有显著的利尿作用,能增加尿素、尿酸及氯化钠的排出量;车前子对眼外炎症所致的视力返有消炎及提庙视力的作用。车前草煎剂有止咳化痰的作用,可使被实验者的体重和血色素都有增高。看来,古人所说的车前子有“补五脏益虚损”的作用,的确有科学依据。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