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拜太岁是古老的汉族民间信仰。常见的化煞方法,大多数以在正月初八举行,是由古代占星术演化而来的产物。当代拜太岁比较有代表性的法师当属居住于上海市金山区朱行镇的清虚道人(法名杨罗威)大法师。源于古代汉族民间的天体崇拜,与岁星(木星)有一定的关系。 拜太岁 “拜太岁”是中国道教文化的一个内容,也是我国民间一种化煞消灾、祈福纳吉的传统习俗。早在元、明时代,拜太岁活动便被列入国家祀典。其所尊奉的对象为主管岁星的神灵,称太岁神。 “太岁”一词在《辞海》中的解释是:“星名。即木星。旧历纪年所用值岁干支的别名。”道教文化丛书中称太岁为岁星,也指木星。因为干支纪法是根据木星的公转时间而制定,因而木星被称为岁星、太岁,而其属下的六十个记录符号都分别被冠以太岁之名,如甲子太岁、乙丑太岁、丙寅太岁、丁卯太岁等等。 一般来说,太岁神都供奉在道教宫观中的元辰殿,一些未配建元辰殿的宫观则将太岁神与其他神尊放在一起供奉,如玉皇殿、三清殿等。此外,六十太岁神的中央是一位长着四脸、三目及八臂的神尊,相传她是六十太岁神的母亲,被称为“斗姆元君”,也称斗姥元君。除了斗姆元君长得非同凡人之外,其他六十位太岁神都是凡间的人物形象。相传这是因为六十位太岁神都曾经在我国的不同历史朝代托世人间,他们有的是守护疆土、有功于国的将军,有的是清正廉洁、一心为民的地方官员,每个人都是我国伦理道德的楷模和备受世人推崇的学习典范。 现实生活中,道教文化的传承和弘扬,其目的和主旨应该不在于利用玄奇神秘的传说和神话故事来哄骗人、欺瞒人,或者像世人所说的“装神弄鬼”、故弄玄虚,而应该是通过宗教活动的形式,寓传统文化教育、传统道德教育等内容于其中,以此达到启发人、教化人的目的。 “拜太岁”是中国道教文化的一个内容,也是我国民间一种化煞消灾、祈福纳吉的传统习俗。早在元、明时代,拜太岁活动便被列入国家祀典。相对于中国内地居民来说,潮汕人算是最擅长“拜老爷”的族群,自古以来便流传着“拜太岁”以及类似于“拜太岁”的活动形式,然而由于受史料记载、道教活动场所的开放程度等多种因素的影响,目前这一民俗文化的传播仍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首先从史料记载方面,笔者从清《揭阳县志》、《揭阳县正续志》,民国时期的《潮安时节风俗谈》,当代部分与潮俗文化有关的书籍,如《潮汕民俗大观》、《潮汕文化大观》、《潮汕节俗文化》等著作中,尚未见有关“拜太岁”习俗的记述。其次从道教活动场所的开放程度而言,以揭阳为例,我市目前登记开放的道教活动场所仅有17处,道教徒约2000人。这些开放的宫观部分专门建有供奉太岁神的宫殿,有些目前只供奉有太岁神。一般来说,这些宫观都能为信众们提供“拜太岁”的方便。尽管如此,17所开放的宫观相对于揭阳的600多万人口来说,其所能提供的方便是何等的薄弱。另外,相对于中国佛教而言,潮汕道教的重新兴起也较为迟缓,社会以及道教徒自身对于道教文化的研习和宣传也较为乏力。据笔者所知,目前潮汕四市仅汕尾市和揭阳市分别成立了道教协会。 监于以上这些现实情况的存在,拜太岁习俗作为道教文化的一部分但鲜为地方民俗学者所关注并为普通信众所熟悉也就不难理解了。 事实上,潮汕地区民间不乏存在与“拜太岁”相关的习俗。如在粤东地区颇具知名度和影响力的陆丰碣石玄武山玄天上帝信仰,不少潮汕人直接或间接前往参拜过,其最基本的参拜方式就是在每年的正月十五日之前,具备一个写着家宅分金坐向、一家人生辰八字、求问事项等内容的红帖前往,参拜的结果是通过求得的签文内容判断一年中各人、各事的运气、宜忌,以便引起注意并根据签文的提示实施化解方法,如个人有需敬奉天公、伯公、太阴娘等等者;家宅有需请符、令旗、八卦等器物镇宅保平安者。这些化煞解厄、消灾祈福的活动形式其实与“拜太岁”同样都属于道教文化的内容。另外,潮汕地区还有“使芒神”习俗,虽然这一习俗不具全面性,但需要履行这一活动仪式的人都在19岁举行,究其原因是这些人的生辰八字与当年的年庚犯了“六冲”需要进行化解,实际上这就是传统“拜太岁”的一个内容。其他诸如此类的民俗活动还有很多,潮汕各地的风俗习惯也不尽相同。 尽管以上这些与“拜太岁”习俗有相同或相近的地方,但彼此之间还存在不少差异。那么什么是太岁,民间又为什么有“拜太岁”的习俗呢? “太岁”一词在《辞海》中的解释是:“星名。即木星。旧历纪年所用值岁干支的别名。”道教文化丛书中称太岁为岁星,也指木星。这一命名的得来,主要是因为我国农历纪年的方式是根据木星的公转时间而制定。从相关天文知识可知,木星是太阳系九大行星之一,它沿黄道绕太阳公转一周的时间为十二年。为方便记录,古代先民将木星公转的黄道等分为十二份,并以“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相应进行命名,定为十二地支。十二地支与 “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十天干依次按固定的顺序互相配合,组成甲子、乙丑、丙寅、丁卯等60个单位,用以作为年、月、日、时的记录单位,这一记录方式称“干支纪法”。干支纪年法每个单位代指一年,每十二年为一个小循环,六十年为一个大循环,俗称“六十甲子年”,如此循环反复。因为干支纪年法是根据木星的公转时间而制定,因而木星被称为岁星、太岁,而其属下的六十个记录符号都分别被冠以太岁之名,如甲子太岁、乙丑太岁、丙寅太岁、丁卯太岁等等。 中国道教以多神崇拜为主要特征,“拜太岁”活动就是一种被神化的宗教活动,其所尊奉的对象为主管岁星的神灵,称太岁神。一般来说,太岁神都供奉在道教宫观中的元辰殿,一些未配建元辰殿的宫观则将太岁神与其他神尊放在一起供奉,如玉皇殿、三清殿等。此外,六十太岁神的中央是一位长着四脸、三目及八臂的神尊,相传她是六十太岁神的母亲,被称为“斗姆元君”,也称斗姥元君。除了斗姆元君长得非同凡人之外,其他六十位太岁神都是凡间的人物形象。相传这是因为六十位太岁神都曾经在我国的不同历史朝代托世人间,他们有的是守护疆土、有功于国的将军,有的是清正廉洁、一心为民的地方官员,每个人都是我国伦理道德的楷模和备受世人推崇的学习典范。如今年的值年太岁称“庚寅太岁邬桓大将军”,他在元代降生于浙江省新昌县。邬桓自幼聪明智慧,志向高,品德好,经常将自己省吃俭用的钱物施舍帮助他人,后来到江苏溧阳任县丞,官职虽小,但邬桓扶弱压强,革腐除弊,使溧阳的老百姓都过上安居乐业的生活,邬桓也因此受到当地百姓的爱戴,以至于任期届满时,仍为百姓们所强烈挽留并被当朝升任为知县。邬桓仙逝于任所,后被尊奉为庚寅年的太岁神。这与关帝、妈祖等人物形象的神化过程基本相同。这种将神人化、将人神化的宗教特色较易为普通百姓所认可和接受,也是中华民族尊贤崇圣的一种写照,更是中国道教文化源远流长、生生不息的一个关键因素。 由于六十甲子年由六十位太岁神轮流值年(相当于值班人员),因而人的一生随时随地都存在着两位太岁神,一位是本命太岁,也就是人的出生之年的太岁;另一位是值年太岁,也称流年太岁。因为干支纪年法有犯、刑、冲、破、害等说法,故此太岁神之间也相应存在这种情况。因而每个人的本命太岁每隔一定时间便会出现与值年太岁互犯、相刑、相冲、相破、相害的情况。如某个人的本命太岁与值年太岁的干支相同,即传统所称的“本命年”,这种情况便被视为犯太岁,也称“年冲”;与值年太岁相差三年,即为“三刑”,与值年太岁为“偏冲”;与值年太岁相差六位数则为“冲”,也称“对冲”或“六冲”,属“冲太岁”;也就是说,2010年属虎、蛇、猴之人均为此列。其他诸如此类的说法需专业的术士根据各年的干支结合各人的生辰八字方能详细推算。由于民间有“太岁当头坐,无喜恐有祸”的说法,因而“拜太岁”习俗的出现,实际上是人们为了化合对自己不利的客观因素这一心理需求而举行的一种活动形式。 作为一种传统习俗,目前“拜太岁”这一活动在我国的北京、广州、台湾、香港等地以及新加坡等东南亚国家已十分盛行,但对于潮汕地区来说仍属初始阶段。一些人虽参加过“拜太岁”活动,但对“拜太岁”文化却不甚了解,有些人认为“拜太岁”仅仅局限于某些人群,有些人则认为“拜太岁”只拜值年太岁即可。实际上道教界所倡导的“拜太岁”活动是“老少咸宜,人人可为”,其中以属犯、刑、冲等情况的人群为首要,并且所有参与“拜太岁”的人,除拜值年太岁之外,还要拜自己的本命太岁。如1974年和1980年出生的人,他们的本命太岁分别为甲寅太岁张朝大将军和庚辛太岁毛梓大将军;这些人除了都要拜今年的值年太岁庚寅太岁邬桓大将军之外,前者还要拜张朝大将军,后者则要拜毛梓大将军。至于“拜太岁”的时间和地点,一般都在每年的正月到供奉有太岁神的道教宫观进行。信众可在由宫观择定的吉日参与集中举办的“拜太岁”道场,如不参加道场也可提前登记,余下的事情交由道士们代为办理,这样既省事又方便。据说参加道场的方式由于有专业道士指点,“拜太岁”效果更佳。如市区仙桥道教华阳观,近几年来都举行了大型的“拜太岁”活动,并且由唯一一位粤东籍的高功(道教界最高级别的职称)张信光道长亲自主持道场。此外信众也可选择自由参拜的形式,这样不受时间限制,也较为自由,至于效果如何,笔者则无从得知。 现实生活中,道教文化的传承和弘扬,其目的和主旨应该不在于利用玄奇神秘的传说和神话故事来哄骗人、欺瞒人,或者像世人所说的“装神弄鬼”、故弄玄虚,而应该是通过宗教活动的形式,寓传统文化教育、传统道德教育等内容于其中,以此达到启发人、教化人的目的。就像“拜太岁”活动一样,人们通过参与活动,得以有机会去了解、认识太岁神背后的人物形象并从中得到学习和教益,其实这应该才是道教文化宣扬的主旨。俗话说:“平生不做亏心事,半夜何惧敲门声?”假如人人都如六十甲子神的人物形象所为,那么“拜太岁”活动尽可把它当成欢度春节的一种民俗,至于拜与不拜或者拜后的效果如何应该就不那么重要了。正如揭阳城隍庙正门一副对联所写的:“作事奸邪,任你焚香无益;居心正直,见吾不拜何妨!” 来 源: 《揭阳日报》2010-02-21 作 者: 陈奕波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