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大师!

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

中国原始先民黄河崇拜综述

http://www.newdu.com 2017-12-21 百度 佚名 参加讨论

    引语:河流与人类生产和生活的关系极为密切,远古时代,人类滨河而居,河流的两岸成为先民生存的最佳选择。在古籍中,只要提到一个民族,往往也就提到他们所依靠的河流。高度的古代文化,都是沿着纵贯平原的重要河流向前发展的。四大文明古国都是大河文明,定期泛滥的尼罗河孕育了古埃及文明;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浇灌了古巴比伦文明;印度河和恒河滋润了古印度文明;而在中国,黄河则是中华文明的摇篮。四大文明古国无一例外的都发源于大河流域绝非巧合。
    
    黄河
    河流与人类生产和生活的关系极为密切,远古时代,人类滨河而居,河流的两岸成为先民生存的最佳选择。在古籍中,只要提到一个民族,往往也就提到他们所依靠的河流。高度的古代文化,都是沿着纵贯平原的重要河流向前发展的。四大文明古国都是大河文明,定期泛滥的尼罗河孕育了古埃及文明;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浇灌了古巴比伦文明;印度河和恒河滋润了古印度文明;而在中国,黄河则是中华文明的摇篮。四大文明古国无一例外的都发源于大河流域绝非巧合。水是远古文明产生的温床。而被称为“母亲河”的黄河,千百年来,一直是中国历史文化的主脉,中华民族在黄河的滋养哺育下,创造出了独具风格、丰富多彩的华夏文化。 
    一、中国原始先民水崇拜源起  中国先民对黄河的崇拜一方面由于黄河与人的生产生活息息相关,另一方面也由于黄河的涨起与回落带来的不可估量的灾害,使得先民们认为河水是一个神秘而危险的世界。正是这种依赖与敬畏滋生了最初的原始信仰——水崇拜。正如费尔巴哈在《宗教的本质》中提到:“自然界的变化,尤其是那些激起人的依赖感的现象中变化,乃是使人觉得自然是一个有人性的、有意志的实体而虔诚地加以崇拜的主要原因。如果太阳老是呆在天上不动,它就不会在人们心中燃起宗教热情的火焰。只是当太阳从人眼中消失,把黑夜的恐怖加到人的头上,然后又再度在天上出现,人这才向它下跪。„„如果大地上老是结着果实,还有什么理由来举行播种节和收获节的宗教典礼呢?大地上的果实之所以显得好像是出乎天意的、理当感谢的恩赐,只是因为大地时而把它的宝库打开,时而又把它关闭。惟有自然界的交易,才使人变得不安定,变得谦卑,变得虔敬。”在对大自然的信仰和崇拜中,人类从来都不是对所有自然界的事物及现象加以等同的崇拜,与人们的生产和物质生活毫无关系的自然对象,人们是不会把它神化进而崇拜的,只有那些对人类社会生产、生活有强大影响和巨大价值的自然物和自然力,才在自然崇拜中占有重要位置,受到人们的崇拜和祭祀。  中国上下几千年一直处于农耕自然经济社会,古代先民对水的依赖几乎超过了其他的任何一种自然资源,因此古代先民大都逐水而居。就这样在原始的农业生产过程中,农业对水源的依赖使得远古人民和河流建立起了特殊的依赖关系,进而也对政治、经济、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淮南子•汜论训》上说:“赤地三年而不绝流,泽及百里而润草木者,唯江、河也:是以天子秩而祭之。”农业对水的过分倚重,使得黄河及河神崇拜作为一种根植于传统农业社会生活土壤中的自然崇拜。  
    
    黄河
    二、中国古代黄河河神的原型和发展古代先民对黄河崇拜的最初对象就是被神灵化的河水,它是一种模糊不清的、幻想中的超自然力的存在。对黄河河神的崇拜,在直观形式上往往表现为对河水直接崇拜和祭祀。  
    公元前 2070 年,姒姓族以黄河中游的伊水和洛水为中心建立了中国历史上 第一个奴隶制王朝——夏。公元前 1600 年,商汤灭夏,以黄河岸边的郑州和安 阳为中心建立了商。夏商王朝各自有对黄河的崇拜和祭祀,但关于夏王朝怎样 祭河,现在已不祥,殷墟甲骨文中却有很多记载关于商人祭河的卜辞。殷商时 期,商人的活动范围主要是在黄河中下游一带,由于商人的生活区域接近黄河,黄河的决口泛滥时常对商人的生命及财产造成威胁,于是从而导致了“河鬼”的产生。“在人类社会的早期,自然界的种种力量对人的生产与生活构成威胁, 这就是作为自然之‘鬼’的灾害性‘魔力’。” “正是由于‘鬼’对人构成灾害性力量,人们才需要通过仪式使‘鬼’变成‘神’,因此,‘神’的实质实际是‘鬼’,鬼神是相对而言的。”也就是说,河神的最初形象实际上是鬼。 
    而现存的卜辞中有大量关于人们向河神进行“求雨”、“求年”、“求禾”等祭祀活动的记载,显然黄河已经具备了神的魔力。“河为水神,而农事收获赖雨水与土地,故河又为求雨求年之对象。”   “壬午卜,于河求雨,燎。”2  “戊寅卜,争贞,求年于河,燎三小牢,沉三牛。”3 “壬申贞,求禾于河,燎三牛,沉三牛。”4 “贞,于南方,将河宗,十月。”5 “甲子,求于河,受禾。”6 “辛丑卜,于河妾。”7  “壬申卜贞,□禾于河。”8  从这些大量的卜辞中,可以看出,殷人祭祀黄河是十分普遍且十分虔诚的, 祭祀已有相当规模,祭品不仅有牛、羊及牢,而且还把女子作为祭品献给河神。
     
    可见,黄河河神在古代崇拜与祭祀习俗中的主导地位于商朝便已奠定。在远古时期,最初出现的神灵观念是模糊的,各种神灵的神性还没有形成清楚的概念与界定,神灵活动的范围也限于极为狭隘的地区。殷商时期,人们对黄河河神的崇拜与祭祀只是自然界中真实存在的他们生活生产范围内的黄河。由于认识的局限,他们把自然现象看作是神灵的威力,把自然现象本身看作是神灵的形体加以崇拜和祭祀,把河水的自然涨落,河水的一静一动都当作是河神的威力,这一时期的河神的形象就是黄河本身的具体面貌。  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人们认识能力和思维能力的不断提高,神灵的形象也在不知不觉中发生了变化,由无影无形的“鬼”、河流本身逐渐向着人格化、社会化的方向发展。正如王孝廉先生所说:“古代人最初信仰的神,是他们生活周边的敬畏或具有实益的动植物和自然现象,其后随着人的自觉意识的提高,人们所祭的神也逐渐由完全的动植物等转化为半人半兽的神,而当人文的意识更高之后,半人半兽或神人同体的神逐渐消失了他们的兽性或神性而演变为人类化的英雄或神仙。” 从春秋战国时期,自然崇拜的黄河河神开始了其人格化和社会化的复杂过程。
    其最明显的表现就是河神形体的人化、河神有了姓名、配偶以及新的社会职能。河伯作为黄河河神在先秦的很长一段时期里,一直处于极盛的地位。神话学专家袁珂先生在其著作《中国神话传说辞典》中总结说:“河伯乃黄河之神,自殷商而降,至于周末,为人所奉祀,位望隆崇。”而且此后,关于黄河河神的神话故事层出不穷,河神也在无形中被赋予更多的职能,逐渐开始参与世俗事务。如主宰战争的胜负。《左传·文公十二年》记载,秦晋交战之前,“秦伯以璧祈战于河”。主持人间盟誓信义。《左传·襄公十九年》,晋人士匄对荀偃发誓“主苟终,所不嗣事于齐者,有如河”。掌控人间疾患。《史记·鲁周公世家》上也记载:“初,成王少时,病,周公乃自揃其蚤沉之河,以祝于神曰:‘王少未有识,奸神命者乃旦也。’亦藏其策于府。成王病有瘳。”呼风唤雨的主神。人们认为河神既然能够主宰如此巨大的黄河,那么他自然也握有控制雨水的大权。因此,当天旱时人们便会去祈求河神。  
    历史不断向前发展,河神崇拜不断被赋予新的内涵,已渐渐脱离原始水崇拜的原型。黄河的祭祀与信仰,原本是一种自然崇拜,但这种信仰得到统治者的承认和利用,黄河河神的崇拜与祭祀发展到隋唐时期,开始受到了若干世俗等级的尊封,有了爵位和封号。不同地区都出现了自己的河神,在文人笔下,河神被赋予了新的形象,甚至与新的称呼与故乡。然而不管怎样发展,可以看出,河神除了本身的神性之外,又多了份人性。这里的河神已不再是自然界未知力量的掌控者,更倾向于人类满足其欲望的工具。 三、中国人河神信仰的特征  自古以来,中国就不乏神灵信仰,它是包括自然神、社会神等各方面神灵在 内的一个庞大而杂乱的神灵信仰体系,是一种具有着悠久历史的文化现象,是传统文化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人们对他们所信仰的神灵虔诚的膜拜与祭祀,希望能 够得到神灵的庇护和保佑。可以说神灵崇拜起源于人们的需要。人们需要黄河水的灌溉、舟楫之利,也需要免去黄河水的泛滥之苦,于是控制河水,至高无上的河神就出现了。
    
    黄河
    黄河河神信仰作为是这诸多神灵信仰中的一种。在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河神也随着社会历史的发展而发生了许多不同的变化。黄河河神的发展演变过程折射出了中国人神灵信仰的诸多典型特征。
    (一) 实用功利性  1. 实用功利性。神灵崇拜源于人们的需要。神灵在产生之后,就与人类之 间有了一种互利互惠的关系。人需要神灵来庇护和保佑;而同样神灵又需要人类的供奉与祭拜。因此只有那些与人类的生产、生活有重大的实用价值意义的自然物和自然力,才会受到人们的信仰和祭祀。 2. 政治功利性。《左传·成公十三年》云:“国之大事,在祀与戎。”说明祭 祀之礼在中国古代礼俗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祭祀起源之际,是为了消灾禳祸和感恩思报。进入到阶级社会之后,祭祀又特别增加了政治功能。祭祀与世俗社会制度糅合在了一起,形成一种礼制或者说是习惯法,成为维护人伦社会等级制度的一种工具。封建统治者为了维护自己的统治,一方面不断利用河神来巩固自己的权利,另一方面则借此麻痹人民、平息民怒、化解危机的作用。  
    (二) 信仰的不虔诚性  远古时期的河神崇拜具有很大的功利性成分存在,所以也就造成了信仰的不虔诚性。并没有现在宗教所谓的精神寄托与人文精神在内,注重的只是眼前和现实的利益,而且这种信仰是模糊的,已变的。殷商时期,人们将他们崇拜和信仰的黄河称为“河”或“帝河”。这一时期,人们对河神的信仰很明确,就是对他们生活区域内的那一段黄河的信仰和崇拜。当河神开始他的人格化、社会化过程之后,他的称呼、形象却变得模糊起来。而且中国人对神灵的信仰都是奉以“有事原则”,是怀有特定的目的去和神灵打交道,目的达到了,就继续对神灵祭拜;反之,则不仅不再祭拜,甚至还可以亵渎神灵,对神灵任意发泄。 
    (三) 信仰的政治论理性  神灵崇拜经久不衰,但却不再高高在上,特别是进入宗法社会以来,神灵崇拜渐渐沦为皇权和宗法制度的奴隶。皇权凌驾于神灵之上,各路的神灵也必须由皇帝来册封,决定他们的名分和地位。除此之外,中国数千年的宗法家族观念也融入到了神灵信仰当中,人们不理解那些不食人间烟火的神灵,对他们拆散牛郎织女以及董永和七仙女的婚姻表现出极大的愤慨,“宁拆十座庙,不破一门亲”的俗语说明了中国人向来把家庭人伦放在比信仰神灵更为重要的位置。因此,人们便喜欢给神灵联姻成家,让他们也过上人间的家庭生活。玉皇大帝有王母娘娘,雷公配电母,土地爷爷有土地奶奶等等。对于人们崇拜了上千年的黄河河神自然也是如此,不管是典籍记载的河伯之妻还是“河伯娶妇”的故事不难看出人类宗法家族的世俗观念在神灵世界的一种体现。  
    黄河河神从产生之初到明清时期,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经历了复杂的发展与演变。不管是河神祭祀还是河神的各个时代的神话传说,都已经成为中国封建礼制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并积淀成为我国社会风俗中的一种特有的文化。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国学理论
国学资源
国学讲坛
观点争鸣
国学漫谈
传统文化
国学访谈
国学大师
治学心语
校园国学
国学常识
国学与现代
海外汉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