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大师!

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

陕西凤翔县婚嫁习俗

http://www.newdu.com 2017-12-21 三秦游综合 佚名 参加讨论

    
    在旧社会,男女婚姻是由“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决定的,礼仪繁琐,且有早婚、童养媳等陋习。
    男女从订婚到结婚要“六礼告成” 。先是问亲,媒人经过“是媒不是媒,先跑两三回”之后,女方把“帖庚”(即婚单,写有女方生辰年、月、日、时的单子)交媒人带回男方,双方在此时百事顺利,约定吉日相亲。相亲时,男方带上糕点、一对首饰、两件衣物等礼物,到女方家里去,双方父母、姑娘、小伙子见面。双方相亲同意订婚时,女方通过媒人向男方提出要“彩礼”:钱财、衣服、首饰等。媒人传话,与男方协商同意后,经媒人传话,择定吉日,男方到女方家里去送礼。女方一般要请族长或至亲,与男方家长吃饭,表示女儿已许人家。
    1949年前早婚较多,一般是男18岁,女15岁,男方送四色彩礼(衣服、首饰、糕点等,红纸上有龙凤呈祥的“ 礼帖”,上写结婚日期)。女方同意后,在婚期前一月,男方用顶上等白面蒸“卷子” 数十个,送给女方。女方给亲友送“卷子”,通知婚期备置“添箱”。女方近亲如舅、姑、姐的添箱是指派的镜子、衣箱、裙子、洗脸盆、灯盏等生活常用品。同时,女方家准备陪嫁“妆奁” ,男方也积极准备繁琐的结婚事宜。婚礼的先一天,女家办“上马筵席” ,招待送添箱、陪嫁妆的亲戚、乡邻,并招待男方前来“上头”的客人。“上头” 仪礼主要是男方派同辈一老一少,带上头巾、头绳、鬓花、花冠、凤袄、化妆品、糕点等,还有“开脸”单子,一对大酒壶,到女方家去。女方按开脸单子选定的吉时、面向,洗头、刮脸,缯起发簪,穿上凤袄。从此,已不算是“黄毛丫头” 了。结婚当天,男方备四色礼品,还有蜜、油各一盏,抬花轿或备轿车一乘前往迎亲。轿或轿车中坐有娶女客和压轿小男孩,外随一匹丁马,与花轿同行。到了女家,吃过“长路面”,女方着花冠、凤衣、石榴花缎绣鞋,走布或由亲人背上轿。送亲的人随之骑马或坐车同行。轿到男家,新郎穿礼服、披红、插金花,出门迎亲。门两旁各置一捆谷草,上搭红布。新娘由送女客和娶女客挽扶下轿,顶盖头,挟织布藤,上系铜镜,踏布入门。进门时,男方给女方一份礼物(一般是银元),宾相用五色粮食、小铜钱和谷草节撒在新娘身上,叫“打草”。新娘进门后,宾相即将谷草甩上房去,寓意登高。在鞭炮声中,新郎新娘走到“天地堂”前,举行婚礼,先拜天地,再拜高堂,夫妻相拜,礼毕入洞房。进洞房后,先是盥洗,新娘用新郎家的水洗面、梳妆,请钥匙,开衣箱,换衣服,打扮毕,行合卺礼,新婚夫妇换杯喝蜜合油,吃交杯酒。再摇房,由一个身体好、多儿多女的妇女,用一个木盒装六个核桃、六个大枣,满屋走动,边走边摇,嘴里念叨“摇房摇房,女儿满堂。福禄寿喜,白头吉祥”、“双双核桃双双枣,生儿生女满院跑”等。外边开席请客,新郎新娘敬酒,饭后谢媒。女方客人走时,新郎要给丈人赶车或牵马相送。闹洞房的名目繁多,大多是以促成夫妻合好为内容。一般轻狂下流的言行,彻夜不停的哄闹,多遭鄙视。第二天清早,新郎新娘给父母端第一碗饭。上午,新娘家里来人“做两日”,有“姑不娶(亲),娘不送(嫁)”的习俗。故其母亲来看女。第三天清早,新娘要“拾筷子”、“请案神”、“试刀”(把擀好的面切三刀)等一系列考验其勤快、利索的习俗。新娘第一次回娘家是第八天或第十天,叫“住十”;再一月叫“住对月”。
    结婚仪礼因家庭富裕状况、社会环境不同,繁简不同。县境内东乡、西乡亦有差异。
    1953年2月19日《婚姻法》颁布实行。婚姻以双方自愿为主。订婚过程先是“小见面”或“背看”。同意后,男女正式见面、谈话、相互了解。然后男方携带酒、肉、烟、糖果和衣料等物到女方家去订亲。女方再到男方家去“认家”。在此期间,男女双方互有往来。结婚时,双方商定日期,先持介绍信到民政部门登记,领取结婚证。举行婚礼时,男方人骑自行车或乘汽车前去迎亲。陈规陋习较少,婚事新办逐渐普遍。职工干部中,在五一、国庆、元旦、春节结婚,还有举行集体婚礼、旅游结婚的。近年来,大操大办,铺张浪费,索要彩礼等不良倾向在婚姻习俗中露头。
    1949年年前,在婚俗上有童养媳、招赘婚、招夫养夫等。1949年后,唯招赘婚得到政府提倡和政策保护,日见增多,但不改姓。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国学理论
国学资源
国学讲坛
观点争鸣
国学漫谈
传统文化
国学访谈
国学大师
治学心语
校园国学
国学常识
国学与现代
海外汉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