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大师!

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

当前位置: 首页 > 传统文化 > 衣冠服饰 >

汉服中冕服的冠式——冕冠

http://www.newdu.com 2017-12-21 网络 佚名 参加讨论

    
    秦统一中国后,建立了严格的衣冠制度。汉取代秦之后,服饰大体上沿袭了秦制。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文化的进步,汉初出现了繁荣昌盛的局面。
    东汉明帝永平二年(公元59年),秦制与三代古制融为一体,重新制定了祭祀服制与朝服制度,冕冠、衣裳、鞋履、佩绶等的差别等级森严,由此诞生了汉代的服制。
    汉代以冠帽作为区分等级的主要标志,主要有冕冠、长冠、委貌冠、武冠、法冠、进贤冠等几种类型。天子与公侯、卿大夫参加祭祀大典时,必须戴冕冠,穿冕服,并以冕旒的数量、质地的优劣、服色与章纹的相异来区分等级尊卑。
    冕冠是汉服中冕服里的冠式,也是中国古代最重要的冠式,始于周代,也称“旒冠”,俗称“平天冠”。与冕服、赤舄、佩绶等同时在祭祀等大典时穿用。冕:《说文》有解:“大夫以上冠也,邃延垂旒统纩。”是帝王、王公、卿大夫在参加祭典等典礼活动时所戴的等级最高的礼冠。
    冕冠主要由延、旒、帽卷、玉笄、武、缨、纩、紞等部分组成。周朝礼仪规定,戴冕冠者都要身着冕服,冕冠的基本样式以及这套冕冠制度也一直被后代所沿用。唐代进行改制,创造了天河带,并使用二十四旒。明代以后,冕冠被废除,代之以朝冠。
    一、冕冠的组成
    冕冠主要由冠圈、玉笄、冕綎、冕旒、充耳等部分组成。
    玉笄:纽中可插玉笄,以便将冠固定在发髻上。
    冕綎:冕冠顶部的盖板,名綎,冕板上黑下红,象征着天地,冕綎略像前倾斜,象征天子勤政爱民。
    冕旒:綎的前后两段垂旒,用五彩丝线穿五彩圆珠而成,旒的多少视佩戴者的身份决定,有三、五、七、九、十二之分,以十二旒最为尊贵,是帝王的专用。
    延:又写作綖,最上面的木板,又称冕板,前圆后方,象征天圆地方之意。后面比前面应高出一寸,使呈向前倾斜之势,即有前俯之状,象征国王应关怀百姓的含义,冕的名称即由此而来。
    帽卷:即帽身,图中没有标出。帽卷夏用玉草、冬用皮革作骨架,表裱玄色纱,里裱朱色纱做成。
    武:帽卷底部的帽圈,用金片镶成。
    缨:冕板左右垂下的红丝绳,在颔下系结,用于固定。
    纩:是系在冠圈上悬在耳孔外的两块黄玉,叫做瑱(tiàn),俗名充耳。因悬挂于两耳边,象征君王不能轻信谗言。
    紞:是垂在延的两侧用以悬纩的彩绦。
    天河带:冕板上垂下来的一条红丝带,长度可以垂到下身,天河带多出现在隋唐以后的画中(比如阎立本的“历代帝王图”),宋代才有明确的定制;而本图原本是汉代冕冠示意图,自然没有天河带。
    二、冕冠的样式
    冕冠主要有六种样式:大球冕、衮冕、鷩冕、毳冕、希冕、玄冕,合称六冕。六种冕冠的功能、形制有别。
    大球冕:用于帝王祀天。
    衮冕:用于帝王祀祖。
    鷩冕:用于帝王和百官祭祀先王,行飨射典礼。
    毳冕:用于帝王和百官祭祀山川。
    希冕:用于帝王和百官祭祀社稷。
    玄冕:用于帝王和百官参加小型的祭祀活动。
    三、形制
    冕冠的旒数按典礼轻重和服用者的身份而有区别,按典礼轻重来分,天子祀上帝的大裘冕和天子吉服的衮冕用12旒;天子享先公服鷩冕用9旒,每旒贯玉9颗;天子祀四望山川服毳冕用7旒,每旒贯玉7颗;天子祭社稷五祀服希冕,用5旒,每旒贯玉5颗;天子祭群小服玄冕,用3旒,每旒贯玉3颗。按服用者的身份地位分,只有天子的衮冕用12旒,每旒贯玉12颗。公之服只能低于天子的衮冕用9旒,每旒贯玉9颗;侯伯只能服〓冕,用7旒,每旒贯玉7颗;子男只能服毳冕,用5旒,每旒贯玉5颗;卿、大夫服玄冕,按官位高低玄冕又有6旒、4旒、2旒的区别,三公以下只用前旒,没有后旒。凡是地位高的人可以穿低于规定的礼服,而地位低的人不允许越位穿高于规定的礼服,否则要受到惩罚。天子为十二旒,周之诸侯王公之旒有九、七、五之分。但后来旒渐渐只限于帝王,于是“冕旒”则成了帝王的代称,同时也是帝王的象征。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国学理论
国学资源
国学讲坛
观点争鸣
国学漫谈
传统文化
国学访谈
国学大师
治学心语
校园国学
国学常识
国学与现代
海外汉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