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衣是汉服的一种传统制度,也流传到朝鲜半岛和日本,因为“被体深邃”而得名。广义的深衣包括所有具备上下分裁再缝合,衣长至脚特点的汉族传统服饰,即深衣制服饰,男女均可穿着,如流行于先秦至汉代的绕襟袍又称曲裾深衣,直裾袍又称直裾深衣,王后六服,后妃、贵族妇女礼服,翟衣、鞠衣、花钗礼衣、钿钗礼衣等。狭义者专指宋代至明代参照古籍记载描述而设计的深衣,作为百官、士人及布衣百姓的常礼服、祭服而在清代剃发易服之前广为流传。 在《礼记正义· 深衣》中有提到其他的服饰的上衣和下裳均不相连,而"深衣"上衣和下裳相连,将整个身体均包裹在内,被体深邃,因此而被称作深衣。自古天子诸侯朝会服玄端,燕居服深衣。宋末金履祥认为深衣乃古代士大夫闲居之服,合于周礼"规矩准绳" ,并撰《深衣小传》。儒服之最者曰深衣。儒服又称野服。 《礼记》的《深衣》、《玉藻》两篇分别记载了对深衣的标准形制。首先,礼经中的深衣由苎麻布制成。幅宽二尺二寸。每匹大约45-60厘米宽,12米长。在《诗经·蜉蝣》中的“麻衣如雪”中,郑玄注:“麻衣,深衣也。”古时没有棉布,而“布”均指的是苎麻布,别名苎麻、青苎、纻。苎麻成布之后,需加灰锻濯漂白,制成白纻、白纻细布,然后成衣。《乐府白纻歌》曰:“质如轻云色如银,制以为袍余作巾。”中唐时“沤纻为缊袍”、“春衫裁白纻,朝帽挂乌纱。”乃是一种时尚,以至于唐人到了“裁衫催白纻”的痴狂程度。。明代深衣用玉色,素带,素履,白靴。 《礼记正义·深衣》中有提到深衣最重要的特征为深衣的衣衽是由一幅布交解裁之,上尖下阔。内衽连于前右之衣,外衽连于前左之衣。并且衣襟边缘有勾边。也被称为青衿。唐宋学生所服。深衣的领型为斜襟方领。司马光指出应颈下别施一衿,映所交领,使之方正尺。但明代后期也出现了方形直襟领。如朝鲜儒学者朴世堂的深衣。衣领宽二寸。袖口广一尺二寸。衣缘用幅宽三寸黑缯,对折缝之,则广一寸半。 上衣用两幅布,对折,两幅布缝拢为后背中缝。理学家吴澄说深衣的裳是以六幅布裁为十二片制作的,象征一年十二个月中有六阴六阳。司马光依《礼记》作深衣、冠簪、幅巾、缙带。后期的深衣以此为基础制作,有朱子深衣、江永深衣、明深衣等形制,常配搭幅巾。缁布冠亦用苎麻布,比深衣经纬密度大一倍。大带广四寸。垂其余为绅,所以服深衣的士大夫又被称为士绅、缙绅、乡绅。 深衣被称为古衣之首,领袖群衣的原因除了形制以外,更重要的一点是“上下通服”,即任何人均可穿着,同时因而在时间上流行最久。按照马端临所著《文献通考·王礼考·君臣冠冕服》的说法,夏商周三代可考的服制中虽然有所变化,但是除了冕服之外,只有玄端(端衣)和深衣两者最广为流传。玄端是自天子至士人均可穿着的,而深衣则是自天子至平民百姓均可穿着的。也是古代士人未得功名时所穿衣服。深衣裁制时加长了衣襟,穿着符合礼法,因此不论贵贱,不论身份地位均可以穿着,而没有等级之分。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