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蹄袖原来是满族的服装,后来成为官服,王公贵族袍子上必加马蹄袖。民国以后废除帝制,牧区仍沿袭王公世袭制度。直到解放以后,才被人民政权代替。马蹄袖先生于官,后来波及到民。先着于男,后普及到女。《绥远通志稿》采访乌兰察布盟各族,“袖特长,遮手,过膝,袖头作马蹄形。”马蹄袖是活的,可以别起放下。别起以后干活利索,放下以后骑马陈不冻手。民间还有另一种传闻,说是为了吐痰方便。文武百官上朝的时候,金銮殿里可不能随便吐痰。有些咳嗽气短的年迈老臣一口痰上来,没个吐处,“啊——啪”,就吐在马蹄袖子里,这玩意儿里子是用水獭皮绷的,不沾水。下朝出来啪地一甩袖子,就甩出去了。 乌珠穆沁的马蹄袖男女都有,款式相同,区别只在颜色上。马蹄袖的下面,跟袖子宽窄差不多,手背上有块三角形的布,类马蹄,故曰马蹄袖。马蹄袖与袍色的搭配也有讲究,如系红缎皮袍,马蹄袖须用陈浅蓝乎绒做贴边;如系浅蓝缎皮袍,马蹄袖宜用天蓝平绒贴边。挂里子水獭貂皮当然最合适。穷人买不起,就地取材用黑自山羊皮。如用自山羊皮,中间要夹层黑布,习惯上不单用自布。 姑娘出嫁、拜火祭灶、逢年过节必须接马蹄袖,无马蹄袖不能到场。做丧事时才把马蹄袖取下来,有马蹄袖的前襟要掖在腰带里。随着时代的发展,有些事情就走向了反面。阿拉善就是如此。以前袖口必接马蹄袖,现在除了隆重集会,配上有顶子的帽子接马蹄袖以外,平时已经不接。马蹄陈袖随袍子有冬夏之分,冬天接皮袖,夏天接布袖。蒙古国革命以后,把马蹄袖看成封建的东西,一个时期号召取消,便袍配轻革皮靴,带沿帽,成为当时的时尚。可见服装这玩意儿。跟人们的时代观念和审美情趣大有干系。 想了解更多民俗文化,请关注民俗文化版块!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