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传崇明扁担戏在清朝嘉庆年间由苏州传入,当时一位姓李的艺人来到崇明演出,有当地人拜其为师。“当时他来我们这里的新五效演木偶戏,当地人顾再之拜他为师学艺,后在崇明传开,到我这里已经传了三代了。”扁担戏的独特之处在于剧情紧凑、技法严密、敲锣击鼓、说唱吹做全由一人担当,能在短则三、五分钟,长则半小时的演出过程中,将人物声色,甚至鸡鸣狗吠、马嘶狼嚎都模仿得惟妙惟肖。朱师傅介绍说,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的时候,扁担戏在崇明那是“相当的火”。很多民间艺人挑着扁担走街串巷,表演的时候,扁担往木桶上一插,做舞台中柱,帐单往四周一围,艺人往木桶上一坐,锣鼓一响,戏就开场。 一副扁担一台戏,一人演戏百人看,说、唱、做浑为一体,2000年森林旅游节期间的演出煞是让人开了眼界。这种属于空腹木偶戏。演出时将一根扁担竖于地上,撑起一个方寸舞台、神龛状的微型舞台,四周围以布幔,布围里有锣鼓和小木偶等,木偶是用泡桐作成,刻好,粉成人脸。艺人在布幔内双手操作木偶,忙中偷闲加以锣鼓伴奏,嘴含特制口哨模拟人声边说话边用口技模仿人物的语言进行表演。 “簚子”是用稠布做簧,外用响铜固定,用棉线缠绕固定,放在后舌与后上腭间自然压紧吹奏,加上口腔的咬字,能说出或唱出人声的道白和唱腔,这种角色和本嗓的角色交替来表演剧情的不同人物。“簚子”吹腔和真嗓的交替角色表演对答、对唱是这门艺术中做难掌握的,需要几年的艺术实践才能应用自如。另外民间艺人不仅需要具有民间音乐艺术的表演功底,掌握戏曲唱段的吹腔和五花八门的即兴表演,还需要与时俱进,对生活素材进行发现、提炼和加工,创作出新剧目,如《捉特务》等。 扁担戏的独特之处在于剧情紧凑、技法严密、敲锣击鼓、说唱吹做全由一人担当。随剧情变化,艺人且念且唱,问答叙议,插科打诨,有些类似相声的捧哏逗哏,还有转盘子等手技,表演的剧情大都通俗、风趣、明快,富有夸张戏剧性。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