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大师!

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

毛纤维的初加工技术

http://www.newdu.com 2017-12-21 《中国古代纺织与印染》 佚名 参加讨论

    
    由于不同品种绵羊的生活习性以及各个地区的气候条件、饲养条件的差异,从绵羊身上采集下来的羊毛,往往因夹杂着各种各样的杂质而绞缠在一起,不能直接用于纺纱。初加工的目的就是去除这些杂质,开松羊毛,使其成为适合纺纱或加工成其他制品的状态。我国古代,羊毛初加工包括采毛、净毛、弹毛三部分。
    采毛是指毛纤维的收集。净毛是指去除原毛上所附油脂和杂质。弹毛是将洗净、晒干的羊毛,用弓弦弹松成分离松散状态的单纤维,以供纺纱。羊毛经过这三道初加工后,即可用来纺织。
    采毛最初用什么方法,古代文献上没有记载,可能直接从屠宰后的羊皮上收集。直到南北朝《齐民要术》中才出现剪毛方法的记载,说明在此之前就已经有了铰毛技术。《齐民要术》说:绵羊每年可铰三次毛,春天在羊将脱去冬毛时,剪第一次,五月天渐热,羊将再次脱毛时,剪第二次,八月初胡葈〔xi徙〕子未成时,剪第三次。每次铰完之后把羊放在河水中洗净,并强调指出第三次铰一定在八月初以前,否则“白露已降,寒气侵人,洗(羊)即不益。胡葈子成熟铰者,匪直著毛难治,又岁稍晚,比至寒时,毛长不足,令羊瘦损”。寒冷的漠北地区,每年只能剪两次,即八月那次不能铰,否则对羊过冬不利。这种方法和现代采取的方法基本相同,说明古人对羊的生活习性已相当了解,掌握了何时剪毛对羊的生长影响最小的规律。
    山羊绒的采集方法有两种:一种是〔CHOU抽〕绒,一种是拔绒。所谓绒,是用细密的竹篦梳子从山羊身上将已脱或将脱的较粗的绒梳下。所谓拔绒,是用手指甲从羊身上拔下较细的山羊绒。据《天工开物》介绍,这两种方法均出自西北地区,直到唐代传入中原。拔绒生产效率极低,每人穷一日之力,拔取所得,打成的线只得一钱重,费半年的工夫拔取,才够织作匹帛之料。若绒打线,每日所得,多拔绒数倍。
    净毛是指去除原毛上所附油脂和杂质。净毛质量直接影响弹毛和纺纱工序。古代究竟用什么方法净毛,文献记载几乎没有,从《大元毡罽工物记》所载织造毛织物所用原料里常出现弱酸盐和石灰来分析,可能是用酸性或碱性溶液洗涤。
    弹毛是将洗净、晒干的羊毛,用弓弦弹松成分离松散状态的单纤维,并去除部分杂质。古代传统的弹毛弓形状和弹棉弓相似,只是因羊毛纤维比棉纤维长,单纤维强力和弹力也比棉纤维大,弹毛弓的尺寸可能要比弹棉弓相应大一些。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国学理论
国学资源
国学讲坛
观点争鸣
国学漫谈
传统文化
国学访谈
国学大师
治学心语
校园国学
国学常识
国学与现代
海外汉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