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大师!

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

古代杰出的农业生态系统——桑基鱼塘

http://www.newdu.com 2017-12-21 中华五千年 佚名 参加讨论

    
    明朝中叶,在江苏常熟地区有一个名叫谈参的人,他十分善于经营。原来人们为了防止水害总是把低洼的地方填起来,他来一个反其道而用之,将低洼的地方挖成塘,用于养鱼。控出的土堆成堤岸,岸上种果树。池塘边种茭白等水生蔬菜,池塘上又架起了猪圈,用于养猪。这样养猪又可以不占用耕地,猪粪直接落入池塘喂鱼。堤外农田种植水稻,通过水塘的排灌,又可做到旱涝保收。由于经营得法,谈参一家的农业收入比别的农民提高了3倍,副业的收入又比农业的收入多了3倍,一下子成了远近闻名的大富翁。 
    谈参的这种做法由于用地少而获利多,很快就在地势低洼的太湖地区和珠江三角洲地区推广开来,并依照各地的实际情况,加以变通。在太湖地区,有的是以农副产品养猪,以猪粪肥田,形成田猪互养。“养猪不挣钱,回头望望田”,单纯养猪利润是很低的,但养猪的副产品则有很高的肥料价值,据估计一头猪能在六个月内积15担猪粪,可供一亩半的肥料,因此当地有“养了三年无利猪,富了人家不得知”的说法;有的是以青草、桑叶养羊,以羊粪壅桑。嘉湖地区所养的羊主要是湖羊,一只湖羊一年能吃草叶约1400斤,所产的羊肉和皮毛的收入抵成本外,每年可净得27担羊粪;还有的是以鱼塘种桑、种果或种蔗等,形成所谓的“桑基鱼塘”、“果基鱼塘”和“蔗基鱼塘”,这种形式主要盛行于珠江三角洲地区。果基鱼塘在明初出现,基上种植荔枝、龙眼等果树,既可以固堤又可以增加收入。蔗基鱼塘出现于近代,塘基上种蔗,蔗渣下塘养鱼或肥田,塘泥作为甘蔗或大田的肥料。其中最典型的就是的桑基鱼塘。 
    所谓桑基鱼塘,其办法是将低洼地挖深变成水塘,挖出的泥堆放在水塘的四周为地基,基和塘的比例为六比四,六分为基,四分为塘,基上种桑,塘中养鱼,桑叶用来喂蚕,蚕屎用以饲鱼,而鱼塘中的塘泥又取上来作桑树的肥料。通过这样的循环利用,取得了“两利俱全,十倍禾稼”的经济效益。 
    桑基鱼塘的特点是它不仅可以充分利用水面养鱼增加收入,同时消除了内涝的威胁,有利用于水稻灌溉,适应了当地地势低洼、雨水充沛、河道密布、水域资源丰富的特点。  
    桑基鱼塘是中国水乡人民在土地利用方面的一种创造,也是中国建立合理的人工生态农业的开端。它既能合理利用水利和土地资源,又能合理地利用动植物资源,不论在生态上,还是在经济上都取得了很高的效益,赢得了世界注目。联合国大学副校长、国际地理学会秘书长曼斯·哈尔德,在参观珠江三角洲的桑基鱼塘以后就曾说过:“基塘是一个很独特的水陆资源相互作用的人工生态系统,在世界上是很少有的,这种耕作制度可以容纳大量的劳动力,有效地保护生态环境,世界各国同类型的低洼地区也可以这样做。”(曾雄生)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国学理论
国学资源
国学讲坛
观点争鸣
国学漫谈
传统文化
国学访谈
国学大师
治学心语
校园国学
国学常识
国学与现代
海外汉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