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国传统农具发展史上,唐宋是继战国秦汉以后又一个光辉灿烂的时代,传统农具发展到完全成熟的阶段。这一时期农具的进步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第一,在铁农具质料方面发生了重大改革。秦汉魏晋南北朝铁农具主要用可锻铸铁制造。南北朝时发明了“灌钢”技术,并用以制造刀镰,但不普遍。唐宋时代这种技术已流行开来,小型嵌刃式铸铁农具遂为比较厚重的钢刃熟铁农具所代替,从而提高了坚韧和锋利的程度。第二,农具种类更多、分工更细,而且配套成龙。我国北方旱作农具在魏晋南北朝时已基本配套,此时进一步完善。如窄而厚的鑱[chan 蝉]用来开生荒,阔而薄的铧用来翻熟地。汙(污)泽地春耕有专用的“剗[chan产]”等。南方水田整地工具除耕、耙、耖外,秧田平土有平板,大田平土有田荡,又有用于育秧移栽的秧绳、秧弹、秧马,用于中耕的耘荡,排灌用的翻车、戽斗等,也形成完整的系列。第三,经过改良或新创,许多农具更为完善、灵巧、高效、省力。如翻土用的曲辕犁,中耕用的耧锄,收割用的麦钐[shan 扇]、推镰,都比前代同类工具有更良好的性能。减轻劳动强度或起劳动保护作用的,有水田中耕用的耘荡、耘爪,拔秧用的秧马等。这一时期还出现了一些利用水力风力或畜力的大型高效农具。以下摘其要者作一简单介绍。 中国传统犁的完善 中国犁的犁体一般由犁底、犁梢、犁箭、犁辕等部件构成,形成框形,所以被称为框形犁,是世界上六种传统犁中的一种。这种框形犁,汉代已基本定型,有了犁壁,后来又有了可使犁箭活动调节耕深的装置,但仍实行两牛抬杠。唐代出现了江东犁。江东犁在犁辕前端设置了一个可以转动的犁盘,犁辕通过在犁盘两侧系以绳索与牛轭(这时已由二牛抬杠的直轭改为曲轭)相连接;而犁辕也因之由直长辕改为较短的曲辕了。所以江东犁又叫曲辕犁(图12),这种犁可以用单牛挽拉。曲辕犁的出现,标志着中国传统犁发展到成熟阶段。宋代又出现了软套和代替犁盘的铁挂钩;曲辕犁向全国普及。和世界其他地区的传统犁相比较,中国犁的特点,一是富于摆动性,操作时可以灵活转动和调节耕深耕幅;二是装有曲面犁壁,具有良好的翻垡〔fa 伐〕碎土功能。这些特点满足了精耕细作的要求,适于个体农户使用。西欧中世纪使用带轮的重犁,没有犁壁,役畜和犁辕间用肩轭连接,比较笨重。18世纪出现的西欧近代犁,由于采用了中国框形犁的摆动性和曲面壁,并与原有的犁刀相结合,才形成既能深耕又便于翻碎土壤的新的犁耕体系;它成为西欧近代农业技术革命的起点。 曲辕犁复原图(唐) 农田排灌工具的发展 上古时代,人们在灌溉时,要用瓦罐从井里把水一罐罐打上来,或从河里把水一罐罐抱回来。《庄子》上说的“凿隧而入井,抱瓮而出灌”,就是这种情形的反映。春秋战国时,农田灌溉发展起来,各种新的灌溉工具也应运而生。春秋时已有利用杠杆原理提水的桔槔[gao 高];汉代水井用辘轳提水相当普遍,辘轳的使用一直延至近世。这两种提水工具比起抱瓮出灌已大为进步,但毕竟不能满足较大规模的农田排灌的需要,真正满足这种需要而对我国农业发展作出巨大贡献的是翻车,即龙骨车。它创制于东汉末,最初用于洒路,发明者是毕岚。三国时马钧加以改进,始用于园圃灌溉。这时它还是手摇的,以后发展为脚踏的(图13),具体何时难以确指。不晚于唐代出现了牛转翻车。宋元之际发明了水转翻车。元明之际又有风力水车的创制。翻车是利用齿轮和链唧筒原理汲水的排灌工具,结构巧妙,抽水能力相当高。南宋范成大诗云:“下田戽水出江流,高垄翻江逆上沟,地势不齐人力尽,丁男常在踏车头。”(《石湖居士诗集》卷二十七)是电力抽水机推广以前我国农村使用最广泛的排灌工具。 脚踏翻车 唐代还发明了筒车。它是用竹木制成大型立轮,由一横轴架起,轮的四周斜装若干小木桶或竹筒。筒车安置在水边,立轮下部没入水中,轮随水流转动,轮周小筒不断把水戽[hu 户]起,通过木槽灌入田间。这也是一种高效提水工具,诗人用“竹龙行雨”来形容它。筒车在宋元又有发展,出现了畜力筒车和高转筒车(图14),后者可以引水至七八丈高。此外,唐代还有利用架空索道的辘轳汲水机械——机汲。 麦钐与碾碨[wei 畏](石磨) 这两种工具均与麦作的推广有关。麦钐是用以收麦的装长柄的大镰刀,它配合一个带有两条活动长柄的簸箕(“麦绰”),向前伸出,利用系在腰上的一个灵活的操纵器,移动钐和绰,将远处的麦“钐”下,翻入麦绰,再收回麦绰,递到后面带轮的“麦笼”里(图15)。这种配套的收麦器,比普通收获工具,效率提高几倍。麦钐在唐代已较普遍,它与麦绰、麦笼的配套完善大体在宋元之际。麦作的发展又推动了加工工具的改进。魏晋南北朝已发明的水力碾磨,唐代已相当流行,官僚地主和寺观往往建造大型碾碨,作赢利性经营,主要用以磨面。宋元之际,又出现可以同机完成砻、碾、磨三项工作的“水轮三事”(图16)。这种工具是以河水冲激水轮转动,并通过轮轴带动各种磨具工作,在当时世界上均处于领先地位。在西域则有风车带动的磨麦器。 高转筒车 麦钐获麦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