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大师!

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

传统民乐教育仍需大力推广

http://www.newdu.com 2017-12-21 深圳商报 佚名 参加讨论

    
    中央民族乐团在排练。 (资料图片)
    
    广东民族乐团。 (资料图片)
    
    上海民族乐团。 (资料图片)
    深圳商报记者 祁琦 实习生 杜君
    今年8月8日是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成立30周年的日子,作为集全国从事民族音乐演奏、创作及理论研究人员于一体的国家级学术团体,该学会自成立以来为中国民族音乐做出了巨大贡献,多次被中共中央宣传部、文化部评为先进集体。8月7日至10日,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在河北廊坊举行了第六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与会的除了来自内地的民族音乐家,还有来自港澳台地区及世界各地的华人音乐家。
    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会长刘锡津、深圳市民族管弦乐学会会长范睿在接受深圳商报记者电话采访时,分别谈到了全国与深圳的民乐发展现状。在乐团数量上,全国拥有独立法人地位的民乐团只有三家,职业乐团也屈指可数;在民乐教育方面,学习民乐演奏的学生远远少于学习西洋乐器的学生。
    民族音乐有广义狭义之分
    深圳市民族管弦乐学会会长范睿表示,我国是一个有着丰富多彩的民族音乐文化的古国,各具特色的民歌、民乐、戏曲、舞蹈都以不同的题材内容和艺术形式体现着民族文化的博大精深,可以说是我国的艺术瑰宝。范睿说:“民族音乐是几千年音乐历史文化的积淀,是一笔丰厚的财富,每一个中国人都不能忘本。”
    在当今信息时代,西洋文化在中国市场上占据着极大的比重,一些年轻人甚至不知“民族音乐”为何物。范睿告诉记者,民族音乐在中国的发展是从未停止的,一直随着时间和空间的变化而变化,其内容和形式都处于一个不断的演变过程之中。在历史长河中,我国民族音乐不负众望地延续着重任,也不断地演变、流动着,焕发着强有力的艺术生命力。
    究竟什么是民族音乐?范睿解释说:“广义上的民族音乐是指中国人运用本民族固有方法、采取本民族固有形式创造的、具有本民族固有形态特征的音乐,不仅包括在历史上产生、流传至今的古代作品,还包括当代作品。”可见,民族音乐包括“国乐”但不包括“新音乐”,但两者皆为“中国音乐”。范睿指出,在中国,民族音乐应该包含自古至今的民间音乐、宫廷音乐、文人音乐、宗教音乐等传统音乐,以及近现代等专业音乐家创作的、具有中国民族特色的音乐,和20世纪七八十年代之后盛行的通俗音乐。而狭义的民族音乐则专指传统音乐。
    有法人地位的乐团只有三家
    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会长刘锡津说,中国民乐现阶段的发展还算健康,但还是遇到了很多问题。“我们现在发展艺术,许多地方政府就往西洋乐上使劲,成立交响乐团。”刘锡津指出,“深圳的交响乐团成立了很多年,但到现在还没有一个职业的民乐团。中国香港、台湾,新加坡在发展交响乐的同时还考虑到了民族音乐,有中乐、华乐和国乐。相反,我们有些地方政府对民族音乐的建设、发展不太重视。”
    谈到全国的职业民族乐团,刘锡津遗憾地说,中国有法人地位的独立乐团只有三家,分别是中央民族乐团、上海民族乐团和广东民族乐团。“还有两家比较好的,中国广播艺术团旗下的民族乐团、中国歌剧舞剧院旗下的民族乐团,都是二级乐团,没有独立的法人地位。全国的职业民乐团不多,尤其是前两年转制,有些团都没有了。非职业乐团包括普通学校的乐团、音乐院校的乐团、艺术院校音乐系学生乐团,但是这些乐团往往都是铁打的乐团、流水的学生。”
    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今年成立30周年,刘锡津表示,之所以建立这样一个组织,是因为年老的民乐人已经感觉到了危机,大家觉得民族音乐的发展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和发展空间,所以用自己的声音引起政府的关注,让政府和民众都来关心、爱护我们的民族音乐。“不光因为这是我们热爱的事业,民乐也是国家的艺术精粹。”
    学生民乐教育值得重视
    近年来,深圳民族音乐的发展虽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仍存在着一些不可忽视的问题,其中民族音乐教育的发展不容乐观。范睿指出,很多人对民族音乐仍然有着排斥心理,认为传统的民族音乐跟不上时代潮流,很“老土”。这种错误的观念造成了大多数人对流行音乐有极高的关注度及热情,加之大众传媒及网络媒体侧重于流行音乐的推广,以及外来音乐文化流入所带来的影响,导致传统的民族音乐面临被冷落甚至被摒弃的现状。
    在全国的学校里,普遍存在着交响乐团、摇滚乐队、舞蹈队等艺术团体,民乐团则屈指可数。刘锡津告诉记者,北上广的情况最好,不少学校都有学生民乐团。尤其是北京,有些学生乐团的演奏水平比一些地方职业民族乐团还高,他们能形成100多人的乐团,学校也很重视。“学生就像一张白纸,他们上手非常快,有些民族乐器比洋乐器更好掌握,因为它有民族特性。”刘锡津表示,“民乐学习投入低、上手快、群众基础好,所以我们希望通过学生让当地政府关注民乐团,低花费就可以做出有地域特色的民族乐团。”
    青少年是祖国未来的花朵,是未来的栋梁。范睿建议,国家应该大力推广适合青少年的优秀民族音乐作品并将其作为基本教材。“我们希望政府能给广大民族音乐工作者提供演出场地,以及资金的投入,音乐教育工作者也可以加强民族音乐讲述过程中的故事性,用丰富的故事情节来感染学生,或者加强音乐音频、视频的应用,通过刺激学生的视觉与听觉来感染学生,从而促进民族音乐在青少年中更好地传播与发展。”
    民乐可以与流行元素相结合
    随着全国演出市场的逐渐发展,民族音乐也慢慢开始市场化。“乐团要关注音乐市场,找赞助,做一些观众喜闻乐见的东西,不能有小众心理。我们要考虑到观众的欣赏需求,有意识地培养自己的粉丝,建立会员式的观众群。开始的时候,门槛低一点,多做普及性介绍,再逐渐深入,中国人有欣赏自己音乐的能力。”刘锡津说,“我认为只要做得好,面向市场,就可以发展起来。比如北上广的乐团都有自己的财政,都在做音乐季,一个音乐季几十场演出,完全可以养活自己。”
    民族音乐是中国音乐文化的源泉,是我国音乐文化中重要的组成部分,而民族音乐的发展是否有强劲的生命力,是否能更好地继承、传播与发展,范睿认为首先取决于它和源泉之间的关系。“如果我国民族音乐的发展不从源泉出发,我国民族音乐的发展将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难免会贫血、枯竭、短命。”
    在文化传播方面,范睿认为,随着网络媒体的进一步发展,可以让民族音乐与现代流行元素相结合,来更好地吸引大众。“如传统民歌新唱,传统民族器乐与现代流行电子乐器创作相结合,还可以举办一些诸如‘中国好国乐’等活动。这样能提升人们对民族音乐的关注和兴趣,让民族音乐真正融入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中。”
    (祁琦)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国学理论
国学资源
国学讲坛
观点争鸣
国学漫谈
传统文化
国学访谈
国学大师
治学心语
校园国学
国学常识
国学与现代
海外汉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