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大师!

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

55岁仓管员打造“钢的琴” 以千年古琴为原型

http://www.newdu.com 2017-12-21 东南网 佚名 参加讨论

    
    陈钢进用8年时间,打造了一把“钢的琴”
    
    以“阮纹砖”图案为原型打造的不锈钢曼陀铃
    7月27日,泉州午后安静的小巷里,一见面,55岁的陈钢进便拉着大家听他用自制的不锈钢曼陀铃演奏的乐曲。有上世纪80年代快乐的校园歌曲《走在乡间的小路上》、唱出两岸心声的《鼓浪屿之歌》、歌颂伟大父爱的《爸爸的鞋》……这把“钢的琴”,发出的是清脆的弦乐声,很是优美。
    陈钢进说,这把琴是以南安晋代古墓群中挖掘出的“阮纹砖”上的古琴为原型改造的。而“阮纹砖”是目前泉州发现的唯一印有古乐器“阮”的墓砖。据泉州博物馆馆长陈建中介绍,现代南音乐器琵琶正是由“阮”演变而来。
    以千年古琴为原型
    造出不锈钢曼陀铃
    不锈钢打造的曼陀铃,身姿流畅,半梨形音箱做工精细,琴头线纽设计精美。陈钢进家住状元街,是个仓管员,小学毕业,参军时第一次听人演奏曼陀铃时,他整个人为之一振,“太好听,我也想学会”。之后,他多次借琴来弹,看不懂乐谱的他,只要听过,试弹几次,就能上手。
    1983年,刚参加工作的他花了半个月工资20多元,买了一把木质曼陀铃。这是他的第一把琴,每天都要弹上两三个小时。
    “就像我的名字带‘钢’一样,我很喜欢用不锈钢制作一些小物件,弹弓、水烟缸,都做了好几样。8年前,我萌生了用不锈钢造一把琴的想法。”陈钢进说,一次偶然的机会,泉州考古学者刘志成给他看了南安丰州古墓群出土的“阮纹砖”上的古琴图案,他回家后便以古琴为原型,画了几幅设计草图。
    “打造这个东西很需要时间和耐力。”他准备好铁皮,根据草图把每个构件剪切好,拉好弧度一一焊接。第一把琴花了他五六个月的时间,但音孔和旋钮在电焊时总是起皱,很难成型。之后四五年,他接连造了3把琴都作废。
    抱着“最后一次尝试”的心态,他花了近2年,用压条专用机器和各种工具,潜心打磨。终于有了眼前这把光滑匀称、琴声优雅的不锈钢琴。
    
    “阮纹砖”图案
    现代南音琵琶
    由古乐器“阮”演化而来
    陈钢进口中的“阮纹砖”,是一种印有古乐器的墓葬砖。
    2007年,南安丰州皇冠山,在福厦高铁泉州站建设中,偶然挖到了一处晋代古墓群。参与考古发掘的泉州博物馆馆长陈建中说,当时出土了金戒指、琥珀项链、青瓷壶、青瓷碗等一大批随葬器物,更重要的是在墓砖中发现了为数不少的古代乐器“阮”的纹印,共有4种样式。
    “阮”,接近现代南音乐器琵琶,四弦有柱,形似月琴。陈建中介绍,在那次考古中,发现有一种阮纹印已出现演变,“表现在音箱与颈交接处为弧形,音箱为半梨形,并有五根插子,与现代琵琶更为相近。我认为琵琶就是由‘阮’演化而来的。”
    陈建中说,另外三种“阮”的图案,与在中原古墓葬中出土的同种图案造型极为相似。他认为,“阮”在晋人南迁时,就被一起带到了泉州,并在当时士大夫阶层的娱乐活动中扮演重要角色。
    “这种印有古乐器的墓砖,在泉州还绝无仅有,具有很高的地方戏曲研究价值。”目前,在泉州市博物馆里设有一处近4平方米的展柜,专门陈列展示这些“阮纹砖”。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国学理论
国学资源
国学讲坛
观点争鸣
国学漫谈
传统文化
国学访谈
国学大师
治学心语
校园国学
国学常识
国学与现代
海外汉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