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大师!

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

越南博士隐居东湖与古琴为伴 手工制琴近200

http://www.newdu.com 2017-12-21 荆楚网 佚名 参加讨论

    
    东湖边,曲径通幽,两扇古典木门镶嵌着铜钉,匾额上刻着“南天坊”三字。僻静的院落内,传出悠扬的古琴声。顺着天籁之音,楚天都市报记者见到了古琴演奏者——留学中国的越南人阮延俊。而他弹奏的古琴,也是自己手工制作而成。
    2005年,阮严俊来到华中师范大学留学,研究中国古代文学,顺利拿到硕士、博士学位。一次偶然的机会,让他接触到从小神往的古琴,从此痴迷于手工制作古琴的传统工艺。
    如今,阮严俊扎根东湖边,雇佣了工人,开办了制作古琴的“工厂”,已售出近200张古琴。阮延俊说,他的梦想是将来带着古琴回越南,在家乡推广。
    痴迷中国文化 越南博士隐居东湖边
    壁上挂着柳体墨宝,木板上刻着古琴减字谱,案几上放着整套茶具,桌上横放着一张古琴,满室檀香,点缀着梅花、兰花。昨日中午,记者走进阮延俊租下的3层楼别墅,就被浓烈的中国风吸引。“这是我花了50万元,按自己的喜好装修的。”阮延俊说。
    一撮飘逸的胡须,一袭艳丽的红围巾,加上一口流利的汉语,还时不时蹦出几句武汉话,引用几句中国古诗词。让人实在难以相信,眼前这位“木工”,竟然是个老外。
    阮延俊介绍,他1978年出生于越南广治省,其祖父在当地是位“老儒”。祖父从小要求他背诵《三字经》、给他讲解中国历史故事,还告诫他写有汉字的纸是不能丢在地上的。这让年纪小小的阮延俊,对中国这片神奇而又伟大的土地,产生了无限遐想。在越南读大学期间,他主修的就是中文。
    2005年夏天,阮延俊留学到华中师范大学读研,研究方向是中国古代文学,一直读到博士毕业。
    毕业后,阮延俊没有选择回国,也没有和同学一样找一份“体面”的工作,而是与古琴为伴,在东湖边过起了“半隐居”的生活。
    “整个白天都在制作古琴,晚上就练琴、看古书,除了喝茶我也没有别的爱好。”阮延俊说着,坐到琴前,十指轻抚,一曲古色古香的《神人畅》悠扬而出。
    一个老外,怎么和古琴结缘?阮延俊说,这要从读博期间参加的一次比赛说起。
    上网自学起步 厕所里制成第一张琴
    2011年初,阮延俊入选参加中国第四届“汉语桥”世界大学生中文比赛,参赛者需准备才艺表演。
    表演什么节目好呢?阮延俊的脑海中,浮现出小时候看过的电视剧《六指魔琴》,还有张艺谋的电影《英雄》。尤其是《英雄》的片头,古琴弹奏与打斗场面相呼应,冷冽的琴音让阮延俊感觉到:琴音有一种力量,可表达人的心境、胸怀。这种力量,深不可测。
    尽管没有任何音乐基本功,阮延俊毅然决定:表演最爱的古琴。
    可是,市面上的古琴比较稀少,一张普通的古琴售价也高达七八千元,这让靠奖学金生活的阮延俊实在为难。
    阮延俊在网上查看了古琴制作的基本流程,了解制琴所需的配件、材料,他决定试着自己动手做古琴。原来,在越南上大学期间,阮延俊曾在一家家具厂兼职做过3年木工,对自己的手艺比较自信。
    说干就干,阮延俊从郑州买回木材,一边查找资料,一边通过QQ群向古琴大师请教。因为寝室地方狭窄,阮延俊只好在宿舍楼公用的卫生间开工。为了赶在比赛前完工,他每天只睡两三个小时,竟在两个月内做出了像模像样的古琴,又加紧学习弹琴。
    2011年8月份,阮延俊带着自制的古琴来到北京,可惜在首轮比赛中被淘汰。阮延俊看着手中有些粗糙的琴,心中有些不满意,他决定做一把真正的古琴。2012年夏天,本应博士毕业的阮延俊,为了研究古琴,推迟了博士论文的提交时间。
    在这一年时间,阮延俊周游全国各地,拜访古琴名师,见识中国最好的古琴。武汉音乐学院的丁承运、上海的龚一、北京的李祥霆等名师,他都曾上门求教。他还自费买了教材,研究声学和木材结构。
    拆迁房找木材 对斫琴工艺精益求精
    
    阮延俊说,中国制作古琴的人已越来越少,且多半是家族传承。一代代流传下来的名琴,多系演奏家自制,各部位的位置、尺寸并没有统一的标准。对于制作古琴的关键环节,比如挖槽腹,阮延俊都亲力亲为。用他的话说,古琴的音色决定性因素就在这里,心里没有音准、没有感悟,是制不好琴的。“把琴做出形叫制琴,但只有制出有灵魂的琴,才能叫斫琴。”阮延俊说。
    阮延俊一直坚守古法制琴,每一步都严格把关。比如,选木材时,一定要选择无结、无疤、无裂且年代久远的木材;坚持每刷一道生漆自然风干一个月,杜绝使用化工油漆和烘干设备。一把琴至少需要刷10余道生漆,因此整个工艺流程至少要耗时一年多时间。
    “只有每一步都到位了,才能保证木材不变形、保证标准音。”阮延俊说,每一块木材的薄厚、音色不一样,如何找到标准音,完全依靠斫琴师自己的感悟。为此,他只能多听好琴的声音,同时不断提升自己的弹琴水平,还要经常向名师请教。
    如今,阮延俊制作出的古琴越来越好,在圈内的名声也越来越响。一传十,十传百,越来越多的琴友前来预订,但他从不收订金。他说,不收订金就不会赶工了。
    “古书上说最好的琴是‘上桐下梓’,即琴面是桐木,底板用梓木。这两种木材很少有,所以大部分的古琴都是用杉木做的。很多木材都是来自拆迁的老房子,木质十分干燥,回音效果好,是制琴的绝佳材料。最初都是我自己找,现在有固定的供应商。”阮延俊说。
    售琴近200张 励志把文化带回家乡
    一张古琴价格高达一两万元。阮延俊说,迄今为止已出售了近200张古琴。从账面上看,毛利已超过了一两百万。
    但阮延俊笑着说:“我没有赚到钱,反而欠了很多债。更何况,我根本不是为了赚钱。”他说,每一把古琴的材料成本高达三四千元,此外还有时间成本、人工成本。
    2014年3月,阮延俊在东湖边,租下这栋三层楼别墅,年租金6万元。他花了50多万元装修。如今,在“别墅工厂”里,整个三楼就是“木工房”,摆着各类的木板、电锯、油漆,墙上挂着尚未成型的琴板风干。阮延俊还雇佣了一对夫妇帮忙。
    “为什么这么执着?”记者问。
    “古琴是君子之器,能让人内心平静。”阮延俊说,古琴有几千年的历史,在武汉,就有俞伯牙、钟子期以《高山流水》而成知音的故事,这样的文化应该传承下去。
    阮延俊说,在读研、读博期间,他主要是研究苏轼的诗词、人生。自己也和苏轼的性格一样,追求完美、为人执着,只要认准的事,就一定会坚持到底。下一步,他将把古琴文化、中国古文化带回越南家乡传播,这就是他的终极梦想。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国学理论
国学资源
国学讲坛
观点争鸣
国学漫谈
传统文化
国学访谈
国学大师
治学心语
校园国学
国学常识
国学与现代
海外汉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