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榕江县26岁的青年韦志权在当地政府的支持下正忙着与乡亲们组织“高排芦笙制作专业合作社”,当地村民要在这位90后小伙的带动下靠传统的芦笙手艺致富。 “这手艺如果不传承下去,太可惜了!”在榕江县兴华乡高排村苗寨里,26岁的韦志权说起他从事芦笙制作,脸上乐开了花。 在韦志权家的走廊上,全部是制作芦笙的工具,随处可见还没有完工的芦笙。 韦志权从小话就不多,喜欢跟着比自己年长的伙伴玩耍,每逢传统节日,伙伴们在跳月坪上以芦笙交友,只要能吹一曲美妙的芦笙曲,姑娘们都非常喜欢,有些因芦笙还能喜结连理,所以他心里一直都很喜爱芦笙。因家庭困难无力购买一把属于自己的芦笙,韦志权立志长大以后自己要学会制作芦笙。 1990年出生的韦志权,初中毕业后因家庭困难到浙江打工。在一家乐器手工制品厂,他从最底层做起,慢慢成了工厂技术骨干,对乐器制作有了一定研究。 在厂务工时,韦志权一有机会就研究乐器,经常还与家乡的芦笙作对比,时间长了还能悟出厂里的乐器与芦笙发声器相近,为后来从事芦笙制作奠定了技术基础。 “我们苗寨和侗寨需求芦笙很多,而且兴华乡邻近的乡镇都没有一个会制作的人,这种手艺一定有很好的市场前景。”韦志权在外务工经常琢磨着。于是,他动了回家乡发展芦笙制作产业的想法。 2015年底返乡后,韦志权先后到附近的八开、三都和雷山等地的苗寨拜师学艺,决定学艺回来后在家里从事芦笙制作。由于在乐器手工制品厂打工学到精湛的技术,而且聪明好学,不用多久他就掌握了芦笙制作的流程。现在,韦志权在兴华、三江、水尾和定威等乡镇的苗乡侗寨中小有名气,各村寨苗族侗族群众也经常跑到他家里来请他制作芦笙。 “走廊上摆放的还没有完工的芦笙,都是乡亲们订购了的,去年至今,他独立制作并销售了芦笙30余把,收入4万余元”,韦志权的父亲告诉记者,农闲时,他们一家人都在从事这个手艺,还在筹资计划扩大芦笙制作规模。 尝到芦笙制作带来丰厚收入的甜头而且脱贫后,韦志权不忘乡亲,在当地政府的帮助和扶持下,他现在正积极筹建“高排芦笙制作专业合作社”,教乡亲们制作芦笙增加收入脱贫致富,抱团发展做大当地芦笙制作产业,让芦笙“铺开”苗寨乡亲们的脱贫路。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