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大师!

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

蕴藏在古琴里的天地精神和人文情怀

http://www.newdu.com 2017-12-21 素笛轩 佚名 参加讨论

    
    说到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四艺,那就是大家熟悉的“琴棋书画”了,其中琴艺位于四艺之首。中国古代有“士无故不撤琴瑟”和“左琴右书”的说法,弹琴既是文人雅士修身养性的方式,也是他们胸怀与心声的寄托。一如我们琴语栏目的初衷“将琴代语兮,聊写衷肠”,又如南宋岳将军所说的“欲将心事付瑶琴”,说的都是这种琴心的寄托。
    本期琴语就和大家一起聊聊古琴,我们琴语小编明慧为大家录制了一个小视频,简单地为大家介绍一下古琴的构造。
    讲说者:琴语小编明慧。
    古琴,又称瑶琴、玉琴、丝桐和七弦琴,也是礼器和乐律法器。琴体下部扁平,上部呈弧形凸起,分别象征天地,与古时候的“天圆地方”之说相应和。整体形状依凤身形而制成,有头、颈、肩、腰、尾、足。
    古琴最初只有五根弦,内合五行:金、木、水、火、土;外合五音:宫、商、角、徵、羽。后来文王思念其子伯邑考,加弦一根,是为文弦;武王伐纣,加弦一根,是为武弦。合称文武七弦琴。
    
    

  •     这里有你不知道的古琴的构造
        “琴头”上部称为额。称为“岳山”,琴底部有大小两个音槽,位于中部较大的称为“龙池”,位于尾部较小的称为“凤沼”,这叫“上山下泽”,又有龙有凤,象征天地万象。
        岳山边靠额一侧镶有一条硬木条,称为“承露”。上有七个“弦眼”,用以穿系琴弦。其下有七个用以调弦的“琴轸”,可以利用琴轸调音。琴头的侧端,又有“凤眼”和“护轸”。自腰以下,称为“琴尾”。琴尾镶 “龙龈”,用以架弦。龙龈两侧的边饰称为“冠角”,又称“焦尾”。七根琴弦上起承露部分,经岳山、龙龈,转向琴底的一对“雁足”,象征七星。
        
        岳山
        
        琴轸
        琴腹内,头部又有两个暗槽,一名“舌穴”,一名“音池”,一名“纳音”。尾部一般也有一个暗槽,称为“韵沼”。与龙池、凤沼相对应处,往往各有一个“纳音”。龙池纳音靠头一侧有“天柱”,靠尾一侧有“地柱”。使发声之时,“声欲出而隘,徘徊不去,乃有余韵”。由于琴没有“品”(柱)或“码子”,非常便于灵活弹奏,又具有有效琴弦特别长,琴弦震幅大,余音绵长不绝等特点,所以才有其独特的走手音。
        古琴的样式有很多种,常用的有伏羲式、神农式、仲尼式、列子式、连珠式、落霞式、灵机式、混沌式、蕉叶式等。其中著名的九霄环佩就是伏羲式的。
        
        小槽为凤沼,缠弦的部分为雁足
        
        弦在龙龈的上方,两边为焦尾。
        

    •     古琴的历史原来是这样的
          古籍记载伏羲作琴,又有神农作琴、黄帝造琴、唐尧造琴的传说。关于琴的最早文字记载见于《诗经》,包括大家熟悉的“窈窕淑女,琴瑟友之”、“我有嘉宾,鼓瑟鼓琴”、“琴瑟在御,莫不静好”等等。
          春秋时诸侯宫廷中都有琴家,且大多以“师“为氏,如师旷、师文、师襄和师涓等。在先秦时期琴被用于伴奏和演唱,称为“弦歌”。 儒学创始人孔子对琴十分推崇,能弹琴唱诗经三百,还曾向师襄学琴。
          东汉至魏晋时期,琴在士人中非常流行。蔡邕所著《琴操》是现存介绍早期琴曲最为丰富而详尽的专注,相传他还曾用灶余焦木制成了著名的“焦尾琴”。在战乱和纷争中,“建安七子”和“竹林七贤”不仅弹奏,而且创作了大量琴曲。
          南北朝时期,很多文人愤世嫉俗以琴书自娱。期间出现了最早的文字谱。
          隋唐时期流行燕乐歌舞,琴风稍落。董庭兰擅弹《胡笳》等曲,董庭兰便是赫赫有名的《别董大》中的董大。斫琴在唐朝也有巨大的发展,如四川雷氏家族所斫的“九霄环佩”在历代都被视为稀世之宝。唐朝时,李白、白居易、韩愈等人不仅是出了名的诗人文人,也是著名的琴人呢。
          宋元时期,琴开始出现明确的流派传承。明清时期,流派纷呈,刊印了大量琴谱。
          
          

      •     琴音
            泠泠七弦上,静听松风寒。琴家指下既可以有流水松风,也可以有金戈铁马,常听古琴能使人获得安静从容的心境。古琴有三种音:散音、泛音、按音。散音深沉旷远,泛音空灵清冷;按音则非常丰富,手指下的吟猱变化、细微悠长,缥缈多变。泛音象天,按音如人,散音同地,称为“天地人三籁”。宋代《琴史》中说:“昔圣人之作琴也,天地万物之声皆在乎其中矣。” 说的就是丰富的琴声之中包含万物的声音。晋代嵇康在《琴赋》中也说:“众器之中,琴德最优。”
            
            古琴的记谱方法为减字谱。相传为唐代曹柔根据文字谱简化、缩写而成。减字谱的每一字块为由汉字减少笔画后组合而成的复合字。这种谱式主要只记指法动作和弦序、徽位而不记音高和节奏,一个字块通常可以分为上下两大部分,上半部表示左手指法及徽位,下半部表示弦次及右手指法。最早的减字谱:宋代姜夔《白石道人歌曲》中的《古怨》。
            
            介绍了这么多,想必大家对古琴都有了初步的了解,然而由于近年来西洋乐器在中国发展传习迅猛,再加上很多人把古琴和古筝混为一谈,于是出现了“古调虽自爱,今人多不弹”的状况。我们希望有更多的人能在闲暇时间拨动琴弦、聆听琴音,在忙碌的生活中寻找诗意的栖居。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国学理论
国学资源
国学讲坛
观点争鸣
国学漫谈
传统文化
国学访谈
国学大师
治学心语
校园国学
国学常识
国学与现代
海外汉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