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寿也叫贺寿、做寿、庆寿。俗称“做生儿”,是在老人寿日进行祝福的一种礼仪活动。在镇平,多把60岁做为祝寿的起点,民间有“不到花甲不庆寿”的说法。“花甲”之年,即六十大寿,寿日的食俗活动也很有趣。这天早饭时,老人要煮鸡蛋。鸡蛋煮熟,用凉水冰过,老人拿在手里,双手对揉,俗称“轱轮运气”,据说吃了滚运气的鸡蛋,老人可以除百病、去晦气、交好运。中午饭比较讲究,因亲朋好友、孙男嫡女要来团聚,所以美酒佳肴十分丰富,主食以面条为主,称“长寿面”。 寿日这天,亲戚和朋友们要送礼庆贺,凡参加祝寿的客人,中午都要受到主人的热情招待,此举为给老人“嚼灾”、“咬生”。 平时祝寿,闺女要给老人家送寿糕、寿桃。可父母到了六十六、七十三、八十四的年龄,闺女给父母的寿礼就特殊了。 “六十六,娘吃闺女一块肉”,这种风俗在民间非常普遍。母亲六十六岁生日时,出嫁的闺女要给母亲送上一块猪肉。这块肉象征是从娘身上掉下来的肉,趁六十六大顺之年,女儿偿还母亲一块肉,以报答母亲的养育之恩。 “七十三、八十四,阎王不叫自己去”,这是流传很广的民谣。据说对人孔子死于七十三,孟子死于八十四,所以老人们把这两个年龄作为忌年,镇平人称为“关口”,也称循头年。做儿女的,多在父母生日时,买条活鲤鱼,让老人吃。鲤鱼擅窜,这一“窜”,老人就过了难关,太平无事了。 不管是什么祝寿方式,寿席上都不吃包子和饺子,意在害怕家里平日多气,使老人成为气包,给老人精神上造成不快。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