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家是入世的哲学,注重人生的现实问题,儒家看待艺术强调其教化功能和伦理秩序;儒家精神体现出“知天合用之”、“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儒家精神由孟子而发展成伟大的人格理想:“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儒家的艺术精神强调艺术中的善是第一位,美是第二位。强调“德成而上,艺成而下。”《礼记。乐记》中深刻的表达了儒家的音乐美学思想,从中可以看出儒家对待艺术和人生世界的态度:“是故治世之音安,以乐政和。乱世之音怨,以怒其政乖。亡国之音哀以哀其民困。声音之道与政通矣。”以上儒家对于艺术的审美标准深刻的影响着古琴艺术的思想内容和音乐形式表达。 古琴音乐从其发端就深深地表达着先秦儒家的精神追求和艺术的追求。古琴中一弦为君显示出儒家的道德规范和礼法思想。儒家思想道德行为约束着儒家的审美意识,换言之,审美意识只是道德行为的副产品。儒家审美意识中的平和、中正、庄齐、至善、温厚等善的标准,其实是善的标准在艺术审美中的表达。儒家主张雅乐,反对俗乐。古琴艺术从其音乐形式和音乐内容都实践着儒家追求雅乐的审美理想。 由于古琴无半音五声音阶的运用,使其音乐善于表达温和、至善、典雅的审美风格。五声音阶中的宫、商、角、徵、羽,被儒家称为正音,其他以外的半音则称之为变音或偏音。儒家追求中和雅正,音乐有音正而心正的观念,古琴曲多用五音而舍弃二变音,以五声音阶为主。 古琴音乐多用五声音阶立调和作为旋律的骨干音,二变音及其他偏音作为旋律的经过音和装饰音。因为无声音阶的运用,古琴音乐听起来温柔悦耳、平和雅正。由于变音非整数、音色游弋不定,适合表现哀怨凄凉仇恨等故很少在古琴音乐中运用,更不为儒家所偏爱。古琴音乐的曲式结构并不是按照音乐的起承转合等发展逻辑来界定的,而是按音乐所表达的内容来界定的。古琴曲的曲式分为曲、引、操、弄四大类。这四大类分别表达不同的道德规范和政治理想。 “和乐而作,命之曰畅,言达则兼济天下而美畅其道也。忧愁作,命之曰操,言穷则独善其身而不失其操也。引者进德修业,申达之名也。弄者,情性和畅,宽泰多名也。”——引自《琴论》。由此可见琴乐所反映的思想内涵正是儒家寄希望用音乐来达到“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政治理想。 古琴音乐的作者多是由文学修养和音乐修养集于一身的文人音乐家,由于受儒家思想的影响,古琴音乐的大部分曲目为抒情雅淡的文曲而少有激昂慷慨的武曲。古琴的琴曲从音乐的形式到音乐的内容都表达了儒家的人格理想。,“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成为中国人精神气质的象征,滋养着中华民族坚毅的性格,铸就了威武不屈的民族气节。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