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大师!

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

我的“琴缘”

http://www.newdu.com 2017-12-22 中国古曲网,黎安 佚名 参加讨论

    
    每当我穿上戏装,手持扇子站在舞台上的时候,我是潘必正、是柳梦梅、是司马相如……不知不觉,这一个个古代的才子进入我的生活、成为我生命中最重要的部分,一转眼已经20多年了。然而洗去脸上的油彩,回归到日常的生活中,和城市中所有的年轻人一样,我也有着自己的乐趣和追寻。
    我每天最喜欢做的事就是在饭后,一窗月色之下,沏上一壶淡雅的绿茶,点上一支清幽的禅香,在窗下抚一曲古琴——这是我一天中最单纯而快乐的消遣。不过,说起我与古琴结缘的经历,却不得不从我所从事的昆曲表演开始。
    丰富自己的修养,使表演更贴近古人的心灵,是我们每一位昆曲演员内心的要求。在技艺上,戏曲舞台生命的传承主要靠师生间的口传心授;同样的,在做人上,老师也永远是学生的标尺。像我的老师岳美缇先生,当初就是受著名京昆艺术泰斗俞振飞俞老的影响,学习了画竹。而岳老师教授我技艺之外,也要求我去多学点东西来充实自己。
    当飘逸、清冷的琴音滑过耳边,那一瞬间,我仿佛超凡脱俗,心灵如洗。于是我知道,我应该学古琴。由于自己当时刚毕业不久,薪水有限,普通的一张琴,对于我来说是很大一笔开销。一次偶然的机会,通过教授我古琴的朋友介绍认识了古琴大师林友仁老师,在林老师的帮助下,我终于如愿以偿,得到了一把很不错的、属于自己的古琴,我真是开心极了!
    学琴是一个很好玩又很痛苦的过程,弹奏者双手与琴弦之间亲密接触,如果你右手的指甲不够长,或者肉多的话,那弹出来的声音都会不对,甚至会表现出沉闷的音色。然而太长的指甲又很容易断。而左手,则必须要忍受手指的皮从磨破起泡到生茧,然后茧掉了再起泡,如此多次的反复。虽然肉体上的痛不可避免,但每当学琴有了一点进步,精神上得到的愉悦却更是语言无法形容的。
    我学习的第一支古琴曲是《良宵引》,开始学的时候弹奏出来的声音一点也不悦耳,犹如以前上海走街串巷“弹棉花”一样。可是经过不断的练习与理解曲子的含义,通过娴熟的练习之后,我发现自己原来也可以弹奏出那种宁静而美妙的天籁之声!后来,我又学了琴曲,学会了自己边弹边唱,那样一来,乐趣就更多了。《秋风词》就是其中我特别喜欢的一支,它曲调优美,语句婉转,令人百弹不厌。古琴所崇尚的中和、雅正等古代文人的气质与追求,也成了我所致力企及的品性。
    古琴与我所从事的昆曲事业,在许多方面都有着惊人的相似。它们都是联合国教科文遗产委员会所承认的“人类口述及非物质文化遗产”,昆曲被称为“百戏之祖”,同样的,古琴也有着3000多年的历史,在所有的乐器中,是最为古老的一种,而它们内在所蕴藏的精致以及意境之美,更是中华民族文化的一脉相承。
    我生活在上海这个现代化的大都市,可是在舞台上要扮演的却是古代的文人。以前在表演上总是找不到感觉,显得急躁。可每当我弹奏起琴曲,会发现自己的心开始静下来,随着琴声仿佛来到了山林之间,一切都是那么的恬淡,缓慢。就像白居易在《船夜援琴》中所描写的,“七弦为益友,两耳是知音。心静即声淡,其间无古今。”在抚琴带来的那种似有似无的境界中,时间的界限变得模糊起来,今夕何夕,我与古人在琴声中心意相通。
    本篇文章来源于『中国古曲网』原文链接:http://info.guqu.net/guqinwenxue/20080531214538_22929.html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国学理论
国学资源
国学讲坛
观点争鸣
国学漫谈
传统文化
国学访谈
国学大师
治学心语
校园国学
国学常识
国学与现代
海外汉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