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大师!

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

传世古琴鉴赏之“断纹”

http://www.newdu.com 2017-12-22 文正文化网 佚名 参加讨论

    正与博弈投骰、登高远游、泛舟湖上、吹箫抚琴、吟诗作画等娱乐活动相比,在博书之余,玩抚一下自己收藏多年的历代珍玩,可谓是件清心乐事了!古人追求的是一种平静和谐的生活情趣,而最能充分体现这种情趣的方式之一就是集珍搜奇。因此,中国的文人大都对古物有种嗜好。生活优裕的人耳闻新声、鼻嗅奇香、身着锦绣、心求耽乐,有能力的人往往收蓄法书名画、古琴旧砚,以在声色之外,求一清净乐地。因而品鉴之学,俨然成为古代士夫君子的生活。
    琴,自古以来便与文人结下了不解之缘。一张传世的名琴,往往不仅是乐器,也是书法、篆刻俱佳的艺术珍品。故收藏古琴,自古以来成为文人的一件乐事。明代文人屠隆曰:“琴为书室中雅乐,不可一日不对清音。居士谈古,若无古琴,新者亦须壁悬一床,无论能操是否。纵不善操,亦当有琴。”
    根据文献的记载,早在先秦两汉时期,就已有了名琴的存世。著名的有黄帝的“清角”、楚庄王的“绕梁”、司马相如的“绿绮”、蔡邕的“焦尾”,被称为中国古代之“四大名琴”。至今所能见到的传世最早的古琴,多为唐宋以后的作品。唐以后,造琴名家辈出。他们所斫之琴,堪称音色、造型俱佳,为历代人们争相收藏。
    然而,唐宋以来,由于收藏之风的盛行,人们对名琴古物的追求,为牟利而作之伪品、仿品也应运而生,有的几可达到乱真的程度,这种作伪以牟取暴利的风气,自古未绝。最近几年,由于经济的发展,收藏古琴的人日益增多,某些假琴、伪品不绝于市,堪称历年之最,深受其害的人很多。
    要鉴别一张古琴的优劣真伪,主要从外观、断纹、工艺、音色、铭刻等几个角度去看。
    断纹
    
    
    古琴的断纹,是古琴年代久远的标志,也是众多中国乐器中唯古琴独有的特征。这种特有的现象,是由于琴的木质伸缩、漆灰质地老化的程度不同,经年累月而形成的。北宋以来,琴人对此极为重视。古琴的断纹有多等,有龟背断、梅花断、蛇腹断、牛毛断、流水断、冰纹断等。梅花断比较少见,其纹如梅花头。龟背断,其断如龟背的花纹,极其规律有致。此两种琴纹均不多见。蛇腹纹横截琴面,如蛇腹下的花纹,故名。根据其断纹间相距的大小,又可分为大蛇腹断和小蛇腹断两种。大蛇腹纹间距较宽,或一寸,或二寸,节节相似,小蛇腹断则比较细密。流水断其形如水波,也较细密。还有是牛毛断和细纹断,细纹断类似蛇腹而更为细密,纹形较直,多在琴之两旁;牛毛断则如毛发,纹形弯曲,短而稀疏。
    
    
    
    大凡一张传世的老琴,往往有几种形状的断纹相间,如龟背断中杂以牛毛断,偶尔还会有梅花断。或大蛇腹之间杂以小蛇腹、流水断等等,故其琴面极为漂亮,深为琴家和收藏家所珍爱。一些传世的唐琴,其断纹之美妙佳丽,其漆色的温润雅致,宛似出自鬼斧神工。见到它的,无论好之者还是非好之者,没有不爱慕的,皆不忍释手。现珍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的“大圣遗音”琴为蛇腹断间细牛毛断,“飞泉”琴为蛇腹断间冰裂断纹。中国艺术研究院珍藏唐“枯木龙吟”琴为小蛇腹间冰纹断,局部杂以牛毛断,十分漂亮。湖南省博物馆藏唐代“独幽”琴则为蛇腹兼牛毛断。山东省博物馆藏唐代“宝袭”琴为小蛇腹断兼流水断。四川省博物馆藏北宋“石涧敲冰”琴,为小蛇腹纹间以龟背纹。
    
    
    
    古琴的断纹,作为古琴岁月之见证,其时间愈久,则断纹愈多。一般清中期以后的琴,很少有断纹出现。然而,鉴定古琴的年代,虽以断纹为重,但也并不绝对。因为,断纹的出现,和气候、髹漆工艺等均有关系。尤其是古琴的漆胎,一般来说,要是漆胎薄,比较容易起断纹。瓦灰胎比较松脆,比鹿角霜胎和八宝灰胎容易起断纹。因此,假如一张传世老琴是用纯鹿角霜胎,又比较厚的话,那么其琴体的断纹就更显珍贵了。反之,要是用比较薄的瓦灰胎,起断纹后往往易成片剥落,很难修理,故不古琴作伪者,常以伪制断纹为要务,但伪制的方法各不相同。古时候有的用信州薄连纸先漆一层,再在上面加上灰纸,断则有纹。有的在冬季用猛火烘琴到非常热的时候,裹以冰雪,激变成纹。也有在造琴的时候,把鸡子白放于灰中,涂上漆,作成之后,再用甑蒸,然后悬在干燥的地方,干后即裂,有断纹。还有用小刀在琴面上刻纹后再罩漆。近几年,随着科技的发展,仿制假断纹的手法更为多样,也更为逼真。但伪制的断纹,终有人工之斧痕,和历经岁月沧桑而在琴面形成的自然断纹,自不可同日而语。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国学理论
国学资源
国学讲坛
观点争鸣
国学漫谈
传统文化
国学访谈
国学大师
治学心语
校园国学
国学常识
国学与现代
海外汉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