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西南多高山峡谷,林多雨茂,气候潮湿。为适应当地的地理环境,一直以来,土家人多建造、居住吊脚楼。其底层吊脚、高层居住的形式,既美观又实用,还较为安全,因而深受土家、苗、侗等少数民族的喜爱。 一般而说,修屋造房是土家人的崇高理想和价值体现。“妹娃儿妹娃儿你莫哭,翻过垭垭就是大瓦屋”,新娘离别父母兄妹,到另一个家庭去生活,对亲情的不舍和对生活的担忧交织,在人们看来,此种难以言状和劝解之情用一栋大瓦层就可以消解。 打屋场、选梁树,架马解料、排扇上梁,砍削凿刨……土家吊脚楼的修建有无穷多的礼仪,从开工架马那一刻开始,一直伴随到吊脚楼寿终正寝。 吊脚楼的层顶是坡面,两坡相接处的梁木最神圣,将其请上屋脊的过程最精彩。“上梁”是土家人为庆贺吊脚楼落成而举行的盛大欢庆仪式,按照习俗,主人选定“黄道吉日”,并逐一通知亲朋好友。“上梁”当天,亲朋从四面八方赶来参加仪式,或看热闹,或是帮忙出力。 “上梁”活动大体包括将柱子和木枋按穿斗连接的排扇、起扇,拜梁、开梁口、缠梁、上梁,赞梁木、奠酒、赞糍粑、抛糍粑等过程。其程序井然,形式活泼,说词风趣,那是土家文化的盛宴。 升梁时,工程负责人“掌墨师”一边带领众人将梁木升上屋脊,一边高声念道: 各位来宾四面站,愚下忙忙走上前。 上前来把主东赞,句句说的是实言。 主东真是不简单,修造瓦屋几大间。 既有正屋和厢房,还有灶屋和畜圈。 为造华堂心喜欢,一天忙得团团转。 正月就把木料砍,二月请人把料盘。 三月就把柱头办,四月样样办齐全。 请来先生把期看,吉日来把新房建。 这时请把鞭炮点,宝梁登位福寿全。 梁木在屋脊上安好后,伴着一阵锣鼓鞭炮声,两个精明强干、能说会道的男子来到中场上梁,从搭在两边排扇的木梯而上,登一步说一段上梁词,因景发挥,你来我往,吉利、喜庆、祝福,是整个唱词的主旋律。 此时的观众既是这场文化活动的参与者,又是看客和裁判,某段出彩的唱词、搞笑的场景,会被他们经久传诵,反之则会被调侃。这是一场智慧和口才的比拼,关系到上梁人的面子和在江湖上的地位,他们不敢有丝毫怠慢。 上了梁头,人们将酒饭送了上来,俩人边吃边赞。方兴未艾之际,主人家的糯米粑粑又递上梁,他们接过粑粑又赞: 厨官师傅手艺高,大盘里头舀小炒。 有姜有葱有蒜苗,茶椒胡椒和辣椒。 流汤滴水湿了衣,我各吃哒还想吃。 东头师傅手脚快,又把粑粑拿起来。 屋下围个团团转,想抢粑粑走扰来。 不用等,不要挨,赞了粑粑就开甩。 刹时,抛梁粑活动开始。上梁人将数十个糯米粑粑从高空甩下,期盼已久的众人立即哄抢。“人坐宝地千年有,荣华富贵万年长。”在众人哄抢之际,俩人开始下梁,上梁活动在一片吉利话中收尾。 吊脚楼成落成入住之时,主家要请先生安香火,在正堂屋正上方的神龛上安“天地君亲师位”牌位。乔迁之日,还请亲朋好友道贺,并摆设酒席款待,谓之“襄火炉”,答谢左邻右舍为建房屋鼎力相助之情。 如今,在鄂西南地区,随着砖混结构房屋的普及,村民很少修建吊脚楼,传统的上梁仪式十分罕见。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