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山石刻 山东作为中华民族古老文化的发祥地之一,数千年来遗留的文物古迹不可胜数,令人游赏不暇,尤其碑刻摩崖,丛立如林,几乎遍地皆有,随处可观。 山东孔庙 孔庙碑林在山东曲阜的孔庙内。出于对孔丘夫子的崇敬,孔庙成了人们必来瞻仰礼拜的圣地。这里原来就安置了许多名碑,而后又将近处一些著名刻石集中到这里,于是蔚然而成碑刻大观。著名的碑刻有:《五凤刻石》、《孔君墓碣》、《礼器碑》、《孔宙碑》、《史晨碑》、《孔彪碑》、《孔褒碑》、《贾思伯碑》、《乙瑛碑》、《张猛龙碑》等等。人们常说:欲看汉碑,必到孔庙。对于汉碑,就数这里保存最多。 在这里还应去看一下《玉虹楼法帖石刻》。这是清乾隆年间,衍圣公孔继濩〔huo〕的五弟孔继涑〔su〕著力收集名作,刻石以为法帖的。人们可能见到拓成的“帖”,但看原石则必至曲阜方可。 山东泰山、岱庙 泰山在山东泰安境内,是五岳之尊。秦始皇曾登临封禅,并留有遗刻存世。后世历代都有题辞留铭,所以石刻遍山。从山根到山顶、山后,沿途都有法书遗迹。 岱庙东廊已把所集刻石都置于其间,诸如《泰山刻石》、《张迁碑》、《衡方碑》、《西晋任城太守妻孙夫人碑》、《大唐齐州神宝寺之碣》等名作皆已妥善保护。炳灵门内更集得名石多方,嵌之壁上,排列俨然,幽院香庭,翰采盈辉。观者常驻足不欲移去。 出岱庙厚载门,经岱宗坊,自一天门孔子登临处步天阶,循东路而上,过斗母宫,斜向东北,至河床石坪,这里有著名的《经石峪泰山金刚经》,字大一尺八寸,洋洋洒洒,满坪尽是,浑如天书曝页,不愧摩崖巨制。作为书家,不得一览此峪,就不能体会铺天盖地之象,无法着实理解“画在纸外”之势,难以领悟章法贯通之气,也不能会意心容宇宙之胸襟。 登山路上,沿途是景,景必有书以为引导,名胜古迹与诗联法书融为一体,供人观赏,启人遐思,令人品味。 岱顶大观峰,天然巨壁,玄宗李隆基的《纪泰山铭》南面端坐,题咏周匝,参差错落,的确又是一大景观。 山南之徂徕,上边也有摩崖《大般若经刻石》,与《经石峪》相映,但大字风格又各有不同,别是一番意趣。 山东境内其它书法遗迹 除《经石峪泰山金刚经》和《大般若经刻石》外,山东境内还颇多北朝时的刻经。多数集中在从泰安到邹县南北约100公里之间的山区,即汶上水牛山和邹县铁山、岗山、葛山、尖山(俗称四山)及云峰诸山。 摩崖刻经未出现之前,通行的是写经生的手抄本。北朝时,穷兵黩武,狼烟四起,纸本极易遭焚毁,于是“托以高山,永留不绝”(邹县铁山《石颂》),不仅保留了佛经,而且烘托了宗教氛围。书者以巨大的山石为纸张,运一身之力注于毫端,让人感觉拙秀交质、畅涩映照。 四山的摩崖刻经,艺术风格大体相近,结体方形见多,或呈张势,穿插避就,舒朗伸展,章法依山赋形,多有排宕之势,书风宽博雄穆,挺劲朴拙,能于平正中探知其萧远意趣。 摩崖刻经是宗教意识、自然环境和书法艺术三者结合的产物,书艺及经文无疑丰富了自然景物的文化内涵。游人赏玩书迹的同时,又能投入自然的怀抱而驰骋心志,摇荡性情。 云峰、太基、天柱、玲珑四山亦是北魏摩崖刻石的荟集地。云峰山,也名文峰山,有名的《郑文公碑》即在此。它有上、下两碑,上碑在平度县的天柱山上,下碑在莱州的云峰山上。下碑之字极为成熟,笔笔随意,涵奇于凡而饶有生气,加上镌刻效果,更增添了几分苍秀古朴的情致。这里的许多摩崖刻石,有的散藻寥寥,有的卓荦长篇,如《观海童诗》、《论经书诗》等,已然合成了一个摩崖群体。此外,太基山置仙坛题刻数种,皆笔致遒劲苍健,气度恢宏。天柱山除《上碑》外,还有题刻十一处,翩然如云鹤游天,清波漪澜。玲珑山,古名百峰山,白驹谷题刻,庄雅紧峭,美于观望。 云峰诸山摩崖刻迹产生于由隶入楷的变革时期,以它为资料探讨,不仅可以追寻书史发展的脚步,而且可以窥见文字变迁的脉络。 从莱州西南行,潍坊地区也颇足一游。郑板桥曾在这里作官,遗韵犹存,他的《城隍庙碑》极其工秀。潍坊一城在有清300年中竟出六个状元,可想此处的确是人文荟萃之地。青州云门的大“寿”字,“寸”比人高,也颇具尊严。特别博物馆珍藏的一份状元试卷,虽是应制之作,但没有馆阁习气,很有高朗风骨。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