酃酒,即酃湖之酒,以其酿酒之水取自酃县(衡阳在西汉至东晋时期称酃县)湘江东岸耒水西岸的酃湖而得名。在北魏时就成为宫廷的贡酒,而且还被历代帝王祭祀祖先作为最佳的祭酒。中国古代十大贡酒之一,也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名酒,至今已有千年的历史。《后汉书》有记:“酃湖周回三里,取湖水为酒,酒极甘美”。 公元280年,司马炎建立西晋,举行开国大典,他就把出产于酃县的酃酒荐于太庙,作为国酒来祭祀祖先,犒劳功臣。这一史实,在中国很多史籍中多次承载。唐代以后的地理类典籍介绍衡阳时,也都有记述,如《资治通鉴》、《元和郡国志》、《舆地纪胜》等。由此可见,酃酒在西晋时就已十分盛名。从西晋以后,历史上的魏晋南北朝历经300余年,每年都把酃酒贡于皇宫。南朝盛弘之《荆州记》:“……与湘东酃湖酒,年常入贡。”非常准确地记载了酃酒的产地和把酃酒入贡皇宫的情况。满清入关中原,也把酃酒列入贡品。《中国实业杂志》(民国二十四年上海版)载:“湖南酒以衡阳产者最为着,自来有酃湖名酒……清初作为贡品,名曰衡酒。”“漂蚁萍布,芳香酷烈。播殊美于圣载,信人神之所悦。” 酃酒呈奶黄色或琥珀色,味觉甘甜醇厚,回味鲜美清正,气味芬香馥郁,有琼浆玉液的美誉。西晋、南北朝、隋唐为宫廷贡品。《水经注》、《晋书》、《齐民要术》、《元和郡图志》、《武林外史》、《酒谱》、《全唐诗》、《衡州府志》、《清泉县志》等史志书中有关酃酒的记载33处,历代有葛洪、唐太宗、黄庭坚、文天祥、王安石、欧阳修等名家咏酃酒诗文达三百首之多。我国第一篇酒赋晋.张载<<酃酒赋>>赞誉酃酒“备味滋和,体淳色清”给予极高的评价。 民国24年上海版《中国实业杂志》载:清末民初,衡阳城内有酿酒作坊179家,每年产酒达32,600担。故城衡阳酒店遍及大街小巷,有“青草桥头酒百家”之赞。今衡阳四乡,每家每户都会酿制。逢年过节、红白喜事,都用湖之酒待客。湖之酒用途广泛,除作饮料酒外,还用来作烹调佐料,除腐去腥,添色添香。其酒糟加淀粉冲蛋,甜酒糟煮汤元等美味可口。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