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大师!

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

当前位置: 首页 > 传统文化 > 酒文化 > 趣闻典故 >

风中酒幌

http://www.newdu.com 2017-12-22 新民晚报 佚名 参加讨论

    
    杜牧有一首七绝:“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据说这也是全世界最短的诗剧,它蕴含了作为“剧”而要求的时间、场景和人物。时间:清明时节;场景、人物:雨纷纷,路泥滑,一个肝肠欲断、离愁难解的行人正匆匆赶路,或许能够消解离愁的最好东西是酒,于是他劈头就问邂逅相遇的牧童:酒家何处有?牧童没有作答,只是把手远远一指:杏花村!
    那位离愁难解的羁旅之人看见了什么?桃红柳绿掩映之中的杏花村?抑或还有风中的酒幌?在我的想象中,接下来,那位旅人是一定看见一面酒幌,在春雨霏霏中向他招摇,向他飘展出一种温情和诱惑的。 
    古人们能够抵挡得住这种诱惑的,实在是没有多少。苏轼有“酒困路长唯欲睡,日高人渴漫思茶”句,这样的诗句显然是在旅途之中,被飘扬的酒幌勾引诱惑之后而作的。可尽管真切,却少了“把酒问青天”的飘逸和洒脱。而后者的“把酒”,显然是在亭台歌榭之中,毋须酒幌来相伴相随的。可柳永或许不须说了,他的“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句,显见的也是在旅途上所作,泊船系舟之处,这里那里,没准就会蹦出一片袅袅依依的酒幌,愣是将柳永的魂儿勾去。文人如此,其实武人又何尝不是这样呢?过景阳冈的武松,拳打镇关西的鲁智深,恐怕是更难以招架酒幌诸如此类的诱惑…… 
    这样说来,酒幌委实是古人“酒境”(喝酒之境界)的一种象征,它象征的是一种人生态度,一种豁达奔放而又随遇而安、自由洒脱,而又不拘粗俗的人生境界。 
    酒幌作为中国古老酒文化的一种象征,现在已是湮灭绝迹了(仿古街除外)。车站、码头、高速公路旁,机场,或许处处可以随意看见油漆涂抹的招牌,霓虹闪烁的广告牌,甚至可以看见卖酒女抛出的媚眼,但你是绝对看不到酒幌的。 
    没有酒幌遮盖的酒,当然仍然是酒。然而,在酒幌摇曳之下的喝酒,人的那种缄默、那种狂放,却只能唤起我们思古之幽情了。好在酒是相当讲究时间,讲究珍藏的。酒幌在这个意义上,也会像一瓶我们曾经喝过的好酒一样,让我们回味不已。让我们珍藏一段祖先们的记忆,因为无论怎么说,我们毕竟是我们的祖先们的子孙。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国学理论
国学资源
国学讲坛
观点争鸣
国学漫谈
传统文化
国学访谈
国学大师
治学心语
校园国学
国学常识
国学与现代
海外汉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