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大师!

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

当前位置: 首页 > 传统文化 > 茶文化 > 茶诗茶文 >

《自然之韵 -细说普洱生茶》二

http://www.newdu.com 2017-12-22 代代传承-才府 佚名 参加讨论

    
    “茶树”自古香茗藏深谷” 佳茗似幽兰,好茶历来是不多的。好茶树往往藏于密林高山峡谷上。制作生茶的原料是挑剔甚至苛刻的。生茶不比熟茶。熟茶可以去发醇的温度里与众多的微生物相交改变自身的缺点,后在“甜甜蜜蜜的”去见消费者。生茶就大为不同了,天生不足必然被淘汰。滋味盈满品质佳的生茶长久以来量都不多,因为普洱生茶原料的味感需要具有更多更完善的丰富性。茶度缺乏不可做,韵味偏溥不可做,茶气则损不可做,由此观之。茶质的外观形状已经不是特别重要了。如四者合一为上品。当然市场上有极多的便宜货,其原因这里就不多说了。每到春茶时节,茶人茶商寻于山野沟壑密林。寻觅着他们心里记忆中的味道,茶的倾向与滋味已形成茶人茶商的个性与品好。已形似自己的招牌。将每一棵茶树的地理秘境藏于心间,仿佛秘方一般的珍惜。有些好茶树藏于高山之上,更为遥远,需要爬山涉水,甚至带上制茶的工具。云南的三个地区,普洱市,西双版纳,临沧地区海拨1200-1800米的山野上是普洱香茗的喜爱之地。需付出艰辛的攀爬方能寻觅。树的形壮因地理地域上的差别,各有各的姿态。茶树也并非古树才味满韵足,有的古茶树也时常呈现“味薄寡水”,“韵味死苦”之态。好茶是绝对的,而古树却不一定绝对好。山头仅是一种慨念,真正的爱茶之人只闻其茗,因茗而醉。哪管你何方山头?茶树的繁叶与好坏,叶味的灵性之美,与阳光水土高山植被有着极为密切的地理联系。正所谓妙造于自然。
    “制茶” 普洱生茶的制作工艺特点及奇妙之处在于“晒青”,依靠太阳温暖的不多不少的温度烘之,将可变之味藏蔽起来。加之丰富的茶多酚含量与内含物质,在时间的历程中悄然渐出大味。採摘下来的茶青经短时间的萎凋后,如超过2小时,原味大失变故。得抓紧时间下锅。深山里的茶树须带上炒锅进去。以便杀青之需。普洱生茶做为“自然之味”的特点,杀青的工艺与过程显得及其重要。对于陌生朋友来说;可能需要解释一下”杀青“是怎么个意思。“杀青“说的得俗一些就跟“炒菜”一样,只是不放油盐而已。当然也不是拿着锅铲去锅里挥舞,那样会伤到茶叶。而是依靠双手手工操作。以手去感应锅里的温度,随之就是不断的跟着温度翻腾。形同炒菜一般。当然也有机器杀青的工艺,一般产量大茶质也一般的茶类基本都使用这个方法。手工杀青与机器杀青之间有区别吗?自然是有差别的,这就好比是人炒的菜好吃呢? 还是机器炒的菜好吃?水路清晰柔和是人工杀青的特点。在茶青下锅前需要准备好火候。杀青过生,青草味过重寒气大。过熟口味偏浓定型,不利后期转化。接下来便是揉捻,尽量使茶叶味汁敷于其身,使之水来味显。然后将茶叶形状进行整理,目的让茶条美观大方。又称“理条索”,晒太阳是普洱毛茶原料的最后一道工序。春季的太阳高大亮,常常晴天万里,是制茶的好时季。
    
    “成形”太阳晒干后的普洱散毛茶基本可以开喝了。存放散茶虽然在时间上变化来得快,但其中有一个致命的弱点。时间一久,茶的香气会流失殆尽。所以还差一个工序,压制成形。香气在压力的包裹下将香气藏谧起来,不松不紧。轻轻与时间空气交融,香气在时间的轮转中慢慢渐变升华。生茶的传统外形主要代表为饼,砖,沱。国人的审美情趣更为欣赏圆形的饼,似乎在心里潜意识中饼茶已象征着 “团团圆圆,花好月圆”的吉祥之感。关于普洱生茶的外形,还有许多的选择性,例如,团茶,瓜茶,柱茶等等。依君喜欢而定。各类紧压茶的出现,当初就一个目的,方便驮运。驮茶的旅程是漫长的,丛林,高山,峡谷,各地马帮轮流接运,正是紧压茶的缘故,茶叶在与时间,空气交融,在山野中呼吸,自然氧化了茶叶,形成普洱茶独有的甘陈滋味,以至于形成现今普洱茶不可逆改的外观形态。现代机械流水线压制的饼、砖、沱是极为的牢实坚硬,从高楼上扔下来都摔不坏,同铁似的。这些个工艺是受到文革时期计划经济的影响,是那个时期的历史产物与生产标准。产量也大,一开工就是几百上千吨的压制。那时称为工农兵服务,一贯的“为人民服务”怎么忽然变成“工农兵”了呢?意思就是说不为知识分子服务了,把知识分子批臭,把他们打发去耕地放牛掏大类。他们配喝茶吗?他们有资格喝茶吗?臭老九已经被打翻在地。历史上对于那段历史将会有奇妙的记述。茶厂生产前都要背上一段毛主席语录才开工,生产时,胸前口袋里都装着一本毛主席语录,生产着“共产主义之茶”。这是工人们必须的政治觉悟。不过茶喝起来却非常的麻烦。这是一块“硬骨头,”使用茶针也时常戳伤手指。用锤子敲倒是不错的方法,可惜茶叶碎了一地。传统上贡茶基本都以手工石磨压制为主,茶饼恰到好处的不松不紧。利于茶饼后续的变化。无须茶针,用手也可轻松将茶饼解之分散。
    
    回望历史--普洱生茶的黄金时代
    清代是普洱茶的“黄金时代”,成为贡茶是乾隆年间的事情,为什么呢?有铁证;“点成一碗金茎露,品泉陆羽应惭拙。意思说“陆羽学识不怎么地”,乾隆皇帝去《茶经》里面查不着普洱茶。然后写诗笑话陆羽。【我为陆羽不平,难道让陆羽他老人家徒步走2000多公里走来云南么?当时的交通环境只能走路,这个任务等了几百年后明代“户外牛人”徐霞客才来到云南,可惜他是地理学家】据说,这首诗出自乾隆之笔。乾隆皇帝可能是世界上写诗最多的人,有几万首,几乎天天写!完全够资格拿写诗的吉尼斯记录。杜甫已是高产诗人,写了一万多首,只及他三分之一。是个“诗迷皇帝”,以诗记事是一大特点。虽然文学界评价一直不高,但人家量大嘛、有失公平。排除皇帝身份不说,也是一位奇人!喜欢写诗也爱喝茶,诗茶不分家。除“诗证”以外,其它相关的史料也可证明;普洱茶正式开始从“野史走向了正史”
    普洱茶成为清延贡茶后,品饮普洱茶成为大清王朝的“时尚与高端的消费品”。清代,普通人是喝不起普洱茶的,只用想下4000多公里一路的“运费”就会明白。还有一位重量级人物不得不说,曹雪芹!在寻同时代的历史人物找普洱茶的影子,可能有人说;“靠一本文学著作就想忽悠人?有时,书确实是历史的唯一见证。”比如,印度戒日王时期的历史如果没有玄奘的《大唐西域记》印度人就没法写了这段历史了,因他们没有记史的习惯。有人会跳起来问;那曹雪芹跟普洱茶有毛球关系啊”?“年份“,他与乾隆皇帝同一个时代,乾隆的诗《烹雪》里有“獨有普洱號剛堅,清標未足誇雀舌。點成一椀金莖露,品泉陸羽應慚拙。”当时清代的风雅文化,势必会影响到他的文学创作。因为,他是乾隆27年或乾隆29年离开人世的,试想往前20年正是他疯狂创作构思《红楼梦》时期。第六十三回”贾宝玉谎称自己没睡是“因吃了面怕停住食”。于是林之孝家的便说:“该沏些个普洱茶吃。注意了,这里的普洱茶只能是生茶。熟茶是在200多年后文化大革命中才发明的。本身《红楼梦》写的就是从“高大上”变为“矮小低”的人生无常轮转过程,当时上流社会所流行的奢侈生活与品味雅好?曹雪芹必然知晓。更何况,以他的身世,需要知道,他的曾祖母曾是康熙皇帝的乳保姆。曾经作为一个雍容华贵的富家弟子家道中落,在伤感的记忆中潜意识里他也是曾经高贵一时“贾宝玉”呢。
    中国封建王朝历史上的最后一个的状元,是清代经济科状元袁嘉谷,云南石屏县人。 其家庭祖上就是经营着普洱茶的商业买卖,一直供他读书,直至考取状元。清末时期,虽国衰民弱。普洱生茶依然有着它的生命力。一直陪伴着摇摇欲坠的清王朝。历史的潮流浩荡而不可阻挡,清代的覆灭。似乎普洱茶也跟随其后遭了殃,消失了很长的一段时间。无人问津。普洱茶乃盛世之物,在国事变故与战火纷飞的年代,只能悄悄躲在幽暗的历史角落里。就此,普洱茶的黄金时代结束了。在贡茶历史上,
    云南石屏县人与普洱贡茶有着太多的历史渊缘,清代中期之所以成为贡茶,这一历史主要的奠基人,实际为江西,安徽迁徙到云南的“后裔”,居住在建水,石屏一带,留意建水,石屏一代的古建筑特点,有明显的“徽派风格”,极聪明的“中原人”说动清政府,拨银子专门修了一条道路通往易武茶区,以此道方便运送贡茶,部分石屏人也随之迁徙到易武开始了“制茶淘金的亡命生涯”。如今你只要站在易武镇的街头,便能听到人们满嘴的“石屏口音”,那是贡茶历史的声音。各个茶山上参与制作的经营者达十万之众。倚邦曾是茶路重镇,可惜毁于一场大火,现存站在那里的石头狮子依然瞪着双眼,亲身见证了曾经辉煌一时的贡茶史记。
    本文系马帮刘素原创,如需转载请联系作者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国学理论
国学资源
国学讲坛
观点争鸣
国学漫谈
传统文化
国学访谈
国学大师
治学心语
校园国学
国学常识
国学与现代
海外汉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