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大师!

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

当前位置: 首页 > 传统文化 > 茶文化 > 茶艺 >

中国茶道茶艺的四大特点

http://www.newdu.com 2017-12-22 仙人茶网 佚名 参加讨论

    
    中国茶艺茶道博大精深,寓意深远,其主要表现的特点有四点:
    一、文质并重,尤重意境
    孔子有言:“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也就是说,没有合乎礼仪的外在形式(包括服饰),就像个粗俗的凡夫野人;如果只有美好的合乎“礼”的外在形式,能掌握一种符合进退俯仰的,给人以庄严肃穆的美感的动作(包括特装礼仪),而缺乏“仁”的品质,那么包括服饰在内的任何外在虚饰,都只能使人感到其为人的浮夸。这点,恰于茶艺的内涵不谋而合,一次完整高品质的茶艺,应该在各个方面都是优秀的。这包括茶、水、境、器、人、艺与礼仪规范等等,这些缺一不可,若有一方残缺,便称不上是一次完整的高品质的茶艺活动。而意境又尤为关键,以茶会意,情景交融,将茶艺由沏泡手法表演,上升到美学境界,达到心会神合。
    二、百花齐放,不拘一格
    随着历史发展,茶艺演变出不同的类型。
    宫廷茶艺是帝王将相为敬神祭祖或宴赐百官进行的条艺。如唐代的清明茶宴、清代的千叟茶宴等,其特点是场面宏大、礼仪繁琐、气氛庄严、器具奢华、等级森严。
    儒士茶艺是历代文人稚上在品君斗茶中形成的茶艺,如颜真卿等名士月下连茶联、宋代文人斗茶时的点茶法等,其特点是文化厚重、意境独特、茶具典雅、形式多样、气氛愉悦,常与赏花、玩月、抚琴、吟诗、联句、叙谈、踏青、题字、作画等相结合。
    民族茶艺是各民族在长期茶事活动中创造的,富有乡土气息和民族韵味的茶艺形式,如藏族的酥油茶、蒙古族的奶茶、白族的三道茶。
    宗教茶艺是僧人羽士在以茶礼佛、祭神、修道、待客、养性等过程中形成的多种茶艺形式,如禅茶茶艺、佛教茶艺、观音茶茶艺、太极茶艺等。
    这些不同的加工工艺和冲泡方式,无疑更为中国茶艺增添了生动别致的一笔。
    而现今按照茶品分的话,我国茶品有八个大类,其中名品更是数不胜数,每种茶都有自己独特的气的与芳香,这就更需要不同的茶艺手法才能将其更好的展现出来。
    三、道法自然,崇静尚简
    中国茶道经历漫长岁月之后归于自然质朴,力求物我合一。
    茶人在饮茶、制茶、烹茶、点茶时的身体语言和规范动作中,在特定的环境气氛中,享受着人与大自然的和谐之美,没有躁杂的喧哗,没有人世的纷争,只有鸟语花香、溪水、流云和悠扬的古琴声,茶人的精神得到一种升华,这一点恰于茶艺中的“境之美”相符合。以“自然”之境,来衬托“道”之所终。而这“自然”也不仅仅是指代自然环境,也有随心而至,随性而至,无繁缛复节的意思,保持纯良的心性,自然超脱的态度,才是“道”之所在。
    陆羽在《茶经》中为饮茶提倡“精行简德”,在品味茶韵时自我修养,磨练心性,陶冶情操。茶具的朴实也说明了茶人们反对追求奢华的风气,希望物尽其用、人尽其才。可以说中国茶道是一种艺(制茶、烹茶、品茶之术)和道(精神)的完美结合。光有“艺”只能说有形而无神。光有“道”只能说有神而无形。所以说,没有一定的文化修养和良好品德的人是无法融入到茶道所提倡的精神之中的。
    四、注重内省,追求怡真
    “内省”:即为在内心省察自己的思想、言行有无过火。儒家自孔子开始便很注重这种内心的道德修养。孔子要求人们“内省”、“自论”。孟子的“内省”修养名为“存心”,也叫“求放心”。茶饮具有清新、雅逸的天然特性,能静心、静神,有助陶冶情操、去除杂念、修炼身心,这与提倡“清静、恬澹”的东方哲学思想很合拍,也符合佛道俗的“内省修行”思想。
    “怡”:据说文解字注“怡者和也、悦也、桨也。”可见“怡”
    字含意广博。调和之意味,在于形式与方法,悦桨之意味,在于精神与情感,饮茶啜苦咽甘,启发生活情趣,培养宽阔胸襟与远大眼光。使人我之间的纷争,消弭于形,怡悦的梢神,在于不矫饰自负,处身于温和之中,养成谦恭之行为。
    “真”:真理,真知,真实之意,至善即是真理与众知结合的总体。至善的境界,是存天性,去物欲,不为利害所诱,格物致知,精益求精,换言之,用科学方法,求得一切事物的至诚,饮茶之真谛,在启发智能与良知,使人在日常生活中澹泊明志,俭德行事,臻于真、善、美的境界。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国学理论
国学资源
国学讲坛
观点争鸣
国学漫谈
传统文化
国学访谈
国学大师
治学心语
校园国学
国学常识
国学与现代
海外汉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