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年来,他在《安阳晚报》发表关于易学的文章50篇,开设了《周易智慧》专栏,通过互联网,这些文章被国内外390余家网站转载,共计4000多次。同时,他还完成16万字的专著《走进周易》,得到中国周易学会首任会长、著名哲学家、武汉大学教授唐明邦先生的高度认可,并为该书题词。在2015年安阳市第三届最美老人评选活动中,荣获“博学老人”称号,他就是周易文化的研究者、传播者王万顺。 从业余爱好者到专业学者 10月20日,记者前去拜访王万顺先生。走进他的书房,王万顺正在整理书稿《走进周易》。这部16万字的专著,倾注了王万顺四五年的心血。 “2011年,我从市人社局退休后,有了充裕的时间来研究易学。从那时起,我四处收集有关易学的书刊文章,跑书店、上图书馆、搜索互联网,翻阅了几百万字的易学资料。前年,我开始动笔写作,用两年时间完成了《走进周易》。”拿着书稿,王万顺自豪地说。其实,王万顺研究易学已有18年,最初是利用空闲时间学习,算是业余爱好,后来越学越入迷。 《走进周易》综合了识易、学易、用易等内容,把易学原理与自然科学、社会科学有关内容紧密地结合起来。书中的有关文章涉及哲学、文化、科技、思想道德、管理学、养生学等领域,通俗易懂、可读性强。谈起周易,王万顺可谓如数家珍,易理无时不有,无处不在,既博大精深,又哲理丰富;既开启智慧,又提升道德。他说,安阳是周易的发源地,作为一个土生土长的安阳人,他有义务、有责任研究传播祖国优秀传统文化,使它发扬光大。《周易》在古代是一部讲天文地理、历史政治、伦理道德的百科全书,是老祖宗留给我们的无价之宝,也是一部充满智慧的百科全书。 从《安阳晚报》到网传天下 2013年9月,王万顺开始在《安阳晚报》国学版上发表与易学相关的文章。由于见解独到、可读性强,《安阳晚报》在2014年开设《周易智慧》专栏,特邀王万顺长期供稿。 这些文章见报后,又通过互联网飞向海内外,不仅提高了王万顺的知名度,而且有效传播了周易文化。“我的这些文章,通过互联网进入了‘四高一广泛’的境界。”说起《周易智慧》专栏,王万顺自己有一番总结。“第一高”就是党和国家最高领导机构的网站都有转载,中国共产党新闻网转载了《周易与领导学思想》等5篇文章,中国人大网、中国政府网、人民政协网转载了《易学与中国音乐》《易学与甲骨文》等35篇文章。“第二高”是我国最高主流宣传媒体网站进行了转载,如人民网、新华网、央视网等均有多篇转载;全球主流媒体,如美国《纽约时报》、英国《泰晤士报》、法国《世界报》等也进行了多篇转载。“第三高”是国内外著名高校网站转载,如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复旦大学、浙江大学等国内名牌大学网站转载了多篇,一些国际名牌大学如美国哈佛大学、麻省理工学院、耶鲁大学,英国牛津大学、剑桥大学也都进行了转载。“第四高”是高速度的传播,将易学文章迅速传播到世界各地,在新加坡、韩国、日本、越南、英国、法国、乌克兰、奥地利等30多个国家的中文网或周易网转载300余次。“一广泛”就是这些易学文章在互联网上被进行广泛转载。阿里巴巴、腾讯等中国15个领军企业和世界十大科技企业及美国的一些著名科技企业、中外30多家高端企业转载200多次。不仅在国内网站转载,也被海外好多国家的网站转载。 这些易学文章通过互联网传播后,在社会上也产生了积极的影响。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主办的中国哲学网转载其文章20余篇,积极向全国哲学界传播,山东大学与中国周易研究会联办的《周易研究》(国内唯一公开发行的易学刊物)在官网也转载40余篇,在全国易学界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从研习周易到传播周易 通过《安阳晚报》和互联网的传播后,王万顺所写的易学文章得到越来越多的认可,他的同学、朋友和以前的同事得知这一消息后,纷纷找《安阳晚报》阅读,有些朋友还会专门收集。 80多岁的退休教师张水石,想办法找到王万顺的电话,要求收集他发表的易学文章。原在《羊城晚报》工作、现已退休返回林州的老记者李建民,主动联系王万顺,探讨易学文章的写作。安阳殷都太极拳俱乐部主席陈汉菊,也多次与王万顺研讨易学与武术的关系,两人共同编写《易学与气功》《气功八段锦功法之易理》等文章,在报纸上发表。 前一段时间,市政府准备组织编写安阳文化系列丛书,王万顺又被选为《周易》篇写作人员之一。在周易文化研究之路上,王万顺孜孜不倦,在周易文化的传播之路上,他将永不停歇。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