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大师!

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

易学与科技思维有何关联

http://www.newdu.com 2017-12-22 网络 佚名 参加讨论

    
    周易系统的典籍由三部分组成,即易经、易传、历代易学,三者有联系又有区别。如莱布尼兹所欣赏的易图,不见于易经,属于宋代邵雍的易学。又如太极这一范畴,始见于易传,经汉代易学家的诠释,方成为哲学范畴。从易经到历代易学是一历史发展的进程,从而形成一博大精深的学术思想体系。正是这一体系,对中华文化的发展起了重大和深远的影响。我们今天开展易学研究是研究这一学术思想体系,不限于研究西周时期成书的、作为占筮用的典籍即易经。
    一、易学思维的主要特征。从汉朝开始,周易经传成为儒家尊奉的经典,并居群经之首,对其研究称为易学。依现代学术分类,作为儒学经学的易学,应归属于哲学科。易学作为中国古代的一种哲学,其主要任务是探讨事物变化和发展的规律,包括认识其规律并控制事物变化的过程。所以,周易经传传到欧洲后,被译为“变化之书”。但易学论事物的变化又有其特点,即讲“阴阳变易”,认为任何事物都具有阴阳两重性,事物的变化总是阴阳相互作用,所谓“一阴一阳之谓道”,包括相互消长、相互转化和相互补充,而且变化的过程永无终止,所谓“生生之谓易”。此种发展观,就其整体说,无疑属于辩证思维系统。易学思维十分丰富,还有逻辑思维、形象思维、象数思维等,但其辩证思维居主导地位。在这种阴阳变易思维的引导下,中华传统文化,在世界文化史上独树一帜。
    二、易学思维与中国传统科技。易学思维不仅影响中国人文学科的发展,而且影响中国传统科技的发展。有一种观点认为,中国古代有技术而无科学,其技术无理论思维的依据。这是缺乏易学知识而形成的一种偏见。中国科技史上著名的专家,从汉代的张衡到清代的方以智,大都精通易学,有的人即是当时的易学家。他们大都受易学的理论思维的熏陶,从事自己的专业活动。易学史上有两大流派,即义理学派和象数学派。象数学派对中国传统科技的发展影响深远,如他们提出象数合一思维,作为观察和表述自然现象变化法则的指导原则。刘徵发明的割圆术,即基于此种思维。易学中的观象制器说,对观察和实证也有评述,成为中国古代发明创造的思维源泉。
    三、易学思维与当代和未来科技。研究易学思维与传统科技的关系,最终目的是以史为鉴,从中汲取经验教训,有助于当代和未来的科技的发展。关于此类问题的讨论,深受近年来欧美的一些物理学家,特别是诺贝尔奖获得者有关东方文化论述的影响。看来他们所关心的是东方文化中的思维方式,我们应以此作为探讨易学与当代和未来科技发展的突破口。这里需要解决的一个问题是,中国传统文化,包括易学文化,是中国农业社会发展的产物,但是在当今和未来,是否还有其生命力?我认为,凡历史悠久,文明高度发展的民族,其传统文化大都具有两面性:一是历史的时代的局限性,一是含有某种永恒价值的东西,即观察和处理人与自然,人与人关系所呈现的智慧,包括思维方式。如孙子兵法所讲的战争武器,早已过时,但其中的战略思维,有些仍有永恒的价值,为当代战争服务。易学思维与当代科技的关系亦是这样。如历史上易学家提出的许多解释世界的图式,就其内容说,无非企图说明中国大陆气候一年四季变化的法则和过程,这是基于农业社会生产和生活的需要。但有些图式具有模型思维的内涵,又含有逻辑思维和辩证思维的因素,加以更新,作为观察和表述物理性能变化规律一条原则,仍有其生命力。那种将近现代的科技成果填入古老的易学图式之中,以此说明易学的当代价值,是没有说服力的。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国学理论
国学资源
国学讲坛
观点争鸣
国学漫谈
传统文化
国学访谈
国学大师
治学心语
校园国学
国学常识
国学与现代
海外汉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