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大师!

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

黎里古镇 地灵人杰十五:翳桑社

http://www.newdu.com 2017-12-23 《古镇黎里》,李海珉 佚名 参加讨论

    
    黎里作为江南文化古镇,文人众多,清代的黎川学舍,又名禊湖书院,是正规的学府,主要为应考科举而设。在书院设立之前,或者说已有书院,但是许多文艺活动在书院进行并不合适,因此古代的文人墨客,常常有雅集、雅聚,也称“文会”。
    黎里的罗汉寺在明清两代,就是文人雅集之所。罗汉寺不是学府,但它胜于学府。罗汉寺的主持、方丈大多是饱学之士,还有其他一些高僧大德,他们多数拥有一技之长,诗歌、文章、书法、绘画、音乐、篆刻、棋艺、武术等等。因此,黎里的文人雅士,都与罗汉寺的和尚们有着密切的联系。没有结社,不过罗汉寺是经常性文会的宝地。
    清末,柳亚子先生与同邑陈去病,上海金山的高天梅发起成立了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革命文学团体――南社,团结了一大批有志有为的青年,为反清排满不懈地努力,尤其是在意识形态领域中,为革命制造了舆论。柳亚子居住的黎里周寿恩堂及后来的赐福堂,那是黎里文人乃至全国各地进步知识分子的汇集的处所。当然,南社与其他文艺团体存在明显区别,那就是南社雅集有着明确的政治目的。
    黎里文人集会乃至结社,由来已久。抗日战争胜利后,黎里成立了一个“翳桑社”,出版文艺刊物《浅作》。翳桑社是黎里地下共产党领导下的一个文艺团体,它是地下党的外围组织。
    先说说翳桑社的组织和人员结构。
    翳桑社的全称是“翳桑文艺研究社”。翳桑的含义是隐居在家乡的意思,发起人丁铎。1945年11月成立,按照当时规定,备专文向国民党吴江县党部报送社章、组织系统表、人事略历表、社员略历表和《浅作》试刊本,申请登记备案,到1947年2月20日因震泽女社员张育英被国民党震泽区区长逮捕,丁铎在地下党组织安排下出走而告解散,历时一年又四月。
    丁铎与人合伙开设了一个文具店,地点在黎里镇上岸塘桥东边的问心堂中药铺下滩。翳桑社的社址就在文具店内。翳桑社成立的宗旨,《简章》和《征求同人办法》(刊登于《浅作》第三期)中明确规定:“联络友谊,研究文艺,练习出版技能。”
    翳桑社规定入社的条件很简单:“思想纯正,意志坚定,爱好文艺之青年”。
    入社手续也非常简单,一是自动加入,即写篇自我介绍,经社总务部认可就是;二是介绍入社,即由本社社员介绍。
    社员入社,必须交纳一次性的入社费,还有每月的经常费。收费标准,由于通货膨胀而不断调整,据《浅作》登载,1946年3月到10月,调整过三次,入社费从50元调高到200元,月费从100元调高到500元。尽管有社费收入,而且不断提高,可是物价飞涨,社内经济仍然十分拮据,出刊《浅作》还得靠一些慷慨解囊的社员捐款。
    翳桑社的组织形式,主要采取社员大会制,社员大会设社长、副社长,下设各职能组。职能机构设置和人事安排,由各次社员大会通过确定,据第四次社员大会确定的组织系统表,社员大会之下设有三组、一会、一馆。发起人丁铎历任社长,副社长二次社员大会上确定为徐可曼,三次大会后撤销了副社长一职。总务组,二次大会定为迮一祥,三次大会后为邱宣明。出版组,二次大会是社长丁铎兼任,邱宣明为副,三次大会更换为凌行可,四次大会后是平静人。联谊组,由四次大会后增设,负责人丁铎兼。编委会成员,二次大会定有柳稚、丁铎、吴关龙、凌行可等四人。四次大会定为负责人吴关龙,阅稿平静人和凌行可。图书馆是三次大会起设立的,一直由徐可曼负责,吴关龙助理。
    翳桑社的社员约有六、七十人,黎里占多数,其次是盛泽、横扇、震泽、芦墟等镇。邻县嘉兴、嘉善和南京、上海、苏州也有人参加。从社会职业来看,以青年店员职工为主,还有学生、教师和医生。
    黎里:丁铎(店员)、徐可曼(医生)、迮一祥(教师)、吴关龙(店员)、凌行可(店员)、邱宣明(店员)、周剑镕(司帐)、周陶兴、平藻、漆群、丁宝忠(学生)、凌肇基(职工)、蔡祺德、徐文跃、平静人(司帐)、平元增(职工)、柳龙柏(教师)、朱其坤、秦灵一(职工),还有孙君励、魏力能(职业不明)。
    盛泽:俞双人、周心雄、卢寿祺、钱增荣、蒋炳顺、沈旭、朱寒梅、张玉良、许铭、杨开明、卫朴、翁养时。
    横扇:周一非、陈武场、家骏、吴鉴、史流。
    震泽:张育英。
    芦墟:许眉。
    苏州:吕世健、包士清、范翔、顾家椿。
    嘉兴:笠人。
    嘉善:张鹤鸣。
    南京:金培行。
    上海:王维章。
    其他不明地区的有:张暮霞、线耀武、马侃、顾朗春、流萍、徐仁。
    再说说翳桑社的刊物《浅作》。
    翳桑社的活动主要有三方面,一是召开社员参加文艺座谈会,研究探讨文艺和写作方面的问题;二是出刊油印文艺刊物《浅作》;三是办“集阅图书馆”,设在徐可曼家里,书是向社员征集起来的,供社员阅读。三项活动,其主要的是《浅作》。
    1944年,丁铎在官塘上裕隆酱园当学徒,与园内同事周剑鎔、吴仲弢等人自办刊物《浅作》,用八开的蜡纸油印,每期一二张,不装订,出了几期后停刊。1945年11月,翳桑社成立,在向国民党县党部申请登记备案时,出了一期试刊,用《浅作》复刊号名义上报送审,翳桑社的《浅作》16开大小,每期20余页,装订成册。第一二期,注明“纯文艺半月刊”,第三期起改注为“月刊”,每期都写有“本刊已呈请吴江县党部登记备案”和“非卖品”等字样。正式出刊是1945年12月6日第一期,到1946年12月11日第10期止,正好一年时间,计223页,平均每期刊文17篇。每期印数约七、八十册,后期最多达120册。
    《浅作》内容比较丰富,有文艺评论、小说、剧作、散文、诗歌、木刻等等。大多是抒情性的,政治色彩不浓。封面、扉页设计考究,有木刻有题花。每期出版后寄上海生活书店,征求意见,对反馈来的批评、建议,在《浅作》上刊登出来,供大家学习参考。
    写稿人,常见的有平天凤的封面设计、徐可曼的扉页木刻、丁铎的“编后”,柳稚的评论文和译文,邱宣明的散文,一菲的集邮漫谈,林莽、寄帆、冶金的小说,汀兰、孤雁、金伟的诗,还有吴关龙、凌行可、张鹤鸣、俞双人、平元增等,约56名。《浅作》的写作者都是爱好文艺的年轻人,稿子写得比较稚嫩,用词不够贴切,逻辑性不强,小说与散文也显得有点做作。但是,总体来说,能够歌颂进步,暴露黑暗,抨击邪恶,是积极向上的。
    翳桑社在当时属于合法的群众性进步文艺团体,它的存在,促进了黎里等地文艺的发展,同时,翳桑社又是中共地下党的一个外围组织。建立翳桑社,由黎里地下党肖方同志批准,由中共地下党员丁铎、迮一祥、吴关龙、凌行可等人实际组织操办。共产党通过翳桑社,团结了一批社会知识青年,从中发展了党的地下组织,翳桑社社员张鹤鸣、平元增、平静人等,就是从《浅作》起步同地下工作者接近,从而成为中国共产党发展的对象。
    最后介绍一下翳桑社的实际创办人、领导人丁铎。
    丁铎(1924-1987),原名丁源贵,后来改名陈振。
    丁铎少年时在黎里镇东头的裕隆酱园当学徒。由于对文艺的爱好,学徒期间自创文艺刊物《浅作》。1944年冬,经地下党党员吴关龙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次年,地下党决定在黎里设立一个秘密联络点,就让丁铎与迮一祥二人合伙在塘桥上岸开设一个文具书报店,借此掩护上级领导沈小方等人来黎里接头并开展工作。为了发展组织,1945年11月,地下党示意丁铎成立中共地下党外围组织“翳桑文艺研究社”,由丁铎出任社长,出版油印刊物《浅作》。通过文艺活动,团结进步青年,宣传革命,发展组织。
    1947年2月,震泽翳桑社女社员张育英涉嫌“赤化”,被国民党震泽区区长逮捕,押送吴江军事法庭审讯。地下党当即命令丁铎到邻镇梅堰暂避。同年10月,中统往梅堰捉拿丁铎,丁闻讯连夜出走浙江桐乡。到桐乡改名陈振,进桐乡简师读书,在学期间于该校建立党组织。中共吴嘉工委成立后,他在工委的领导下,积极发展党组织,开展统战、策反工作。1949年5月初,桐乡国民党党政要员投诚起义,解放军先头部队顺利进城,桐乡和平解放。
    抗战胜利后的1946年,丁铎个人决定,打入敌人内部,想为党更好地工作,9月10日自行去盛泽参加“中统”组织。仅仅一个月,10月份就脱离该组织,自行返黎,同年12月与中共组织重新接上关系。因为这一个人决定,丁铎在后来历尽坎坷。
    解放后,丁铎在浙江省党校工作,1952年,浙江省委以涉及中统之嫌将丁铎开除出党,调到浙江省供销合作干校工作。1962年,丁铎又被精简至安吉县南北湖乡务农。1986年中共浙江省委组织部经过复核,最终为丁铎平反,撤销过去的处分,恢复中共党籍。
    1987年1月,丁铎病逝于浙江湖州。
    本文作者:黎里古镇保护委员会顾问李海珉
    注:《古镇黎里》一书经原作者授权发布,如需转载请联系原作者。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国学理论
国学资源
国学讲坛
观点争鸣
国学漫谈
传统文化
国学访谈
国学大师
治学心语
校园国学
国学常识
国学与现代
海外汉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