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里的风俗,年廿四要送灶,年初五接路头。 黎里不管是乡村还是市镇,每家的灶头上都供有灶君(灶神)和路头菩萨,路头往往不止一个,老百姓都说路头菩萨有五路,因此有五路财神的说法。在年底前,黎里人都要送灶君和路头菩萨上天,俗称“送灶”或者叫“辞灶”。黎里民众焚化路头菩萨,还留有一手。因为路头菩萨有灵,近悦远来,财帛进门,因此每家都要留一个主财神,继续在家中顶礼膜拜。黎里人认为送灶最迟不得过年廿四,有这样一句俗语,“热晕颠倒,廿五送灶”,在年廿五焚化灶君和财神,那就有点离谱了。送灶时,将灶君和路头从山上请到正屋桌上,备有豆制品、干鲜果品、糕点团子、麦芽糖,点燃香烛祭供,酒过三巡,把稻草扎成的三脚草帚,锡箔摺成的元宝,纸糊成的坐轿,连同灶君和路头像一起焚化,滑稽的是,黎里百姓怕灶君到天上向玉皇大帝说人间的坏话,竟然别出心裁,专门用麦芽糖抹在灶君嘴上,让他甜一甜,据说这样灶君就会“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老百姓也真够幽默的。 宋代苏州诗人范成大专门留下了一曲《祭灶词》,“古传腊月二十四,灶君朝天欲言事。云车风马小留连,家有杯盘丰典祀。猪头烂熟双鱼鲜,豆沙甘松粉饵圆。男儿酌献女儿避,酱酒烧钱灶君喜。婢子斗争君莫闻,猫犬角秽君莫嗔。送君醉饱登天门,杓长杓短勿复云。”黎里送灶君和路头还要化元宝和纸轿,没有纸轿,就折几枝马尾松,让灶君和路头骑马上天,一边焚化一边还要叨念:“一蓬青松一蓬烟,恭送路头(灶君)上青天。”祈求发财的心理驱遣着黎里对路头竭诚膜拜,三百六十行,行行都如此。连妓女都要路头保佑烧财香。 接路头在黎里是一件最为隆重的大事。年初四清早,街巷之间就有许多挑着水桶的渔民,“元宝鱼呃……”一声吆喝,引来百家争买,特别是商店,家家必买。渔民从水桶里抓出鲜蹦活跳的鲤鱼,熟练地用红丝绳穿进背鳍,一手提着,另一手给贴上一张红纸,嘴里高喊:“送元宝啦!”为了吉祥如意,为了讨口彩,买家从不还价,相反情愿多发利市,加付一点脚步钿。有人别出心裁,用活鲤鱼祭路头菩萨,祭供后送到放生池去放生,讨取“鲤鱼跳龙门”的口彩。接路头据说用羊头更好,因为羊与银洋、洋钿的洋谐音,鲤鱼谐利,都是讨吉祥发财的意思。黎里很少养羊,大多用猪头代替羊头。供品还有路头鸡,也叫元宝鸡,囫囵烧的,加上各种果品和黄酒白酒。 黎里的商家为靠路头而财源滚滚,所以接路头是商家一年之中的第一件大事。大凡店家年廿四送过路头之后,差不多就虚应市面或关门大吉。初一到初四不开门,要到吃过路头酒之后再开张营业。黎里的接路头,从初四黄昏开始直到初五清晨结束,爆竹鞭炮整夜不息,热闹转过除夕之夜。 黎里西半镇庙桥南堍有座财神庙,民众习称路头堂。初四那天,各商家经过聚议,由“行老”确定路头出会的行进路线。或者自镇西向镇东游行,或者先东后西行进。为了抢路头,常常争得面红耳赤。记得二十世纪四十年代路头菩萨出会,由庙祝阿金敲着大铜锣领班,引着整套锣鼓家什开道,四名轿板老爷抬着一座赤膊大轿,轿中端坐着财神菩萨,轿后跟一辆手推车,车上有两栲栳的元宝(锡箔摺成),咣――咣――咣――汤汤且汤且汤咣,汤汤且汤且汤咣。每到一爿商店门前,阿金让停止敲打,面对老板高唱:“财神老爷驾到――”响亮的声音传遍整个店堂,老板伙计,男女老少一个个笑脸相迎。“财神老爷送元宝来啦!”阿金又是一声高唱,快步上前,把铜锣锣面朝下,“咣”的一声按在柜台上。老马上捧出一个红封筒,里面少则银洋4枚,多则12枚,一边往铜锣里放,一边满面春风的说:“谢谢财神爷送来元宝!”这时店堂里的伙计全体出动,“啪,啪,”高升不断;劈劈啪啪,鞭炮齐鸣;哧-哧-哧-花筒乱飞。老板带领店员抱着五路财神,围绕路头菩萨的大轿,恭恭敬敬地转上一圈,兴高采烈地把财神菩萨接进店堂,端端正正地请上供桌。接着还有一个节目,就是“调元宝”。老板拿出一栲栳元宝化给财神老爷,化时留下一个,到后面的手推车上向财神老爷调换一只元宝回店堂,调换的时候也需要送红封筒一个,两个红封筒都由紧跟领班的小金生收进褡裢袋中。一夜下来,可得五六百枚银元。 一处接财神仪式完毕,领班阿金带领人马咣咣汤汤且汤且汤咣,又上路了。黎里两条三里长街再加横街,每一爿商店行号都要逗留完成接财神仪式,沿途弄头巷尾的寻常百姓也都出来凑热闹,围绕财神大轿一迭连声的“接财神”。不知何年何月,也不知何方光棍,忽发奇想,说如果“惹毛”了财神菩萨,即惹财神发火。财神手里没有别的东西,他就会拿金元宝掷人,那么惹毛路头的人就会发大财了。于是,有的人请路头时用手扯着财神爷的长袍,请他一起回家,有的手拉财神的纱帽耳朵,有的抚弄财神的面孔或胡须,顶顶令人捧腹的要数民国三十六年的那一桩怪事了。 那年有个叫倒头矮五的油头光棍,嗜赌如命,每赌必输,孤身一人,家徒四壁。这年冬天,倒头矮五输得分文全无,穷极无奈,急得发蹦。正好路头菩萨出会,倒头矮五紧跟在大轿后面,大轿来到同仁烟纸店门前,锣鼓家什刚停,老板出来相迎。递过红封筒,冷不防倒头矮从斜刺里窜出来,伸手一抓,把财神爷的胡子拨了一大把,往袖口里一塞,马上溜之大吉。第二天,听人说倒头矮五昨天大发利市,赌博时连押连配,坐庄连台,着实赢了一大笔。同仁老板听了大光其火,说倒头矮五抢了他家的仙水,冲了同仁的财气。初五晚上,老板命人把倒头矮五押到店堂,开出三个条赋:一,给同仁店堂的财神爷磕三个响头;二,把财神爷的胡子尽数拿出来,供在财神爷的供桌前;三,赢来的钱得哎出来。光棍不吃眼前亏,三个响头倒头矮五碰得乓乓响,财神的胡子恭恭敬敬的捧上供桌,可是第三个条件,却死也不肯照办,逼急了大有拼掉一个够本,拼掉一双赚一个的架势,同仁老板也只得作罢。 旧时商店初四夜里接过路头,初五早晨就正式开张营业。第一位走进店堂的主顾,老板和伙计必定小心侍候,务必作成生意,以示开张大吉。初五傍晚,商店老板要举办路头酒,请全体伙计,这是商店伙计们最最担惊受怕的时刻,照老规矩,职工的留用或解雇都在吃路头酒的席上决定。如果被回掉生意,那么最多给一个月薪水,留一宿三餐之后,必须“吃百叶卷”,卷铺盖回家。 黎里荣和烟纸店有个伙计叫徐生祥,20岁开始就为荣和店“跑街”(探听市价并推销货物),手脚勤快,健步如飞,整箱整箱的香烛掮在徐生祥肩膀上可以打挺,真是一个抵四手的好角色。民国三十四年,徐生祥63岁了,年老力衰,又得了气喘病,老板有意辞退他了。那天初四夜接来了路头,老板带头向财神唱了个喏,然后招呼“阿大”(相当于经理)唱喏,又叫“阿二”(相当于协理)唱喏,接又让朋友们一个个都唱了喏。唯独不请徐生祥。老徐预感不妙,但想到自己为荣和店赤心忠良,辛劳40多年,使荣和从一爿小铺发展到颇具规模的大店,更何况而今的老板还是自己看着他长大的,想来老板不会过份吧。年初五请吃路头酒,老板避而不见。老徐内心不托底,看着酒杯发呆,酒过三巡,“阿大先生”向老徐拱拱手,开口道:“老徐师傅,请到别处去发财吧!”说完拿出一个红封筒来,放在老徐面前,又说:“老板看你在店多年的份上,托我把这个给你。”老徐知道,自己犹如风中残烛,烧完了灯芯熬完了油,店里已经容不得他了,求也无用,因此一言不发,默默地点了点头,又暗暗的摇了摇头。第二天一早,老徐把铺盖和将一个藤箱拿到店堂里,照老规矩当众“亮相”,抖开皮褥,整理藤箱里的衣裳,然后再捆扎停当,拎起藤箱,背起铺盖,咳嗽着,佝偻着双肩蹒跚地离去。 老徐膝下没有儿女,只有一位年龄相仿的老伴,老徐失业后靠老伴替人汰衣裳寻几个小钱换点粥吃。常常吃了上顿没有下顿,忍饥挨饿,忧忧急急,不到一年,两位老人相继去世。送路头、接路头及回头生意,已经成为历史,不过年初五吃路头酒的习俗保存至今。每年正月初五的傍晚,黎里整个乡镇,不管能喝的还是不能喝的,都要端起酒杯喝它几盅,这顿酒就是“路头酒”。 本文作者:黎里古镇保护委员会顾问李海珉 注:《古镇黎里》一书经原作者授权发布,如需转载请联系原作者。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