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大师!

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

若问古今兴废事,请君只看洛阳城

http://www.newdu.com 2017-12-23 丝路遗产 佚名 参加讨论

    
    (1)价值特征
    汉魏洛阳城遗址是公元1-6世纪中华文明发展史上东汉、曹魏、西晋、北魏四个重要王朝的都城,位于中原地区的洛阳盆地,是这一时期丝绸之路的东方起点。汉魏洛阳城遗址代表了东汉至北魏历代中原王朝的文明与文化特征,见证了北魏时期游牧民族与农耕民族大融合所促生的独特城市文化,展现了城市形制的跨区域、跨时间交流,展现了佛教在中原地区的传播和本土化过程。
    
    宫城遗址鸟瞰
    
    内城东北城墙
    (2)基本概况
    汉魏洛阳城遗址位于河南省洛阳市,西距洛阳市区约15公里,距西安(汉长安)345公里。汉魏洛阳城建于洛阳盆地东部的伊洛河冲积平原上, 城址北依邙山,南临洛河。遗址所在的洛阳盆地是黄河中游地区的重要农业区,交通和战略地位突出,历代中原王朝多建都于此。遗址现存格局及遗迹以北魏时期为主, 同时分布或叠压有西晋、曹魏、东汉以及更早时期的遗存。汉魏洛阳城东汉时期城市面积约10平方公里,北魏时期扩展为三重城,面积近80平方公里。
    
    汉魏洛阳城遗址考古平面图
    东汉时期的城址呈南北纵长方形,城四周共12座城门,城内分布南、北两座宫城,占据大部分城内空间。曹魏及西晋时期原址沿用东汉城址。曹魏时期南宫已逐渐衰落甚至消失,仅存北宫;城内西北隅新建金墉城。
    
    北魏洛阳城继承并确立了曹魏以来不断探索的南北向城市轴线、单一宫制、外郭城制度、里坊制等城市形制,发展创新出具有重要影响力的城市形态,成为中国古代都城制度变革期的重要城址。北魏洛阳城包括宫城、内城、外郭城三重城。宫城位于内城中部偏北,现存阖阊门遗址、2号门址、3号门址、太极殿遗址等建筑遗址。阖阊门外有呈“T” 字形排布的铜驼陌和铜驼街。其中南北向铜驼街为城市主干道,干道两侧布设官署建筑、太庙、太社、皇家寺院永宁寺等重要建筑。内城还有布局规整的东西向、南北向的城市道路构成城市的路网格局,主路网与内城城门连接并延伸出城外。内城西北角有军事设施金墉城。内城及外郭城内其它区域广设里坊, 主要为居住区、手工业区、市场等。
    
    汉魏洛阳城遗址现存代表性遗存主要包含北魏内城范围(即东汉、曹魏、西晋时期城址范围),遗存主要包括东汉至北魏时期的城址(北魏内城)及宫城城墙、城门、城濠,道路,水系,建筑遗址(包括宫殿、衙署、寺院、仓库等),手工业遗址等。
    
    内城东北城墙剖面
    (3)丝路价值特征重点物证
    它以保存完整、规模宏大的东汉、曹魏、西晋时期都城整体及北魏时期的宫城与内城遗存,见证了东汉至北魏历代中原王朝继承礼制传统、融合多元文化的文明与文化特征,特别见证了北魏时期游牧民族鲜卑族对农耕礼制文化的积极吸收、弘扬所促生的独特城市文化。
    
    西外郭城出土北魏仿波斯风格釉陶盏
    汉魏洛阳城在公元1到6世纪不同时期的城市格局,以及城防系统、宫殿、佛寺等各类遗存,见证了东汉、曹魏、西晋、北魏历代位于丝绸之路东端的中华文明的发展水平, 揭示了推动丝绸之路发展、保障丝路交流的中原王朝的文明与文化特征。永宁
    北魏洛阳城的各类遗存所体现的城市形制特征是对东汉、曹魏、西晋以来洛阳城格局的继承和创新, 见证了鲜卑等草原游牧民族与中原农耕民族交流、融合的历史进程, 见证了游牧民族在文化交流方面表现出的积极主动、兼容并蓄的文化心态,以及由此产生的颇具活力的城市文化特征。
    它以北魏时期(5-6世纪)的内城、宫城、铜驼街、永宁寺等各类遗存及其构成的南北向城市轴线、单一宫制、里坊制等城市形制和格局特征,展现出中原、江南及中亚地区城市文化的交流,其以礼制思想为指导的城市形态还对其后中国古代都城形制的发展产生了显著影响。它以永宁寺遗址等佛教遗存展现了佛教及佛教建筑在中原地区的传播及本土化的过程。
    
    永宁寺塔基遗址
    北魏洛阳城遗址以宫城、内城、铜驼街、永宁寺、宫殿建筑、官署建筑等各类遗存展现出的城市轴线、单一宫制、里坊制、市场及手工业区集中布设、沿城市南北轴线布置重要建筑、宫城以北为军事防御区、宫城以南配置官署、广置佛寺等形制特征既是对中原和江南地区历代建都传统的继承和发展, 同时与中亚城市的形制特征具有直接或间接的关联。这一多元因素促生的新的城市形制还对隋唐以来的中国古代都城和地方城市产生了持久的影响。这不仅展现了丝绸之路沿线城镇有关城市文化的跨地域交流, 同时展现了这一交流活动促成的独特城市形制在时间上的持久影响力。
    作为北魏时期中国境内规模最大的佛教建筑遗存, 北魏永宁寺遗址及《洛阳伽蓝记》等历史文献记述的东汉至北魏时期洛阳城的其它寺院展现了公元1到6世纪佛教在中原地区的传播。
    北魏永宁寺塔基遗址反映的楼阁式木塔的建筑形象,展现了印度、中亚佛塔建筑与中原传统楼阁建筑的融合,以及佛教在中原传播和本土化的发展历程。
    俞伟超先生在论及汉魏洛阳故城的重大价值时说:“在我国所有都城遗址中,历代在此定都的总时间最长……意味着在此可找到春秋晚期以后的周文化、东汉文化、曹魏和西晋文化、迁洛后的北魏文化那些最典型的遗存,而这段时问在我国四千年的文明史中,几乎占了七分之一。”同时,在研究我国城市发展史方面,特别是对于了解都城设计规划的变化方面,表现出了从先秦城市向隋唐城市的转变……“汉魏洛阳城所示中轴线的萌芽和形成,正表现出都城规划在此时发生了一次转折性变化,并影响后代达千年之久。”还可以说,如果想认识清楚汉唐两大盛世的差别和联系,认识当时拓跋鲜卑的民族精神及其愿望,汉魏洛阳故城“是一个意义重要的新视角”。换言之,汉魏洛阳故城一个城址已然体现和浓缩了汉魏王朝几百年的历史风云。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国学理论
国学资源
国学讲坛
观点争鸣
国学漫谈
传统文化
国学访谈
国学大师
治学心语
校园国学
国学常识
国学与现代
海外汉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