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说,在青藏高原雪山深处,有一个“吉祥如意的地方”,由八个莲花瓣状的地域组成,境内有鲜花点缀的高山草甸,有巍峨壮丽的苍茫雪山,有气势磅礴的峡谷险滩⋯⋯这个地方就是人们向往的香格里拉,它的另一个名字叫迪庆藏族自治州。 草原春色 迪庆是云南离太阳最近的殊胜之地,也是云南唯一的藏族自治州。有人说迪庆是上帝在云贵高原和青藏高原过渡带上作的一幅画,悠久的历史,独特的地貌,神秘的宗教,众多的民族,让这幅画波澜壮阔,气势非凡。 维西戈登新石器遗址显示,7000年前这里就有了人类的足迹。而迪庆境内发掘的石板,又有2400年前聪明的先民留给子孙的印记。 历史上,迪庆地区是藏族和其他民族南北交往、东西融合的走廊和要道,有“南方丝绸之路”之称的“茶马古道”就从这里经过,使这里成为藏族和其他民族共同生活的如意宝地。藏族、僳僳族、纳西族、汉族、白族等26个民族在此和睦相处,共生共处,相得益彰。他们和他们的文化,也在这里聚散依依,并驾齐驱,从远古走到现在。 松赞林寺、东竹林寺,还有东巴文字都见证着这里神秘多姿的民俗风情,为迪庆的自然风光锦上添花。 一直以来,迪庆都静悄悄地隐藏在“三江并流”世界自然遗产的腹地,直到1933年,英国作家詹姆斯·希尔顿所著小说《消失的地平线》,描写了一个与世隔绝,有雪山、草原、美丽的大森林,多种民族和睦相处恬静舒适的世外桃源,称其为SHANG RILA(香格里拉),并被好莱坞拍成电影,电影主题歌《这美丽的香格里拉》也唱遍全球。尽管有很多国家均声称香格里拉在本国境内,但经过60多年的考证,这个风景如画的东方世外桃源就在云南省的“屋脊”迪庆藏族自治州,香格里拉——SHANG RILA的英文读音,与迪庆高原中甸藏语方言“香格里拉”如出一辙,意为“心中的明月”,是其他地区和民族没有的。而书中所描写的民风民俗,雪山峡谷均可在迪庆找到原型,于是,迪庆中甸县经国务院批准,正式更名为香格里拉。从此,迪庆——香格里拉不再默默地美丽。 由于特殊的地理位置和复杂的地质构造,巨大的海拔高差和地处较南的纬度,形成了迪庆多个地貌类型:山地地貌、冰川地貌、湖成地貌、岩溶地貌、构造地貌等,同时也使这里出现了多个气候带:南温带、中温带、北温带、高寒带。雪山、冰川、峡谷、湖泊、草甸等自然景观在这里应有尽有,众多的生物资源也在这里欣欣向荣地生长,从北半球热带到寒带的所有植物种类都可在此找到,被誉为中国的“植物基因库”。 从丽江一路向北,自然风光便随着海拔的升高而变得迥然不同,雪山连绵,峡谷纵横。鲜花在明媚的阳光下绽放,牛羊在青青的草甸上徜徉,心情也如这天空一样越来越蓝。 松赞林寺,雪域文化的节点 到达迪庆州府所在地香格里拉后,迫不及待要去的自然是迪庆的灵魂:松赞林寺。在这里,以藏族为主的多种民族有着不同的宗教信仰,却过着宁静和睦的生活,五世达赖喇嘛亲自占卜修建并赐名的“噶丹·松赞林寺”功不可没。 松赞林寺 松赞林寺在香格里拉城的北面,驱车十几分钟就能看到,寺庙依山势层叠而建,似一座古城堡,在高原特有的蓝天白云下巍然耸立。极高处屋顶上的镏金铜瓦,熠熠生辉,如见佛光。寺庙殿宇兽吻飞檐,深红色的墙壁,白色的窗,黑色的帘,佛光萦绕,俨然就是浓缩的“小布达拉宫”。这是五世达赖和清康熙皇帝敕建“十三林”之一,也是云南最大的藏传佛教寺庙群落。 松赞林寺前殿供着五世达赖铜像,后殿供着七世达赖铜像,是这两位达赖造就了云南最大的藏传佛教寺。 噶丹·松赞林寺,不仅建筑古老宏伟,而且历代珍品众多。有五世达赖和七世达赖时期的八尊包金释迦佛像、贝叶经、五彩金汁精绘唐卡、黄金酥油灯等。殿内回廊壁画琳琅满目,精美鲜艳。 梅里雪山,雪域高原的仪仗队 在《消失的地平线》里描绘了一个远在东方群山峻岭之中的宁静之地,那里有雪山环抱中的神秘峡谷,有金字塔般的雪峰,书中所说金字塔般的雪峰就是梅里雪山的主峰卡瓦格博,“藏区八大神山之一”。雪山是迪庆的主旋律,境内雪峰连绵,雄奇挺拔,梅里、白茫、哈巴、巴拉更宗、无山不奇。其中享誉世界的梅里雪山,是西藏地区八大神山中唯一没有被人类征服的雪山,这使梅里雪山卡瓦格博峰在世人的眼里更具神秘色彩。以至于原本宁静的山谷和滇藏公路边名不见经传的小村庄——飞来寺,也因四面八方的游客到来而沸腾火热起来。从迪庆的德钦小城往西仅三四公里路,就到了飞来寺,洁白晶莹的雪山便倏地横亘在面前,那种冰莹、洁白、静穆,让你感觉那就是神的住所。 梅里雪山,又称太子雪山,1908年法国人马杰尔·戴维斯在《云南》一书中首次使用“梅里雪山”的称呼。这是一座南北走向的庞大雪山群体,北段称梅里雪山,中段叫太子雪山,南段为碧罗雪山,但习惯上把北段、中段统称为梅里雪山。 梅里雪山脚下的藏族舞蹈 梅里雪山耸立于怒江与澜沧江大峡谷之间,是怒山山脉的中段部分。冰峰接踵,雪峦绵亘,在数以百计的峰群中,海拔4000米以上的就有27座,5000米以上的20座,6000米以上的6座。其中最为险峻奇秀的13座,俗称“太子十三峰”,耸立于群峰之上的卡瓦格博峰,海拔6740米,为云南第一高峰,是康巴藏民顶礼膜拜的“神山”。20世纪30年代,探游过世界各地名山大川的美国学者洛克博称卡瓦格博峰是“世界上最美之山”。卡瓦格博藏语为“白色雪山”之意。传说卡瓦格博原是九头十八臂的凶煞神,后被莲花生大师点化,皈依佛教,受居士戒,做了千佛之子格萨尔的守护神,成为胜乐宝轮圣山极乐世界的象征。 这座峰是当地人的圣山,担当了太多的宗教使命,每年秋末冬初,成百上千藏民牵羊扶杖,口念佛经绕山焚香礼拜,把自己的喜怒哀乐和祝愿向心中的神灵诉说。 德钦的朋友木梭告诉我,欣赏梅里雪山的最佳处是飞来寺附近。果然,在飞来寺前面的广场上远眺,“太子十三峰”一字排开,神姿各异,造型奇特,其中的缅茨姆峰线条优美,是传说中卡瓦格博的妻子,玲珑剔透的农松说格峰则像一个刚刚睡醒的孩子,怯怯地躲藏在缅茨姆身后⋯⋯ 卡瓦格博峰下,冰斗、冰川连绵,犹如玉龙伸延,冰雪耀眼夺目,是世界稀有的低纬度海洋性现代冰川。四大冰川中最壮观的是明永冰川,它从卡瓦格博峰海拔5500米处的粒雪盆顺坡一路狂奔,一头撞向2700米处的森林地带,长达8公里,宽至500多米,这条冰川是全球罕见的低纬度保持温度最高的海洋性冰川。曾有人这样记载:“穿单衣坐在冰川上,冰川是冷的,岸边却开满了鲜花。” 梅里雪山拥有雪山群所特有的各种雪域奇观。卡瓦格博峰的南侧,还有从千米悬崖倾泻而下的雨崩瀑布。春夏冰雪消融,瀑布水流增大,溅末飞扬,蔚为壮观。雪水从雪峰中倾泻,晶莹剔透,在阳光照射下,水蒸腾若云雾,水雾又被阳光映衬为彩虹,美仑美奂⋯⋯ 普达措,大人的童话世界 “普达措”在藏语中的意思是“普度众生,到达苦海彼岸的湖”。它是中国大陆第一个国家公园,拥有世界一流的地质遗迹,自然风光,生物种群以及类型众多的人类文化遗产。在世界140多处自然遗产中,列居第五位。曾经的她只是一个存在于藏语中的传说之地,直到2006年,普达措被评为中国大陆的第一个国家公园,它才从香格里拉由雪山、草甸、峡谷交织而成的大幕后面走向前台,这美妙仙境顿时成了游客最向往的景点。 普达措由北面的属都湖、南面的碧塔海以及两湖之间的洛茸民族生态文化旅游村和弥里塘亚高原山牧场构成,连接它们的是一条“8”字形69公里的单行环保车道,内有明镜般的高山湖泊,水草丰美的牧场,鲜花盛开的湿地,飞禽走兽出没的原始森林。 普达措国家公园 属都湖又叫属都岗湖。“属都”为藏语,“属”,酸奶、奶酪之意,“都”应作动词“捡、捞”解。全意应该是处处可以捡到捞到酸奶、奶酪,引申为此地水草丰饶,牛羊成群,盛产酸奶奶酪,牧民幸福富足。 属都湖沿湖修建了2.7公里的木栈道,一侧是湖水,一侧是原始森林。湖水清澈湛蓝如宝石,森林茂密可遮天避雨,湖上栖息着大量的野鸭、黄鸭,还有娇艳美丽、浑身金黄的“属都裂腹鱼”,林中则栖息着很多我们无缘见到的麝、熊、豹、金猫等珍禽异兽,边走边看边吸氧,美妙至极⋯⋯ 碧塔海藏语称为“碧塔错”,意为“栎树成毡的地方”,是青藏高原上最富有盛名的冰蚀湖,也是普达措公园植被最富饶的景点。湖的南、西、北各有一个沼泽草甸,与湖泊水生植物一起,构成了碧塔海的湿地植被。 游览碧塔海,可沿栈道行走,约4.2公里,也可乘船游。方才选择了栈道行走,这次便选择乘船,荡舟湖中,我被湖面上成片生长厚达50厘米的草排所吸引,草排上又生长着众多植物,在水上飘来荡去,似一个流动着的水上植物园,让人浮想联翩。碧塔海虽至清却有鱼,成群结队的“重唇鱼”在水中游来游去,船停时能数清它们的三重嘴唇。据考证它们是冰河时代的原始物种,距今已有250万年的历史,仅存于碧塔海内。导游告诉我,碧塔海里还有更奇特的景象,在农历端午节前后,会有很多醉鱼漂浮在湖面。那时正是杜鹃花盛开的季节,常有游鱼游至湖边吞食杜鹃花的落英,因其含有微毒,小鱼食后便会醉倒,一条条都以白花花的肚皮朝上,形成了“杜鹃醉鱼”的奇观。那时,游客定会和鱼一样沉醉吧! 白水台,仙人耕耘地 见过世上最恢宏的瀑布,也见过世上最婉约的瀑布,但从没见过凝固的瀑布。在迪庆距香格里拉100公里的白地村,我看到了这一“瀑布奇观”,那就是有着“仙人遗田,东巴之源”美誉的白水台。 白水台是由水中的碳酸氢钙经阳光照射发生分解反应,还原成碳酸钙,沉积、凝固、结晶,不断覆盖地面而形成的千姿百态的岩溶地貌。白水台三面靠山,东瞰白地峡谷,其中心区约有200亩左右,远看白水台好似瀑布悬挂,又像一块晶莹的玉雕屏峰,近看白水台则像层层梯田,步步台阶,古人有“白玉满琼田,银阶通天宫”的美妙诗句。据专家测定,白水台已有20万至30万年的历史。 纳西人称白水台为“拜卜芝”,意思为“逐渐长大的花”。白水台是纳西文化的发祥地,相传,纳西族东巴教的第一始祖西巴会罗一次途经白水台,被其美景所获,于是留下来设坛传教。第二圣祖阿明什罗也在附近溶洞修行,纳西族中至今流传着“没有到过白地的东巴,不算真正的东巴”的说法。距今两万年前,纳西先民就生活在今天的白水台附近,他们所留下的崖画初具东巴象形文字的要素,也可以说,东巴文就是在此产生的。这幅大自然创造的绝美作品,因成为东巴圣地而更加神秘圣洁。 走近白水台,却又不忍下脚踩踏了,因为涓涓细流正如一薄如蝉翼的膜覆盖着整个白水台,所到之处,温婉而细腻。仔细看,层层梯田并不规则,有扇形的,有月牙形的,还有花瓣状的,错落有致,参差不齐,依山傍势,没有丝毫人工雕琢的痕迹,但又与人为平整的梯田一模一样,层层叠叠,一片银色世界,一个梦幻世界⋯⋯ 虎跳峡,跳出金沙江的悲壮情怀 金沙江和澜沧江、怒江从青藏高原唐古拉山一路结伴而行,形成了著名的“三江并流”世界奇观,不知什么原因,金沙江在丽江石鼓镇突然转身向左拐,开始了它“大江东去”的万里征途,在香格里拉虎跳峡镇闯进玉龙雪山和哈巴雪山之间,穿山削岩,穿出了一个世界上最深最窄最险的大峡谷——虎跳峡。 虎跳峡两岸高山耸峙,奇峰陡峭,巨岩壁立,很多地方两岸的双峰欲合,如门虚掩,水如巨龙咆哮而出,身入峡谷,看天一条缝,看江一条龙,浪花卷雪,涛声震耳,令人胆战心惊。 虎跳峡分上虎跳,下虎跳,中虎跳。由于时间关系,我只到了上虎跳。上虎跳是整条峡谷中最窄的一段,江面宽仅20余米。江心横亘着一块巨石,高约13米,被称为虎跳石,相传,猛虎曾凭借这块巨石跳上对岸,虎跳峡因此而得名。水多时江水翻过巨石,形成咆哮的瀑布,水少时,巨石把江流一分为二,不管什么情况,江水与巨石以及两岸的峭壁,相互搏击,发出雷鸣般的轰响,看到此,谁能不为金沙江拳拳的爱国之心所感动啊!它没有像怒江、澜沧江那样出国留洋成了国际河流,但它却披荆斩棘排除万难地流经了11个省市,孕育了可与黄河文明相媲美的长江文明,成为中国第一大河,世界第三长河。 从虎跳峡到香格里拉,一路起伏的山峦,一路五彩的杜鹃,一片片的金色麦浪,构成了一幅幅如诗如画的魅力画卷。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