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大师!

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

玺印鉴定从九个方面入手

http://www.newdu.com 2017-12-23 新快报 佚名 参加讨论

    
    西汉官印的印文皆为反字阴刻 战国玺印若出现龟钮必为赝品
    玺印鉴定是一项庞大的工程,每一朝每一代都有不同材质、不同特点,且皇帝用玺,官印或私印,均有所不同,本文根据邵磊《古玺印辨伪浅谈》和张爽、刘妍《西汉官印鉴定概论》分别梳理出印材、锈蚀、治法、钮式、印面、印台、印名、印文、伪造等九个方面入手作具体分析,以作基本的鉴定辨伪方法。
    方法1 印材
    中下级军官佩印为玉质的,必伪无疑
    各个时代的印章用材,有因其技术条件制约形成的时代特点,如有的官印,看印拓貌似汉魏间物,然实物竟以黄铜为之。锌含量偏高的黄铜制品在宋代以后始渐普及,而隋唐之前则多为舶来品,称之为“石”,殊为珍贵,是不会用以制作印章的。
    在古玩摊铺,常常见有覆斗钮或各种动物钮的仿汉“军司马印”“别部司马”“部曲将印”玉印,玉质粗劣,甚或还有各种作旧的斑斑污渍,然而这类中下级军官佩印的真品皆应当是铜质鼻钮,作玉质或鼻钮以外其他钮式的,都必伪无疑。
    田黄石素有“印石之王”的美称,由于极其珍贵,所以,仿冒田黄石或以次充好者屡见不鲜。田黄石的色泽以黄金黄、橘皮黄为最标准;质地特别温润、腻凝;其外观品相,大多呈自然形状,高大、规整的极其罕见。市面上仿冒的田黄石,多为尺寸大、分量重、品相佳者,外观虽酷似田黄石,但其内质往往质地松软,萝卜丝纹直而粗。
    鸡血石是昌化石中的极品。鸡血石的作伪手法花样繁多,较流行的有:
    镶嵌法。在鸡血石表面少血、淡血部位,嵌入碎料浓血,再磨平上光。此种做法,容易在所嵌碎料浓血与原石交接处露出血色生硬、浓淡不一的破绽。
    添补法。此种作伪手法的致命弱点在于,树脂手感传热慢,没有普通石材冰凉的手感,取普通石质印材感受一下温度,真伪可以立判。此外,鸡血血色不自然且无氧化锈斑也会露出作伪的痕迹。
    拼接法。主要见于外形不规整的摆件。缺陷是表面欠平整,接缝处会出现色差。
    贴皮法。此种作伪手法以血色僵滞无层次感而最容易识别,石片彼此的交接处也不难发现拼贴痕迹。
    另外,与先秦时期不同,秦汉时期对玉印,特别是官印以玉为质有着极其严格的规定。西汉时皇帝六玺和后之玺皆为白玉。汉时王侯诸卿大夫亦有玉印,其状为覆斗形,往往为私玺或殉葬印。
    方法2 锈蚀
    仿品有的锈斑呈粉状,很不自然
    传世久远的青铜印,锈色沉着自然,近年出土的“生坑”印,往往绿锈斑斓,直透肌骨,有的锈块堆集,锈下闪烁水银状光点。
    后世仿制品经常用和漆法、化学蚀法、掩埋等手段人为造锈,锈迹肤浅,与肌骨若即若离,印体内部铜质如新,有的锈斑呈粉状,很不自然。上手掂量,赝品分量重,有压手之感,不如真品手感适中。
    方法3 治法
    伪印用硬质刀刃镌刻,刀痕毕现
    指从印文铸造或凿刻的具体方法入手进行古玺印辨伪鉴定。如东汉以后的中低级官印文字,常以冲凿的方法制成,而仿制的伪印,其印文多是以凿印的打本制模后再翻砂铸成。印文效果大相径庭,视觉效果别扭。
    秦汉玉印,绝大多数印面都能见到光洁凹槽而不会见到刀痕,而今的一些仿制品,不可能做到用“古法”来仿制印文,只能是用硬质刀刃镌刻,往往刀痕毕现。
    方法4 钮式
    称龟钮玺印为战国时期的,必是赝品
    钮式是构成古代官印诸形制中的最核心要素。西汉官印对钮式都有严格的制度,且同一钮式在其发展过程中又具有不同的形状,因此掌握印章钮式不同时期的发展演变特征,即成为鉴定各个时期西汉官印的一个重要手段。西汉官印的主要钮式为龟钮和鼻钮两大类,此外还有螭钮、龙钮、鱼钮、蛇钮等及其他兽钮等。
    据了解,战国时期的玺印尚未采用龟钮,若龟钮超前出现,都是赝品。
    除了新莽时期外,汉魏中低级军官及县令、长一级官员的佩印只合用瓦钮或鼻钮,违规逾矩使用其他钮式的都是赝品。
    方法5 印面
    西汉官印尺寸一般较小,不超3厘米
    西汉官印的尺寸一般均较小,其大小只有2厘米多点。其原因为汉制“通官印方寸大”,故印面在2.2—2.4 厘米见方,约相当于汉制的一寸左右。
    汉帝后玺印略大,为汉制方一寸二,印面方边长约2.8厘米。官秩二百石以下汉官印则为长一寸宽半寸的长方形半通印。这是汉印形体的最基本时代特征。
    方法6 印台
    西汉官印的印台分为方形和长方形两种
    汉官印均由印台和台面上的印钮两部分构成。根据官员品级高低,西汉官印的印台分为方形和长方形两种,其中官秩在二百石以上的为通官印,印面呈正方形,方寸大,约2.2—2.4 厘米;官秩二百石以下为长方形半通印。西汉各个时期官印的印台在形制和高度上有所不同,汉初有秦风貌,印台薄而扁平,厚度在0.4厘米以下,还有上小下大呈斜坡状的;文景以后印台一般厚约0.5厘米;西汉晚期印体由轻薄逐渐变得厚重,印台增厚至0.8厘米以上。
    方法7 印名
    西汉官印通常只用“印”和“章”
    所谓印名是指印章印文的自名。古代玺印一般均有自名,而且具有鲜明的时代性,古代玺印自名常见的有“玺、印、章、宝、记、符、节、信、关防”等等,例如先秦时期的印信一般均称为“玺”,但至西汉则为帝、后专用印名;又西汉官印通常只用“印”和“章”,而不用其他印名,且印与章还有各自特殊的用法。
    方法8 印文
    西汉中期以前大多为四字印
    西汉官印的印文皆为反字阴刻,因此,当我们遇到一言为西汉印章的阳文印时,可断其十之八九是伪印。
    印体真而印面伪是并不矛盾的,出土古印常见无文印、印文漫灭或原本无字的素面印坯,古董商为牟利常持以伪刻印文。
    其中,西汉官印中典型的字如:“印”字的末笔常作下垂状。“丞”字中部下横的两端向上翘,而至东汉时即开始变为一直横。
    称谓具有时代特性,如汉时县一般有左、右尉,故其官印的通常用法有两种:一是县名为两字的常作某某县名加上左尉或右尉,二是县名为一字的常作某县名加之字再加上左尉或右尉,如“海邑左尉”和“卞之右尉”等,但绝对不加“县”或某尉之印,这是汉时印章称谓的基本常识。
    西汉官印的印面构图主要存在以下几点:一是界格,印面均有界格,但汉初期官印界格方正、平直,比较规范整齐,尺寸上也略大于秦官印,至孝惠文景帝时期界格已基本消失。二是印文排列形式和字数,汉初官印印文排列并不固定,文、景帝时期趋于正规;西汉中期以前大多为四字印,武帝时期出现五字印,但这时的五字官印仅局限于二千石以上的高级官吏,曰某某章,至晚期五字官印在汉官印中普遍流行。
    方法9 伪造
    全部伪造之印往往错漏百出
    西汉官印伪作较多,归结起来大致有三类:一是全部伪造,二是摹真仿造;三是真印伪刻。
    全部伪造之印,伪者往往凭空杜撰。由于伪造者不知真印其貌,往往伪造漏洞百出,不是印章形制不对,就是官名、地名、印名、文字、篆法等存在明显问题,如“梁王后玺”玉玺和“建威校尉”被伪造为鼻钮。
    摹真仿造之印,是指原有真印,而作伪者依照该汉印面貌另行伪制。这类伪印就其制作而言又有如下两种情况。一是不知印形,依谱而作。二是完全依据真印进行仿作。此类伪印又可分为两种:一是对照真印进行摹刻,二是以真印为母范翻砂铸造与摹刻。
    作者: 梁志钦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国学理论
国学资源
国学讲坛
观点争鸣
国学漫谈
传统文化
国学访谈
国学大师
治学心语
校园国学
国学常识
国学与现代
海外汉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