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大师!

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

清末民国刻铜名家

http://www.newdu.com 2017-12-23 网络 佚名 参加讨论

    
    刻铜艺术,即直接操刀在非铸造铜器的平面镌刻之工艺。
    刻铜艺术始于清代中期,以阴文刻、阳文刻及双钩浅刻为主要造型手法。材质有白铜、黄铜、紫铜,以前二者居多。所刻铜器物有墨盒、镇纸、薰香炉、水烟袋、手炉、茶叶盒、文具盒、茶壶、压尺、烟具、铜锁等,其中尤以墨盒最为驰名。由于刻铜器物大多为斋房文玩,所刻又多系书画篆印,极富有文人书卷气。刻铜器物又常与历史事件及人物相关,有着较高的历史文化内涵与收藏价值,所以它们已成为人们情有独钟的收藏艺术品。
    刻铜艺术发端于北方,历史上的刻铜名家大都云集北京,这些刻铜名家,他们是书画篆刻造诣颇深的文化人。在清末至民国时期,北京的刻铜艺术以陈寅生、张樾臣与姚茫父三人最著名,人称刻铜三大家。
    三人中,陈寅生成就最大,其名麟炳,顺天(今北京市)人,清同冶秀才,通医学,能书善画,首创在墨盒上的刻铜艺术,邓之诚《骨董琐记》说:“京师厂肆专业墨盒者,推万礼斋为最先,刻字则始于陈寅生秀才。”陈寅生的刻铜艺术纤细秀丽,不论是花鸟鱼虫,还是山水人物都能游刃有余,但其最主要的成就在于书法作品,楷、行、草、篆诸体俱佳,可谓字字珠玑,飞云流畅,其代表作品有楷书“兰亭序”、“出师表”等。由于陈氏盛极一时的声誉,在其身后,有大量赝品出现。
    张樾臣,(1883——1961年)又称樾丞,名福荫,河北新河县人,14岁晋京在琉璃厂“益元斋”刻字铺拜师学艺。宣统二年移寓“明远阁”墨盒店专事刻铜。张广交名士,曾得到严复、杨守敬、陈师曾、袁寒云等指点相助,技艺大增。张樾臣的刻铜刀法遒劲,圆润纯熟,并大量采用名家的作品画稿,故有较高的艺术性。
    姚茫父(1876——1930年),与张樾臣是同时代人,又是好友。姚名华,字重光,别署莲花龛主,贵州贵筑人,光绪进士,后留学日本,民国后曾出任北平女师、美专校长,其多才多艺,一生作品甚丰,有《弗堂类稿》31卷行世。早年,姚常出入琉璃厂,与张樾臣结为至交,并开始合作,由茫父作画,樾臣镌刻,后两人常合作刻铜墨盒,姚往往署名茫父。而姚自刻之作品,则落款姚华,其作品多篆印章文,刀法清晰,气韵婉丽。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国学理论
国学资源
国学讲坛
观点争鸣
国学漫谈
传统文化
国学访谈
国学大师
治学心语
校园国学
国学常识
国学与现代
海外汉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