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大师!

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

青铜之冠:秦始皇帝陵青铜马车

http://www.newdu.com 2017-12-23 网络 佚名 参加讨论

    
    图一
    
    二号青铜马车车舆后门上彩绘有夔龙与凤鸟纹。
    
    二号青铜马车坐姿御官俑。
    1980年12月,在陕西临潼秦始皇帝陵封土西侧20米处出土了两乘青铜马车(见图一),按前后位置编号为一号车和二号车。铜马车的大小约为真实马车的1/2,车、马、御手全用青铜铸造,通体彩绘,车马器和部分装饰则用金银制作。作为我国考古史上发现最早、体形最大、保存最完整的青铜马车,它们对研究我国秦代冶炼与青铜制造技术、车舆制度、车辆结构等具有重要的价值。现藏秦始皇帝陵博物院。
    这两乘车均为单辕、双轮、四马系驾。据《后汉书·舆服志》记载:“天子所御驾六,余皆驾四。”蔡邕《独断》记载:“法驾,上所乘曰金根车,驾六马。有五色安车、五色立车各一,皆驾四马,是谓五时副车。”由此可知,铜马车应该是秦始皇銮驾车队中的属车(也称副车、贰车)。五时副车由五辆安车和五辆立车组成,一辆安车和一辆立车为一组,均驾四马。《后汉书·舆服志》还说:“五时车,安、立亦皆如之。各如方色,马亦如之。”五时源于五行,对应五方、五色,即青、白、赤、黑、黄分别对应东、西、南、北、中。这两辆青铜马车的彩绘颜色以白色为主,与五方色中的西方色相合,从而证明青铜马车应当是摹写秦始皇銮驾卤簿中的属车制作的。
    一号铜马车通长225厘米、高152厘米,车舆四面围棂,后部辟门。围棂用笭网和屏蔽物幕蔽。覆蔽体外面绘勾连的菱形纹,内侧绘类似织锦的纹样。舆近前部1/3处的上方,横置供人凭扶的车轼,表面彩绘精美的几何纹饰,象征用锦类织物包裹。舆内竖立一顶高杠盖,伞盖内里密布彩绘云纹。伞杠用一个带有立柱的十字形座固定,盖座中的机关异常精巧。伞盖下站一御官俑,头戴双卷尾冠,身佩玉环,背后佩剑,双手握辔。车上配有铜弩、铜盾、笼箙、铜矢等兵器。《后汉书·舆服志》刘昭注引徐广曰:“立乘曰高车,坐乘曰安车。”可见一号车应是秦始皇銮驾中的立车,又名高车。其配有兵器,应该是兵车变化而来。《独断》中记述秦始皇法驾卤簿的车马仪仗时曾说“又有戎立车以征伐”,说明了立车在御用车队中还可能有作战和田猎的作用。
    二号车辔绳末端有朱书“安车第一”四字,由此可认定其为古代安车。在秦代,安车又称辒辌车,曾作为秦始皇出巡乘舆。《史记·秦始皇本纪》关于秦始皇第五次出巡的记载,多次提到辒辌车。二号车的出土使人不仅对秦代卤簿制度和古代马车陪葬制度有了进一步了解,更对古代安车的形制结构有了明确认识。
    二号车通长317厘米、通高106厘米,总重量为1241千克,单辕双轭,四马分两服两骖。马高90.2厘米—93.6厘米、长110厘米—114厘米,通体白色,仅鼻孔、口腔等处施粉红色。车舆分为前后两室,前室很小,仅容御手就座。青铜马车中,头戴双卷尾冠,身穿长襦,腰佩短剑的御官俑,跽坐于车前室,手中握着辔索。后室是供主人乘坐的主舆,舆宽78厘米、进深88厘米。主舆四周屏蔽,后边留门,门上装有可开闭的门板;前部和左右两侧开窗,前窗装有能够向上掀起的菱格形镂空窗扇,左右窗则以夹心的方式安装着可推拉的菱格形镂空窗板。舆室的顶部罩着一面椭圆形的穹窿式篷盖,盖长178厘米、宽129.5厘米。舆底上铺有一面绘满几何纹的铜板,象征柔软的茵垫。车舆内外遍施精美纹饰,其中舆室屏蔽体和车盖以夔龙与凤鸟纹为主。舆的周边及前室的内外则饰以流云纹、几何纹等纹饰。
    青铜马车制作工艺复杂,技术精湛。整辆马车可分解成上百个组件,多数组件又是由众多的零部件组装而成。体量较大、结构较复杂的单体器件多采用分步铸造的方法完成,铸造的工艺手法主要有嵌铸法、包铸法、铸焊法3种;各种组合器件的组装,则采用了子母扣加销钉连接等近10种连接方法。很多部件在制作成型后及连接的过程中,还根据具体情况使用了抛光、切削、錾刻、镶嵌等工艺。马车的彩绘不仅起到美化装饰作用,更重要的是以模写的纹饰表现了结构原来的材质,其精妙的彩绘技法令人叹为观止。
    秦陵青铜马车以完整的结构、准确的造型、细致的摹写和精心的制作,将秦代马车的形制、鞁具的构造、驾引方式等,形象具体地呈现在人们面前,为澄清古代车制研究方面长期争论的诸多学术问题提供了宝贵资料。凝聚了两千多年前高超金属制造工艺的青铜马车,是古代艺术与技术的绝妙结合,堪称中国古代青铜铸造和制作工艺史上的典范,在中国和世界冶金史与金属制作工艺史上均占有重要位置。
    (秦始皇帝陵博物院 党士学 周婧峰 本文配图由秦始皇帝陵博物院提供)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国学理论
国学资源
国学讲坛
观点争鸣
国学漫谈
传统文化
国学访谈
国学大师
治学心语
校园国学
国学常识
国学与现代
海外汉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