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大师!

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

清代画家张若霭《蓬莱仙阁图》

http://www.newdu.com 2017-12-23 收藏快报 佚名 参加讨论

    
    “海漫漫,直下无底旁无边。云涛烟海最深处,人传中有三神山。”唐代大诗人白居易笔下的“三神山”,即中国古代传说中的蓬莱、方丈、瀛洲三处海上神山,均为人间向往的仙境。其中居首的蓬莱,在我国家喻户晓的八仙过海的神话传说即发生于此,而因地理位置和光的折射、全反射而形成虚无缥缈的海市蜃楼奇观,加上山上有长生不死药的种种传说,更是令蓬莱在历史上一直充满神秘的色彩。历史上,蓬莱既是古人向往之地,又是文人墨客恣意走笔吟咏的题材,更有历代书画名家不吝笔墨,将之绘于水墨丹青,赋予了神山仙境美好的意蕴,清代画家张若霭的山水画《蓬莱仙阁图》轴,就是其中极具代表性的一幅作品。
    张若霭(1713—1746),字晴岚,号景采,别号甚多,主要有炼雪道人、蕴真阁、晴岚居士、梅花纳等。安徽桐城人。出生于官宦名门,父亲张廷玉曾任职宰相,其家学渊源,仕途顺达,官至礼部尚书。张若霭自幼聪慧,才华出众,工书善画,尤以山水、花鸟成就最大,长期以书画供奉内廷,圣宠无衰,直至天妒英才,英年早逝。在他三十余年的短暂人生旅途中,很多作品都是承旨应对皇帝的“命题作文”,如被收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的《高宗御笔秋花诗》轴、收藏于天津博物馆的《莲塘浴鸭图》轴等,曾绘《二十四节气图》山水画二十四幅,充满院体工笔意韵,从立春至大寒的岁时节气风景蕴含其中,蔚为大观。北京故宫博物院、台北故宫博物院、旅顺博物馆分别收藏有他的《花卉图》扇页、《二十四节气图》之一、《五君子图》等作品。
    张若霭的这件《蓬莱仙阁图》轴(见图),纵128厘米,横53厘米,绢本,设色。主题取自我国民间神话传说中的海上三神山之一的蓬莱仙山,即八仙过海各显神通之地的人间仙境。作品以工笔青绿山水技法,刻画出一幅茫茫大海上峭崖绝壁、仙阁幻境的福地风光。画面布景宏大而不滞塞,中下部以波澜壮阔的海浪烘托出左右相对的峭崖、远峰,以缭绕的云雾衬托出山峰的险峻与陡峭,以海浪、云雾、苍松翠柏营造出蓬莱仙阁的神奇虚幻。只见上部留白处云天茫茫,远峰突立如壁立的石笋,倒映在平静的海面上,与下方云遮雾绕、海浪喧嚣的意境迥然各异。峭崖左低右高遥遥相对,怪石嶙峋嵯峨,樵采之径难觅,苍松杂树植被其上,葳蕤蓊郁,给单调的岩石峭壁平添出几分勃勃生机。画面中部右侧为作品主题所在,苍松翠柏掩映之下,一座金碧辉煌气势宏伟的楼阁背山临水而建,楼台高耸,飞角翘檐,黄瓦朱柱,白玉围栏。高处楼阁之中,与楼阁相连的下方白石仙台之上,几位仙人或相对而坐谈论正欢,或凭栏观景悠然自得,青峰峭崖抱仙阁,白石雕栏隐仙台,与拍岸的海浪、缭绕的祥云、翠绿的松涛和山涧垂炼似的清泉,一起组合成一片令人向往的神仙境界。
    观《蓬莱仙阁图》,作者对景物色彩描绘的掌控令人惊叹,以淡墨勾勒远山峰影,以青绿墨彩刻画悬崖峭壁及古松茂叶,以黄色绘传说中的蓬莱仙阁和松柏枝干,以黄白绘祥云缭绕,五彩缤纷,艳丽不俗,仙境风光,美不胜收。在绘画技法上,张若霭展示了精湛的宫廷院体笔法,既有文人画气韵,又吸收了明代青绿山水大师仇英的墨色意趣。取景得宜,构图细腻,远近、虚实相生,景色平远。用笔沉着细秀,工中带写,墨色浓润多变,皴染工细,以院体细劲的笔法绘松石楼台,骨力尽显,如山石阴阳向背,嶙峋嵯峨而又富有立体感;古松虬曲苍劲,瘿结自然,浑朴厚润,清润秀丽,刻画逼真;仙阁楼台工笔细致,有界画工整精细之妙。画中人物比例虽小,但衣饰自然,或交谈或赏景,面部表情丰富,呼之欲出。整幅画作布局谨严,将雄伟壮阔的海天山色与传说中的富丽堂皇的亭台仙阁很好地融为一体,层次分明,精细入微,气势磅礴,仿佛一幅鸟瞰式的全景构图,营造出人们心中无限向往的蓬莱仙境。画心右下有作者款识:“臣张若霭恭绘。”下钤“若霭”朱文方印一枚,可见此幅作品为张若霭内廷供奉画作之一。作为宫廷绘画作品,这幅《蓬莱仙阁图》轴被藏于深宫,画角、画侧等处分别钤有朱文“古希天子”、白文“寿”、朱文“八徵耄念之宝”、白文“乾隆鉴赏”、白文“乐寿堂赏鉴”等多枚鉴藏印。
    张若霭生活的乾隆时期,绘画领域也因“康乾盛世”的出现而呈现出一片繁荣景象,在皇室的扶植下,宫廷绘画活跃一时,名家辈出,无论是内容还是形式都丰富多彩。张若霭20岁即中进士踏入仕途,历任未散馆特授编修、内阁学士、礼部侍郎、礼部尚书各职,入直南书房,在繁忙的事务中仍不忘丹青绘事,以书画供奉内庭,留下诸多传世佳作,这是难能可贵的。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国学理论
国学资源
国学讲坛
观点争鸣
国学漫谈
传统文化
国学访谈
国学大师
治学心语
校园国学
国学常识
国学与现代
海外汉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