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纪80年代末期,港台兴起的高古玉收藏热潮让红山玉器在收藏市场中受到关注。一面是大量出土的红山玉器精品,另一面是基本全仿的市场现状,红山玉收藏可谓迷雾重重,想要拨云见月却不是容易之举。 经过几十年的市场考查和研究,笔者发现,古玩市场中的红山玉器基本是假的多,真的极少。 近些年,在古玩市场上明显出现了两类完全不同的收藏群体,一类是极少数真正的鉴藏家和有眼力的收藏爱好者。在市场上,红山玉器大多是以对外保密的方式进 行交易的。在行内的收藏和交易也不过只有几十件,而且所见到的大部分都是一些小件红山玉器。这些小件红山玉器一般只是一些玉珠、玉管、玉勒、小玉玦、小玉 环之类。而像玉猪龙、玉C龙,以及一些所谓的太阳神和各种神人、神兽,或者超过20公分的新石器时代玉器,在古玩行内极少有人见过或者买卖过。而且在民间 也极少发现有大件的红山玉器物,市场中能够见到的那些实际上都是赝品。这些小器型的红山玉器只局限于几十人的小范围内流通,其交易价格基本在几万元、十几 万元的价位上,而高品位的,算得上博物馆收藏级别的红山玉器,则极其难寻。 另一类则是比较普通的玉器收藏爱好者,这个收藏群体人数庞大,但是他们不收藏小器型以及一般的红山玉器,他们收藏的重点围绕在尺寸20公分以上,甚至是以米为测量单位的“红山玉器精品”上。用这些玉器收藏爱好者 的话说:他们的藏品比博物馆的还要好,有的甚至连博物馆藏都无法与之相比。据说这些“红山玉器精品”的出土量非常大。这些所谓的红山玉器,在古玩市场上被 大量地买卖流通和收藏,其销售价格差距也极大,便宜的有几百元、几千元就可以买到手的,贵的则需要几十万元甚至几百万元才能购买到。 红山玉器,研究其历史和文化价值就已是一个相当复杂的学术课题,同时也是一项难度非常大的文化工程。对广大玉器爱好者而言,他们并不具备专业研究的能力和条 件来深入研究学习。因此,他们的古玩收藏知识架构只是局限于对传统文化浅层次的兴趣和爱好,他们之中更多的人往往更加注重藏品的经济价值。 而如今的古玩市场,用险象环生这四个字来形容可以说毫不夸张。对广大古玉收藏爱好者而言,树立正确的收藏理念,不断提高自己的辨伪知识和水平才是最关键 的收藏环节。要想收藏古玉真品就必须不断提高自己的综合文化艺术素质,要具备多方面的文化知识,才能对真品进行客观的分析并认识和掌握真品的特征规律。也 只有这样才能收藏到真正的红山玉器。 其实通过学习书中的古物介绍,研究古物照片也可以学到不少知识。从《中国古代玉器艺术》一书中的红山文化卷龙照片中,能够学习到一些真品的特征标准。 从这一古物照片中可以发现,玉器的亮度、光滑度受到浸蚀后,会有一些不平滑的质感。首先能直观看到的是玉器反光度不强的糙面,是一种毛亮感。玉器在原始状态下的光亮度,一定比现在照片上表现的亮度要高,这是符合自然演变规律的。 但是赝品却伪造的不一样。造假者为了模仿这种真品的表面特征和效果,只能采取化学腐蚀的手段,把玉器表面用酸腐蚀成脱皮,再磨光处理。人为用酸腐蚀极难 掌握轻重,如果腐蚀重了就会出现橘皮质感,腐蚀轻了会造成光亮度不均匀现象。因此这时只要用放大镜观察器物表面有明显高光亮点的便能辨知真伪。 从照片上还能看到,玉卷龙的表面出现一些不规则的腐蚀、老化,形成的坑点、坑斑,这些坑斑的结构,就像太空中月亮表面月球坑的样子,或是石头经过长期的自然风化,出现大小不均匀的坑斑一样。玉器也是如此。 玉器有的坑斑里面残留很细的土浆,通过放大观察,土浆非常细腻,并且很难清洗掉。这说明土浆经过千年的沉积、老化,已经附着在一起了。北方出土的玉,坑 斑较多、较明显,这可能是由于北方沙土粒的挤压,以及玉石材料表面的一些杂质被腐蚀以后形成的坑斑。通过对官方资料的实物考查,南方良渚文化的玉器比北方 红山文化玉器的坑斑相对较少。这与埋藏的土质、干湿度、材料的质量有关。就目前官方博物馆资料比对,出土红山玉器其玉表一定有坑斑特征,这是真品的重要特 征和标准。 而赝品伪造这种特征时,只能采取强酸腐蚀的手段。但是酸腐蚀的坑斑结构不均,且多呈尖利的坑洞,坑洞内呈现出类似天然水晶破碎的结晶状。这些都是能观察出来的。 同时还要警惕表面光滑,没有不规则坑斑的所谓出土高古玉器,这些器物的效果是违背自然规律的。凡是斑坑内有沙粒的都要注意,因为出土真品表面沉积的都是土浆。而这也是一项辨别真伪的重点。 (作者系国家发改委价格认证中心古玩艺术品价格认定专家)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