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1、图2是两只故宫(微博)博物院藏的康熙年青花瓷盘,两只瓷盘画面中均有仕女和折扇,图1是持扇回眸,图2叫名媛画扇。在欣赏这两只盘子时,大家议论图中的两把折扇产自何地,有人说是杭州扇子,有人说是苏州扇子,笔者坚持认为它出自南京,即“金陵折扇”。 早在宋代南京,制扇业就远近闻名。南京地方文献记载:“吾乡造作折纸扇骨素有盛名。”明初,明成祖朱棣在南京登上皇位后,十分欣赏江南的许多民间工艺品。他雅好折扇舒展自如,灵巧美观,携带方便,于是下诏命宫内工匠制造:“命工如式为止”,还吸收外来工艺制作方法,促进国内扇子发展。从此,竹折扇“自内传出,遂遍天下”,大量流传于世。无论是宫廷,还是在民间,使用折扇均已形成习俗,一直影响到清代,前后达六百年之久。号称“金陵折扇名天下”。现今南京秦淮河的南岸仍保留着“扇骨营”这一老地名。 金陵折扇其作用远远超出扇凉消夏,将其打开,可以遮掩、舞蹈、传情,收起来可当戒尺、道具。扇面上可以作画题款,所以金陵折扇又是书画的极佳载体。如果将图2进行“人肉搜索”的话,画中人应该是清初名媛马湘兰。马湘兰是秦淮八艳之首,才貌双全善绘兰花,你看画中扇面上兰花尚未完工,她正执笔凝思;案头花瓶里有一支荷花,正标示着主人出污泥而不染的高雅。 金陵折扇还曾为曾国藩所用,帮干爹打了一场官司。清同治年间,在曾国藩的湖南衡州老家,有位农民在清明扫墓时与人发生纠纷,对方勾结官府仗势欺人,老农咽不下这口气,欲上吊自杀。一位老乡点醒他:“你的干儿子曾国藩不是在南京任两江总督吗?天下谁人不知,你只要请他写张两指宽的条子给衡州府,有了这‘尚方宝剑’恐怕慈禧太后也得掂量掂量呢!”于是,老农依计找到南京两江总督府,曾国藩感到很为难:自己曾有言在先不干涉地方事务,可不能破这个例,但也不能眼看干爹这个老实人受欺负而不闻不问。正在两难之际,事有凑巧,那几天恰逢曾国藩奉谕升官,总督府和地方官员前来祝贺,曾国藩设宴款待众官员,将干爹尊为上席。敬酒时不失时机地向大家介绍干爹一生勤勉、为人忠厚,文武官员纷纷离席向老人致敬。曾国藩拿出一方红绸包裹的金陵折扇,说是送给老人的礼物并邀请大家在扇面题词,文武官员一个个在扇面上签名题词,不消半个时辰,扇子两面题得满满的。临行前老人突然想起要二指宽的条子当“尚方宝剑“,曾夫人对干爹低声道:“这把折扇可比你要的条子贵重啊,拿回去,不论打官司还是做别的什么事都能逢凶化吉!当官的看了这折扇上的字都会明白的。” 回到家后,干爹手持金陵折扇大摇大摆地直进衡州知府大堂,衡州知府看他手持折扇认为是藐视公堂,责令杖其四十大板。老人高叫:“扇子是我干儿子送我的!”衙役拾起折扇递给知府,知府展扇一看,吓得冷汗淋漓,上面全是当今官场政要,连忙喊:“退堂!退堂!” 知府用自己的轿子将老人抬回了家,也将折扇恭敬地还给了老人,还专门设宴为老人压惊。当然,这场官司已不仅仅是输赢的问题了。 金陵折扇由此更加声名大振。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