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大师!

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

瓷器鼻祖——商周原始青瓷赏

http://www.newdu.com 2017-12-23 收藏快报 佚名 参加讨论

    
    
    
    
    伴随着制陶工具的逐步改善,工艺水平的不断提高,以及对制陶原料的深入了解,人们渐渐烧制出一些初步达到瓷器标准,但在一些方面又不够完善的器物,这就是原始青瓷。根据我国目前已经发掘的材料获知,最早的原始瓷器出现在二里头文化遗址中。在商代早期的遗址中有少量发现,到了商代晚期才大量出现。
    铜器造型,计有尊、罍、钵、罐、高柄豆、盆、壶等。器物上部内外均施釉,釉汁厚薄不均,多见青绿色和青黄色。瓷胎上的纹饰多是拍压而成,主要有方格纹、篮纹、叶脉纹、锯齿纹、弦纹、网纹和附加堆纹等。
    西周、春秋是原始青瓷大发展的时期,器物种类除仍烧制商代常见的尊、罍等外,增加了带盖罐、碗、盘、盂、盉等饮食用具。瓷胎较为细腻,釉色还是以青绿色为主,并有少量的豆绿色和黄绿色。器型多数较为规整,胎体厚薄适中。拍印纹饰以方格纹、弦纹为主,其次为云雷纹、人字纹和席纹等。
    战国至西汉是原始青瓷的鼎盛时期,也是原始青瓷向成熟瓷器过渡的时期。仍主要烧制饮食器具,有碗、碟、壶、罐、盒等,其中盘的式样最丰富,碗、钵也大小成套。仿青铜礼器的鼎、钟、敦、盉等也很常见。制作规整,釉层增厚,釉面也十分光润。
    商代晚期原始瓷豆(图1),口径15.7厘米,通高7.5厘米,口部微敞,折沿,腹壁稍鼓,矮圈足外撇,口沿外饰数周弦纹。胎质黄白,除圈足外,通体施青绿色釉。豆盘内外施青绿色釉,釉层较薄,釉色较为均匀,圈足处不施釉,露出黄白色胎,胎质致密。
    西周早期原始瓷豆(图2),口径13.4厘米,通高5.4厘米,折沿,尖唇,腹壁斜直,喇叭状矮圈足,口沿外饰两周弦纹和对称的三个方形鼻。胎质灰白,通体施灰绿色釉。釉层较薄,釉色较为均匀,圈足处剥釉,露出黄白色胎,胎质致密。
    商代晚期原始瓷罍(图3),口径18厘米,通高13厘米,侈口、折沿,折肩,收腹,矮圈足外撇,肩部有对称桥耳4个,桥耳根部两侧,上下各附加一个乳钉状泥丸。肩饰一周多重三角划纹,上下以凹弦纹界边,划纹之上对称贴附4枚“∽”形泥条,腹部釉下拍印细密方格纹。灰白胎质,内外通施黄绿色釉,折肩及圈足处可见流釉,器内局部有爆裂、爆鼓现象。
    西周早期原始瓷罍(图4),口径25.2厘米,通高25.3厘米,侈口、折沿,折肩,收腹,矮圈足外撇,肩部有对称桥耳4个。肩部及内沿施稀薄灰绿釉,腹部着红褐陶衣。肩部饰弦纹两组,肩、腹部拍印细密方格纹,圈足内底刻划“の”形刻记。
    商代晚期原始瓷罐(图5),口径17厘米,通高26.5厘米,侈口,折沿,尖唇,肩腹圆鼓,小平底外凸若圈足。沿下有一周凸棱,棱下有对称小耳。灰白胎质,内外通施不均匀的青绿釉,并见横向刷痕,周身多见流釉。
    西周早期原始瓷罐(图6),口径18厘米,通高25.2厘米,卷沿,束颈,圆球腹,平底。肩部及腹下拍印方格纹。其内外通施灰绿色釉,周身流釉,晶莹美观。
    作为中国瓷器的鼻祖,原始青瓷的创烧,在中国乃至世界瓷器发展史上均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原始青瓷的烧造成功是中国瓷器诞生的标志,一部完整的中国瓷器史也就从此开始书写。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国学理论
国学资源
国学讲坛
观点争鸣
国学漫谈
传统文化
国学访谈
国学大师
治学心语
校园国学
国学常识
国学与现代
海外汉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