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大师!

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

当前位置: 首页 > 传统文化 > 道学 > 其它 >

道教与黄鹤

http://www.newdu.com 2017-12-23 道教 佚名 参加讨论

    
    只要提到黄鹤楼,就会联想起白云黄鹤,就会想起仙人乘黄鹤的美丽神话传说。至于这个仙人,古籍记载有很多种说法,一说是费袆,抑或是费文袆,一说是王子乔。有记载费祎为蜀汉名臣,与诸葛亮、蒋琬、董允并称为蜀汉四相,性格谦素甚廉,家无余财,据说他死后升仙;王子乔随道士在蒿山修炼三十多年,功成升仙,骑鹤返乡,受到乡民的奉祀。他们有一个共同点即得道成仙。不过,唐宋时期,驾鹤之宾又演变成了吕洞宾。它的名气比子安、费袆更大,升仙后成了正宗的道教祖师。
    吕洞宾,名岩,字洞宾,道号纯阳子,他是著名的道教仙人,八仙之一,全真道祖师,钟、吕内丹派、三教合流思想代表人物。《宋史·陈抟传》记载吕岩为“关西逸人,有剑术,年百余岁。步履轻捷,顷刻数百里,数来抟斋中”,是位修道有术的高士。《道藏·历世真仙体道通鉴》言:“吕祖以五月二十日登黄鹤楼,午刻升天而去。故留成仙圣迹。”黄鹤楼从北宋至20世纪50年代,曾作为道教的名山圣地,是吕洞宾传道、修行、教化的道场。吕祖的传奇可说是道教神仙人物中最多者。其他诸如救人济世,拔剑助弱,斩妖除魔,点化迷途等等,多不胜数。
    这三个“驾鹤之宾,除了个人身份不同外,都同为道教中人,都是死后升天成仙。他们与道教的紧密联系,使黄鹤楼披上一层厚厚的神秘玄幻色彩。
    道教的仙人信仰
    道教的信仰之一是仙人信仰,追求肉体长生不死,(英国著名法学家李约瑟认为这是其他国家所没有的)。仙人信仰来源于战国时期齐国燕国的民间方士,道教的民间巫术成份,更是来自民间,道教把巫术进一步系统化,成为自己的操作形式,又反过来服务民众,例如驱鬼、求雨、等等。因此,道教的法术有些具有很强的民间巫术色彩。
    仙,拆开来看就是人山,意思是人修炼了“山”就变成了仙。“山”是玄学中“山、医、命、相、卜”中的“山”。“山”,总的来说就是强身健体、修养心性的方法。那么,仙就是活的长久,思想境界达到一定高度的人。也有认为是人在山中,能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人为仙。夫仙道有升天踢云者,有游行五岳者,有服食不死者,有尸解而仙者。
    道教重生恶死,追求长生不老,认为人的生命可以自己做主,而不用听命于天。认为人只要善于修道养生,就可以长生不老,得道成仙。因此也就产生了许多修炼方法:炼丹、服食、吐纳、胎息、按摩、导引、房中、辟谷、存想、服符和诵经等并借由道教科仪与本身法术修为等仪式来功德成仙,常见后来的神仙多为内丹修炼和功,获得金刚不坏之身,寿蔽天地,不死成仙。其功效可使人养生长寿,甚而成仙不死。
    中国根柢全在道教
    鲁迅曾作出“中国根柢全在道教”的科学论断:“前曾言中国根柢全在道教,此说近颇广行。以此读史,有许多问题可以迎刃而解……懂得此理者,懂得中国大半”。英国著名汉学家李约瑟也认为:“中国文化就像一棵参天大树,而这棵大树的根在道家。”
    道教对民间信仰的一些内容进行吸收、改造,并将其重返民间来深刻影响民间信仰。道教积极“收编“民间俗神、吸取神话传说,纳入道教神仙谱系,形成独特的“多神论”,使民间的方方面面都有对应的神和仙。如盘古、女娲、关公、妈祖、观音等,使民间信仰融入浓厚的道教色彩。中国的民俗基本上是属于道教的,道教信仰深深积淀在传统民俗里,影响着信仰习俗、祖宗崇拜、节日习俗、娱乐习俗和方术活动。本命年拜太岁,祭祀先人烧纸钱,春节祭灶王、贴对联、放鞭炮、接财神、拜天公、闹元宵,这些习俗都起源于道教。道教与各种方技术数都以天人合一、阴阳五行为思想基础,在发展过程中相互渗透、相辅相成,道教的理论、神仙、法术、科仪深刻影响着玄学方术。
    道教的玄妙思想、神仙境界、奇异方术、逍遥精神、贵生伦理还渗透到文学艺术领域的方方面面,道教的自然情怀、浪漫主义深深影响着传统文艺的审美观,提供了取之不尽的精神源泉。南北朝以来的《搜神记》、《述异记》、《聊斋志异》等志怪小说与道教密切相关,黄鹤楼的传说也就应运而生。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国学理论
国学资源
国学讲坛
观点争鸣
国学漫谈
传统文化
国学访谈
国学大师
治学心语
校园国学
国学常识
国学与现代
海外汉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