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武昆乱不挡”是个有着历史渊源的名词。我们知道徽班进京以前一直是昆曲占据北京戏曲舞台,徽班是奉皇室特召进京做庆寿演出。 皇上及皇室青睐的戏班,皇亲贵胄及平民百姓自然也就趋之若鹜,以先睹而为快了,皇室的青睐;确实使徽班在北京是“闪亮登场”;而徽班自身板腔体的二簧腔,确实让人耳目一新,对舒缓冗长、只唱曲牌的昆曲带来了很大的冲击;对此前文人墨客所推崇的雅文化也有一定的冲击。此后的昆曲被称为“雅部”;昆曲以外的不论是皮簧、还是各种梆子都统称“花部”、或“花部乱弹腔”。 从乾隆55年(1790年)到嘉庆8年,这十几年间,四大徽班在北京舞台已具有压倒一切剧种、戏班之势。无论哪个演出场所必以徽班为主,或者说要由徽班安排,由此可见徽班已占据了北京剧坛的主导地位,而徽班素有兼收并蓄的传统,对昆曲不仅不排斥,而是好的拿来,不断的丰富徽班的艺术。一场演出有徽戏、有昆曲、有梆子,形成“两下锅”甚至“多下锅”正所谓异彩纷呈。在这种局面持续的时间里,有些能演文戏又能演武戏;能唱昆曲又能唱“皮黄乱弹腔”的演员,被叫作“文武昆乱不挡”。现在这句话也是用来赞誉那些艺术比较全面的演员。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