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大师!

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

当前位置: 首页 > 传统文化 > 中国戏剧 >

四大徽班进京对当时的戏曲舞台有什么影响

http://www.newdu.com 2017-12-24 网络 佚名 参加讨论

    
    四大徽班进京给当时的戏曲舞台带来了什么变化呢,或者说带来什么影响呢?
    首先徽班带来了徽戏的皮簧声腔。其中高拨子是其声腔系统重要的主要组成部分,在安徽称为安庆梆子的地方戏多用此腔。在当地拨与梆发音相近,外人訛称拨子。至于为什么叫“高拨子呢?据专家考证,该腔源于江苏高淳县,该县处于石臼湖与丹阳县之间,是渔民拨船时唱的曲调,即民歌,俗称拨子,故曰高拨子。该腔高亢强烈擅于抒发激越之情,曲调分原板、跺板、散板等。
    二簧声腔是徽戏的主要声腔。以二簧平板四平调为主,以唢呐伴奏。关于二簧的称谓,说法颇多,现就几个有影响的主要有,一说此腔出自湖北黄冈、黄陂二县,二簧之名由黄冈、黄陂两地简称得来;也有人说之所以称其二簧是因为在湖北的黄冈、黄陂唱此腔的人非常多,故他们擅长的声腔称为二簧,此种说法反过来说,二簧腔产生于湖北的,具体的说产生在黄冈黄陂二县。另一说二簧腔系由四平调发展而来,而四平调又由吹腔发展而成,最初的四平调是由两把唢呐伴奏,每只唢呐都有一个簧管,二簧就是因为两把唢呐的簧管而得名。三说二簧腔源于江西宜黄腔,江西口音宜与二相近,二是宜的訛读,久之流传开去即称二簧腔了。还有的说湖北有二簧腔,安徽也有二簧腔,后人附会成二簧腔等等,不一而足。但不管它出自何处,二簧腔随徽班进京后,确实给当时以曲牌为主的昆曲、秦腔带来了空前的冲击,确是毋庸置疑的事实。
    徽班进京是承差庆寿的。活动结束后,并未离京南返,而是继续留京在民间演出,由于徽班新颖的板腔体声腔曲调,使京城各阶层听众耳目一新,演员大多又身怀绝技,而且又有丰富的剧目,若剧目单一久必生厌,更主要的是徽班有乐于兼收并蓄的精神,流行于北京的各地方剧种的长处只要对徽班有力都加与吸收,兼容并蓄,这不仅是艺术的需要,同时也是为了徽班本身的业务需要,徽班要在北京长期占据,就要抓住北方的观众,就要不断的丰富自己,提高自己,这就是徽班能够长期占据北京剧坛的原因之一。像京腔的字音、秦腔的生活气息、昆曲的舞蹈、身段、动作、音乐伴奏等均加以吸收,徽班的变化适应了皇室贵胄、士大夫阶层和广大平民百姓的审美需求,并受到欢迎,所以在京逐渐发展壮大起来。
    最初进京的是三庆班,三庆班在京受到欢迎并扎住根以后,其他徽班相继进京,其最著名的除三庆班外,尚有四喜班、和春班、春台班等,四大徽班各具特色,时传“三庆的轴子、四喜的曲子、和春的靶子、春台的孩子”。从乾隆55年(1790年)到嘉庆8年,这十几年间,四大徽班在北京舞台以具有压倒一切剧种、戏班之势。无论哪个演出场所必以徽班为主,由此可见徽班以占据了北京剧坛的主导地位,徽班进京的重要意义,是为京剧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国学理论
国学资源
国学讲坛
观点争鸣
国学漫谈
传统文化
国学访谈
国学大师
治学心语
校园国学
国学常识
国学与现代
海外汉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