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拜师帖等同生死契约 在过去,一些拜师帖中,也隐示了师徒之间既如父子、又如主仆的复杂关系。 对于街头艺人来说,拜师帖就像是主体社会具有法律意义的合同,有明显的约束力。因为每一位艺人的拜师帖上都会规定其辈分、名字,因此,这个拜师帖既是自己身份的标志象征,又表达了自己与其他艺人的关系,更表明自己在这个行当中所处的位置。从这个意义上讲,拜师帖既是街头艺人自我强化与认同的手段,同时也成为这种认同与强化的标志。 在梨园行当里,很多从旧社会生活过来的老艺人都给师傅写过拜师帖。 不过这些艺人大多不识字,拜师的时候年纪小,拜师帖多由师傅准备。师傅也不会亲自写,他们也多数不识字,要专门去请能识文断字的先生来写。拜师帖的内容也相对比较简单。 我省著名晋剧艺术家程玉英还记得自己当年的拜师帖。虽然她那时年龄很小,又不识字,但拜师之时,师傅读拜师帖,她至今清楚地记得,那帖子上面写的内容。“那帖子上,写明了我拜与师傅做徒弟,一共是七年时间。七年里,我挣的钱都要交给他,七年里,死、走、逃亡概不负责。” 有些老艺人还记得,自己的拜师帖上还写有“死路生理,天灾人祸,车轧马踏,投河觅井,悬梁自尽,各听天命,与师无涉。中途辍学,赔偿X年膳费”,这样的拜师帖更近似于被卖身到妓院作妓女的卖身契,寥寥数语写清师徒之间的名分、关系,各自的责任和义务等等,但也可以看出,徒弟拜师的几年里,身家性命虽然托付给师傅,师傅却“概不负责”,把责任全部归于天命,跟自己撇得干干净净。 有了这样的字据,究竟是因何原因,徒弟觅死,与师无涉,师傅可置身事外。而对把自己的子女送去学艺的父母来说,究竟孩子将来如何,只有听天由命了。对于尚是幼童的徒弟来说,或许他已知晓学艺的辛酸,但多数是把希望寄予在将来有一天,能像师傅那样挣钱就行了。 这哪是一份拜师字据,简直就是生死契约啊!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