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二十五日返台小驻,今即须飞北京。临上机,接学棣赖和平一电话,说:都江堰国学院九月一日既要开学,何不同时也办场拜师礼?邓世謇、黄静等人久欲拜师,不愿错过这次机会。且迩来国学复兴,各地颇有举办拜师礼者,但似乎不太规范,正可藉机示例,以正典型。 我说:“不敢,此礼听起来简单,其实来历曲折,须有考证。目前各地蒙馆办的,多是胡闹,哄着家长开心罢了。武术界、医药方技界、风水占命界之拜师,亦是从俗拼凑,有江湖野趣,却非学宫庙堂之法度。我现在要登机,只能在飞机上写个说明。因无法查文献,故姑就所知,略陈梗概,你们随后根据我所说,准备起来吧!” 底下就是这“梗概”以及我对当天行礼的设想。具体演示,就还要看当天的情况。我曾在成都,藉着与邹慧心拜把的机会,演示过兄弟结义之礼。这次则是另一尝试。 拜师礼 中国人尊师重道,乃久远之传统,故周代已有释奠尊师之礼。然而拜师却一直无专门礼仪。孔子说“自行束修以上者,吾未尝无诲焉”,似乎师弟关系之建立较为朴素,心仪成礼,辅以束修而已,乃一种私人关系。先秦诸子,私家讲学,大抵均是如此。 汉代以后,国家设学,博士员生弟子之从师,可能仍然依循此法,或迳由国家分配,也就不另设拜师之礼了。总之,拜师并没有进入国家正式的礼仪典制中,即或有之,概属私礼。 《通典》才开始提到拜师礼。该书卷六七“礼典”强调:“天子拜敬保傅”,说天子也要拜师,把拜师纳入国家典制中了。可是它内容仅谈了汉成帝等人敬师的事,并未记载其礼仪状况,所以我推测古代根本没有这种正式仪轨。 不过,既然《通典》特意论之,即显示唐人对此已甚重视了,正式的拜师礼也就是这时才确立的。该书卷一一七《开元礼类籑·皇太子束修条》就详细记录了皇太子拜师的过程与礼仪。 这礼虽以皇太子为示例,其实是天下之通礼,自皇太子到州县学生一体适用的。又称为束修礼。若说礼仪内容有什么差异,那大概就是:皇太子、国子监生、四门学学生、律学算学书学学生拜师所送的礼物,都是帛五匹、酒二斗、修(肉干)五脡;州县学生仅须奉帛一匹,酒与修则相同。 具体的礼节是皇太子拜博士为师,很繁复。若简单说,大概是这样的: 皇太子服青衿,也就是学生服,至学宫门外,跪。执事者引立于学宫东阶,西面。博士降俟于学宫内东阶下。相者引皇太子入。执事者奉酒、修案以从。皇太子入门而左,诣西阶之南,东面,跪,拜;博士答。太子还避。遂进,授币;奉酒壶修案者从奠于博士前。皇太子拜。博士受币。执事者取酒壶修案以东。皇太子拜讫,相者引皇太子出。礼成。 此礼如何用乐,记载不详,我还不太清楚。但它属于吉礼,仍是很隆重的。因为吉礼一般用于人对天地山川鬼神。拜师而为吉礼,显示师道尊严,对老师,要像对天地鬼神那样敬重。 不过,若不用乐,则其礼虽隆重,如今看来却会有点儿简素。师弟之间,仅是行礼,现代人可能也不易体会其中劝勉为学的含义。因而这次我准备在行礼时添加几句赞诵。行礼之际,由襄赞诵出,代表老师对学生的劝励。 诵什么呢?就诵朱子《白鹿洞揭示》中的几句重点吧。一、为学之序:博学之、审问之、谨思之、明辨之、笃行之。二、修身之要:言忠信、行笃敬、惩忿窒欲,迁善改过。三、处事之要:正其谊不谋其利,明其道不计其功。 拜师当然还须有拜帖。拜帖以诚朴为主,尽削浮辞。将另制作,届时再展示。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