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思想、有态度、有品位,更有情怀 最近,作家野夫先生收徒跪拜,引发很大争议。野夫是谁?为何要收徒跪拜?看完这篇文章,您就明白了。 “没有在深夜痛哭过的人,不足以谈人生”。同样,没有在深夜痛哭过的人,不足以写作。有着传奇经历的野夫,才能写得出传奇般的作品。 野夫本名郑世平,之所以取名“野夫”,因为他本是出生于深山老林里的“山村野夫”,更来自于唐诗“野夫路见不平事,磨损胸中万古刀”。“江湖好汉”胸中都藏有一把刀,哪怕再磨损,路见不平也都会拔刀相助,野夫曾云:“我很喜欢作为一个男人是这样一种。我后来一生的经历,我觉得还是在体验这首诗的一些精神”。 十六岁时,野夫写下血书“不考上武大此生誓不为人”。终于,在二十四岁时,他以插班生身份考入武汉大学作家班,和易中天亦师亦友。大学毕业后,他在海南从警,本前途无量却在某风波后毅然脱去警服,“自动”入狱六年。在狱中,父亲癌症去世;出狱后,母亲投江自杀,妻离子散。他带着几百块钱孤身前往北京做书商,很快名利双收。可他受不了整天催账的生活,将一百多万账目一笔勾销,只身南下埋头写作。 四十多年自身的风雨沧桑,一百多年中国的荆棘丛生,无数人的梦想与悲痛,在野夫笔下化作“尘世挽歌”。他写“江上的母亲”,写“父亲的战争”,写“革命时期的浪漫”,写“身边的江湖”……生于末世运偏消,别梦依稀咒逝川。日暮乡关何处是,拍剑东来还旧仇。 野夫的笔端饱含深情,却又极其克制,语言颇有古风。他出版的《乡关何处》、《身边的江湖》等作品备受好评,如台湾著名作家杨渡所言:“他的散文,有一种刚正之气。让我仿佛看见一个剑客,当浊世滔滔,早已遗忘了是非黑白的界限,他还站在那里,浑身浴血,坚持人间的爱恨情仇,有恩报恩,有仇报仇,把话说分明,没有打混的余地。”其中,《父亲的战争》、《江山的母亲》等篇章满纸血泪,感人至深流传甚广。他还有许多未删节文章在网上野火般燃烧,彰显了自由作家的风骨。 “这些文字多围绕个人或家族命运的遭际沉浮,以挽歌的悲怆穿透苍凉、沉重、冷酷与荒谬的历史迷雾,浇灌块垒,告慰斯人,执拗不休地追问命运,洞若烛火地考察真相。这其中奔涌着炽热的血气,同时又闪耀历久弥坚的智慧。”以笔为刀,野夫为“被侮辱和损害的人”刻下墓碑,尽力在时代的黑洞中挖一个孔。而他之所以这样做,无非是“我手写我心”,忠于自己的良心,像他以前做的那样。 “江湖好汉”最重要的就是“忠义”两字,忠于内心,讲究义气。野夫的言行忠于自己内心,也义薄云天。他在监狱中成为牢头,在微博上转发无数人的悲惨遭遇和诉求,在“江湖”上有着三教九流的朋友,在汶川地震后投身灾区救灾和基层建设……他曾自嘲说自己是一流的朋友,二流的情人,三流的丈夫。也正因为他的仗义,易中天几次探监并将自己书稿交付于他,柳传志、任志强等大v为他的电影《1980年代的爱情》站台,许多粉丝自发包场。 《1980年代的爱情》是野夫的半自传小说,书写了一位大学生回基层工作遇到高中女同学而展开的爱情故事。1980年代是中国社会走向正常的年代,人性复归,爱情也开始复苏。但因为刚从清教徒时代走来,精神枷锁还在,爱情还很克制,就像野夫做客先锋书店时所言,那时的爱情含蓄、羞涩、隐忍,就像那个时代一样纯净。 野夫本不想做这部影片的编剧,但因为自己有过编辑经历又是作者,所以后来还是自己亲自操刀将其改编成影片。影片情节和小说内容基本一致,风格和原著吻合,拍摄地也是原故事发生地,有着安静、沉稳的内在张力,栩栩如生地展现了1980年代的爱情及其时代风貌,如柳传志所言:“电影像一首唯美的散文诗,又像散发着淡淡清香的龙清茶,看完这部电影,可以让年轻人更加了解历史,懂得爱情”。野夫希望这部影片能成为“心灵上永不崩塌的建筑”,用高艺术品质来还原80年代和纯真的爱情。但野夫坦言不会做专职编剧,还将继续坚持文学创作。 在这轻浮的小时代,野夫沉重的文字和忠义的品行太过“沉重”,太不合时宜,可这正是野夫及其作品的价值。“谁分巨擘除荆榛”,尘世之中有野夫。 (点击阅读原文可查看野夫先生对收徒跪拜的回应) 野夫简历 1962年出生于湖北省利川市 1978年考进湖北民族学院中文系 1986年插班考进武汉大学中文系 1990年脱下警服入狱 1995年处于后赴京做书商 2009年获2009当代汉语贡献奖 2010年《江上的母亲》获台北2010国际书展非虚构类图书大奖,在大陆出版《尘世?挽歌》 2012年出版散文集《乡关何处》 2013年出版《身边的江湖》 2015年主创的电影《1980年代的爱情》上映 作者简介:张守涛,青年学者,南大硕士毕业,某大学老师,省作协会员,出版作品《说说当今这些文化名人》《先生归来》《凡人鲁迅》。新书《凡人鲁迅》描绘鲁迅当年笔墨官司,还原真实鲁迅,著名学者许纪霖、鲁迅之孙周令飞点赞,个人公号涛滔步觉。 涛滔步觉 有思想、有态度、有品位 观文化万象、听时代涛声 (责任编辑:admin) |